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怎么考 提高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中国传媒大学怎么考 提高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高考来临之前要根据所学艺术专业确定一个大学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看个人的兴趣爱好了 。不过对于学习播音专业的同学来说 , 中国传媒大学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家重点知名院校 , 开放式的教育平台 ,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发挥才能的机会 。因此 , 对于2016年的考生来说你应该了解一下去年的关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信息和政策 , 了解报考学校专业的形势 。
查询了解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相关流程信息:1、 报名条件和时间安排首先要符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 。报考播音专业的考生须符合本专业身体素质要求 , 考生须于初试现场提交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三个月内的相关项目体检证明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发音器官无疾病 , 无色盲 , 无夜盲 , 五官端正;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5米;女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5米 。其次报名时间根据学校最新情况而定 , 要时刻关注信息查询 。2015年考试为一月至二月中间 , 需要登录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报名 。考试会设北京、成都、长沙、杭州几个考点 , 供考生就近考试 。2、 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具体的考试时间会根据每年的情况有所不同 , 2015年考试时间为2月26日-3月4日 , 公布初试结果、办理复试手续时间:3月2日8:30-12:00 。3月2日8:30后考生可在考点现场查看或登录中国传媒大学校园网主页查询初试结果 。初试合格考生务必于当日上午8:30-12:00到考点现场办理复试手续 。(仅供参考)3、考试内容分为三步初试内容: 指定稿件播读+考官提问 (网上报名安排 , 考试过程录像 , 不允许化妆)查询初试结果:登陆中国传媒大学招生网,公布初试合格考生名单及复试时间 。复试:指定稿件一读+指定稿件二播读并评述(在北京面试 , 考试过程录像 , 考生不允许化妆)
朗读指定稿件是播音主持专业初试的一个主要项目 。稿件内容包括新闻消息、散文、故事等 。通过让考生朗读这些不同的文体样式主要考察:1、 语音面貌——普通话标准程度如何?有无方音?如有方音 , 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严重与否?2、 声音条件——嗓音条件如何?是否受听?男声是否宽厚?女生是否柔美?圆润还是沙哑?有无鼻音、喉音等 。3、 吐字归音——发出的字音是否清楚?字母的清晰度与声音的响度是否匹配?字音的饱满程度如何?力度如何?4、 语言表达——有声语言是否有表现力?语流是否顺畅、明晰?层次是否清楚?5、 形象气质——外形是否端庄、大气、质朴、干练?是否适合出境、上像?是否热情、爽朗?是否理性、睿智?初试所考察的这些条件并不是需要考生必须样样具备 , 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在某一方面特点突出 , 考官也会综合你的条件 , 全面去衡量、考察 。因为这只是考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播音主持的先决条件 , 还要待进校后进行雕琢 。同学们在进行初试面试时拿到稿件以后不必急于朗读 , 先看一下是什么样的文体样式 , 稿件内容是什么 , 亮点在什么地方 , 思考自己该如何去表现 , 有不认识的字或者发不准的音 , 并对其进行标注、改正、记忆 。朗读时一定要自己的感情 , 体会稿件中人物的心情 , 层次要分明 。如果考试中出现错误发挥失常也不要紧张 , 将全部的精神集中在稿件中 , 要镇定自若 ,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
在复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复试中除了稿件朗读以外 , 还要对其进行评述 。一般院校所选的这类社会新闻应该是与考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较为接近 , 这样考生理解起来会没有什么问题 , 而且看完稿件会有话可说 。但也有一些稿件选择的角度很开阔 , 时政经济都会有所涉及 , 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这主要是考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 所具备有的素养 , 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记忆力以及陈述能力 。考生在评述新闻时 , 千万要围绕新闻事件来评述 , 不要跑题 。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态度 , 赞成反对与否要明确的表达出来 , 只要符合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 观点就是正确的 。另外 , 因为考试因要求会有录像 , 所以考生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 服装搭配 , 给考官老师留下好印象 。
总之 , 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文化课也不能落下 , 两手抓 , 学习有方法 , 提高效率 , 才能事半功倍 。中影祝愿广大艺考生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
推荐阅读
- 四级英语听力分值是多少
- 鲁东大学最好的专业 鲁东大学最好的专业如下
- 湖南大学是211还是985
- 成人自考本科需要什么条件
- 山东省铁路专业大学有哪些
- 是不是专科叫院校本科叫大学
-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是什么
- 「首架」首架C919,交付在即!
- 是不是每个大学的教材都一样
- 「我在」新时代,我在中国|伊万娜眼中的南京是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