明朝政府派遣三宝太监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之间的25年间7次下西洋,路线从南京出发沿东海南下直到东南亚,接着向西穿过马六甲海峡越过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又沿阿拉伯海北上到达波斯湾,和红海南行一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海峡 。
文章插图
然而,这一壮举在1433年以后却戛然而止了(宣德帝朱瞻基朝终止) 。这被后来认为是中国错失于世界联系的一次大好机会,致使中国近代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 。
文章插图
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船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现在盛行的几种说法 。
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提出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侵占”态度,而希望通过“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宣扬德化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 。这里存在的一个疑点是,朱棣篡位的正是这位《皇明祖训》作者朱元璋所钦点的皇帝 。
文章插图
二、篡位后的朱棣担心,在靖难之役后逃亡的建文帝朱允炆对其统治构成威胁,派遣郑和去寻找这位流亡皇帝的下落 。这一说法遭到不少批判 。明人朱国祯认为,建文帝为人 “仁弱”,即使未死而窜入异域,也不再对朱棣的皇位构成威胁 。而且郑和下西洋持续了25年,靖难之役两年后朱棣才想到下西洋寻找流亡的建文帝?整个说法也站不住脚,要知道这两年是朱棣刚刚上位的两年,为巩固政权不可能在两年之才去寻找 。之后的数十年,明朝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当稳定,加之建文帝“仁弱”已经对朱棣站稳脚的朱棣政权构不成威胁了 。
文章插图
影视剧中的朱允炆
【郑和下西洋灭了哪几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不能长久下去】三、明朝统治者针对帖木儿帝国所采取的行动 。但在郑和下西洋开始时,帖木儿本人已经去世,统治崩溃 。继承者莫卧儿王朝则于明朝关系友好,而且由突厥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一度陷入宗教和王朝战争的混乱中,不再对中国西陲形成威胁 。
文章插图
莫卧儿帝国
四、认为朱棣对海军的缺乏信任 。因为在此期间也是明成祖北伐时期(1409年——1424年),亲征北伐的朱棣担心海军对南京构成威胁,于是支走了郑和率领舰队下西洋 。
文章插图
明朝海军
事实是,在朱棣北伐之前的安南战争中已经控制了占城,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明朝令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 。南方已经不构成威胁 。
那既然郑和下西洋不是出于纯粹军事目的而又排除经济目的(当时朝的海上航行只限于官方支持,民间还在执行禁海令)那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这也许会在未来的考古发现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
文章插图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妇孺皆知,他因七下西洋,历尽艰险弘扬国威的事迹也成为了当时的民族英雄 。但历史书中轻描淡写的一笔掩盖了这件事情背后的真实,郑和下西洋或许另有隐情 。那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
永乐大帝朱棣夺取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后,因为并未找到建文帝的行踪而懊恼 。要知道,如果留着朱允炆在世,那么他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得来的江山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所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棣必须秘密找到建文帝才能坐稳江山 。据相关历史记载,朱棣一共派遣了两队人马秘密找寻朱允炆,其中一队是胡荧,另一队就是郑和 。
寻找建文帝下落是胡荧一班人马的使命,而他一找就是十六年 。历史上并未对建文帝的去向有确切说明,而胡荧一行人也因此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相反,和他具有同一使命的郑和却名垂千古 。
郑和,原名马三保 。回族人,阉人,信仰伊斯兰教,而每一个伊斯兰教徒都渴望着一生至少去一次伊斯兰圣地——麦加 。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来说不是易事,所幸,郑和的家境还不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都去过麦加,回来之后会给郑和讲述海外所见所闻,这给郑和未来渴望出海埋下了启蒙的种子 。他开始渴望乘风破浪,行驶于江渚之上 。历史也将他推向了航头 。
郑和遇上了人生的贵人,朱棣 。他随着朱棣出生入死,建立功勋,朱棣对他倍加信任,给他赐“郑”姓 。封他为内官监太监 。为了彰显国威,也为了秘密从海上之路上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命郑和下西洋 。明代的造船技术大为提高,指南针的改进应用也为其下西洋打造了设备上的基础 。郑和在南行的过程中遇上很多艰难险阻,根据历史上数据,他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
因为语言不通,文化不畅,各个国家内部矛盾纷争,他们与船员也发生误会,在爪哇国的时候,因为该国内部纷争,波及到郑和的船队,杀了一百七十多人 。很多船员要为同胞报仇,而郑和顾全大局,身负和平使命,最终没有开战 。凭借他的果敢应对,他的船队也成功的与各个沿线国家建立了更深层次的友好关系 。还带回了麒麟,这个麒麟其实也就是长颈鹿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航海宣扬了国威,不费一兵一卒便使得周边国家内心真正臣服 。
朱棣去世后,他的儿子朱瞻基支持郑和继续下西洋,而这次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去麦加朝圣 。但此时他已不是当初那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而是垂垂老矣 。正如廉颇虽老矣,仍怀少年志,他第七次南下,再未回归故土 。
很难说郑和的一生是否圆满,他一生颠簸未享常人之乐,却备受器重,弘扬国威名垂青史 。他圆满完成了皇帝交托给他的重任,让周边各国内心臣服 。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的任务的结局史书却未着一笔 。或许比起是否找寻到前朝皇帝来说,他对民族做出的实际贡献更值得铭记,而任何的儿女情长,权利与利益的争夺终究抵不上民族大义 。他倾其全力所树立的友好和平的丰碑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世永远铭记 。
推荐阅读
- 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
- 水泥铺3米下沉2米
- 翡翠蒜的做法
- 广州端午节的习俗
- 三鲜锅怎么做
- 爱思助手可以下载keep吗
- 08款科帕奇后羊角胶套怎么拆下
- 上几年级开始军训
- 花呗提前还款下个月还要还吗
- 魅族魅蓝metal外屏怎样换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