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该如何维权

传播法治理念
培养法治思维
普及法律知识
顺义区司法局和顺义人民广播电台
联合推出《每周普法播报》
本期是北京双法律师事务所贾鑫金播报的
个人信息被泄露
该如何维权?
当下,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曝光并被恶意利用,公民因而遭受麻烦和骚扰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需要办贷款吗?”“我这里有优质楼盘,您需要吗?”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到类似的陌生电话,内容从介绍贷款、推销楼盘到证件办理、教育培训,可以说是花样百出,让人不堪其扰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该如何维权呢?

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该如何维权

文章插图
下面,
我们不妨来听听这几个案例~
一天,王某因出差需要,通过某网络订票平台订购了机票,王某在订票平台上绑定银行卡账号时,预留了个人手机号 。第二天王某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您预定的航班,因起落架故障已被取消 。请及时致电客服办理退票” 。短信内容与王某订票的内容完全一致,包括姓名、航班号、日期以及航空公司 。王某担心影响工作,便拨打了短信中预留电话,电话中的工作人员说航班取消需要办理退票款事宜,并要求提供支付宝账户 。王某便提供了支付宝账户,并按提示开通了一些支付功能,随后,王某银行卡被盗刷5万元 。王某认为订票平台作为专业的机票代理机构,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自己的身份信息及订票信息泄露,订票平台在安全措施上存在重大疏漏,于是诉至法院,要求订票平台赔偿损失 。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通过网络平台订购机票,因订购机票行为而产生的出行人姓名、航班日期、起落地点、航班号、航空公司信息、订票预留手机号信息被整体泄露,诈骗分子根据泄露的信息内容发送诈骗短信,最终导致王某银行卡内个人财产受损 。本案中,王某被泄露的信息包括王某的手机号及机票行程安排等,王某的手机号和机票行程信息可以与信息主体王某个人进行匹配与识别,符合个人信息识别的根本特征,据此,王某被泄露的上述信息为法律所保护 。王某已举证证明其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网络平台,后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信息泄露,已完成相应合理的举证义务 。从现有证据看,订票平台未尽到对个人信息负有的信息保管及防止泄露义务,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具有过错,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网络安全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七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网络运营者对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负有安全保障的法定义务 。据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我们可以要求泄露信息的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
【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该如何维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愈发凸显,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难度也不断增大 。针对这一现状,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民法典》中第1034条至第1039条对个人信息保护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1034条中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第1038条规定: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
关于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我国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并逐步完善,在此提醒能够接触到个人信息的网络服务者或其他组织,在收集到个人信息之后,一定要妥善保管,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丢失 。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在丢弃载有个人信息的资料时,如快递包装盒等,一定注意将个人信息撕掉,避免被不法分子收集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