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满汉有别,鸟尽弓藏
清朝后期,汉族官僚集团迅速崛起,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汉族集团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天下督抚也被曾国藩的势力占据大半,打下南京后汉族集团的势力更是到达了极点 。南京的攻克代表着太平天国基本完蛋了,曾国藩的湘军这时候不仅没有用了,而且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时候的朝廷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节制曾国藩,怎么还会高规格封赏呢?当然曾国藩是明白人,主动提出裁撤湘军,安抚自己的九第,逐步降低了朝廷对自己的猜忌 。
二 放走幼王 纵兵劫抢
朝廷对攻克南京其实还有两点不满 。一个是没有抓住幼主洪天贵福,这成为残余太平天国势力的精神领袖,朝廷担心天平天国卷土重来;二是当时朝廷国库亏空,希望打下南京后以南京国库充实自己,但是曾国藩上报南京国库中没啥钱,朝廷很失望,而且当时很多人上书指责曾国荃正是因为只顾纵兵抢劫才放走了幼王,两件事搅合在一起,朝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封爵的标准一是看功劳二是看身份三是看与帝王关系 。曾国藩功很大、但限于汉人身份再加上得罪了小心眼的慈禧,不封侯爵也很正常了 。后来曾国藩死后封谥号“
曾国藩为什么不足以封公爵
满清封爵先后次序:公、侯、伯、子、男 。明瑞-阿桂-富康安-兆惠之后,再无公爵 。SO,此条例仅适用于满族后裔,跟汉人无关,公爵不封汉人,倒不是瞧不起汉人,而是出于统治的考虑(易富难贵嘛),不仅仅是在封爵上 。历代异族统治阶级对汉统治策略皆是如此 。具体到曾国藩身上,又多了一层功高震主、鸟尽弓藏之意了 。不让汉人掌握太大的权力,也是清王朝基本策略 。至于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乃至掌握实权的督抚大臣等,都是晚清统治阶级和慈禧迫于内忧外患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了 。汉人太多,不得不防——这是清王朝的想法 。清帝联姻的首选从来都是蒙古和满足,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从来都是高于汉军八旗的,在婚姻上笼络蒙古,证明是一项很成功的策略 。太平天国之后,整个清朝的军事力量几乎都掌握在曾国藩及湘军手上,湘军派系的将领得到朝廷的重用,占了总督巡抚的绝大半壁江山,曾国藩的封赏自然就有了争议 。按照曾的功劳来说,曾是中兴之臣,独力支撑了清这个即将倾覆的大厦,有人建议封曾为王,但是清经过三藩之乱后,就不在封汉人为王 。最后为了表彰曾的功劳,封了侯 。湘军中因战功爵的还有曾国荃、李臣典、萧孚泗 。因协助湘军有功封爵的有官文 。死后谥号很能说明问题:曾国藩(文正)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文忠)晋一等肃毅侯、左宗棠(文襄)封二等恪靖侯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 。谥号里最为显要的是文正,只有第一流的名臣才能得到这个谥号,而且是由皇帝亲自封,而文忠文襄这些谥号是可以由军机内阁拟定的 。司马光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所以说文正是极其高的谥号:文指的是经天纬地、道德博闻,正指的是内外宾服 。自古以来只有有德行、有名望的重臣才会在死后得到这个谥号 。例如宋代的范仲淹,谥号也是文正 。清朝时,另外一个重臣刘统勋,也就是刘罗锅的父亲,也是谥号文正 。左宗棠赠曾国藩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
曾国藩为什么不足以封公爵呢?
清朝的爵位等级为公侯伯子男 。打下南京后,曾国藩被封为侯爵,主攻南京立下天下第一功的曾国荃仅被封为伯爵 。当初咸丰帝曾经许诺打下南京者封王 。这样比较,曾国藩明显有点低封了,为啥?一 满汉有别,鸟尽弓藏清朝后期,汉族官僚集团迅速崛起,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汉族集团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天下督抚也被曾国藩的势力占据大半,打下南京后汉族集团的势力更是到达了极点 。南京的攻克代表着太平天国基本完蛋了,曾国藩的湘军这时候不仅没有用了,而且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时候的朝廷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节制曾国藩,怎么还会高规格封赏呢?当然曾国藩是明白人,主动提出裁撤湘军,安抚自己的九第,逐步降低了朝廷对自己的猜忌 。二 放走幼王 纵兵劫抢朝廷对克南其实还有两点不满 。一个是没有抓住幼主洪天贵福,这成为残余太平天国势力的精神领袖,朝廷担心天平天国卷土重来;二是当时朝廷国库亏空,希望打下南京后以南京国库充实自己,但是曾国藩上报南京国库中没啥钱,朝廷很失望,而且当时很多人上书指责曾国荃正是因为只顾纵兵抢劫才放走了幼王,两件事搅合在一起,朝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封爵的标准一是看功劳二是看身份三是看与帝王关系 。曾国藩功劳很大,但限于汉人身份,再加上得罪了小心眼的慈禧,不封侯爵也很正常了 。后来曾国藩死后封谥号至于郑克爽主要是爷爷厉害,而且当初割据一方,这个曾国藩确实没法比 。一个湖南小地主的后代封侯,已经算祖坟上冒青烟!
题主问题是:曾国藩为什么不足以封公爵?笔者认为不是不能封公爵,而是能封却没有封 。为什么呢?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
文章插图
第一,满清入关以后,对于归降的前明文臣武将均采取“用而疑之,疑而用之”,导致他们归顺之后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先后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人因“削藩”而先归顺后反叛便是明证 。
文章插图
第二,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经过十多年的磨砺,原先的武装团练发展成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引起了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力阶层的猜忌和不安 。
文章插图
第三,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南京以后,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暗中窝藏转移洪秀全的个人财富,且对幼天王洪天贵福的意外出逃不置可否,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 。
文章插图
第四,对投降变节的天国将领李秀成私自处置,杀人灭口断送了慈禧等权力阶层想了解事实真相的大好机会,此一举成为让世人和官场垢鄙的藉口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第五,根据相关野史记载,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杀伐太重,势力熏天,曾有人暗中把曾氏弟兄的湘军欲联合李鸿章的淮军推翻大清的图谋密报了慈禧,而且功高震主加深了权力阶层的嫉恨 。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假如曾国藩一旦封为公爵,位列三公,且拥有权倾朝野的实力,大清变天的威胁将会时时存在 。尽管符合封为公爵的条件,但是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危机,封为侯爵也在情理之中;从侧面也反映了清庭对曾氏弟兄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对其是否存在图谋不轨和不臣之心的一种有意试探 。
【曾国藩为什么不足以封公爵】后人有诗云:晚清重臣曾文正,十万清兵破天京 。钟山风雨云天外,岂是龙庭沙漏停?
推荐阅读
- 水杉为什么被称作活化石
- 为什么三星c5美好安徽打不开
- 为什么在qq群里改备注会失败
- 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幽默的东西
- 为什么和出来的面粉是硬的
- 为什么蓝牙耳机连上手机还是外放
- 京东为什么非要实名认证
- 路由器为什么处于网络层
- 为什么史书上的宋神宗是昏君?北宋为什么要变法?
-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这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