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用手机沟通、传递信息那么古人是用什么沟通的呢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现代人用手机沟通、传递信息那么古人是用什么沟通的呢?谢谢悟空诚邀!现代人用手机沟通传递信息古人是用什么沟通的呢?
1结绳记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的人类为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
2飞鸽传书
用候鸟特别是鸽子.大雁传递书信 。故有“鸿雁传书″之说 。
3快马传书
由驿差骑马传递书信 。
4急脚递
跑步传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俗称“传金牌″ 。大家熟知的《岳飞传》中就有皇帝传“十二道金牌″让岳飞十万火急地回京面圣 。
5传竹筒
官方民间人都用相当于现在的信封可能也是最早的信封雏形 。
6狼烟、烽火台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现在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可以看一下了解唐代的实际传递情况 。
7信号弹
古人发明火药后我们经常在武侠小说中看到江湖人士用信号弹联络彼此 。
8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传递
这在影视剧的古战场上我们对古人敲鼓的“咚咚″声一定记忆很深 。
8作内馅的方式传递书信
藏漂流瓶、鱼肚里包子之类的 。
传递书信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我要特别解释一下 。
在我国古代还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常见的“信″是用漆书写在薄木板上叫“木牍″ 。由于木牍一般一尺长又称为“尺牍″ 。后来古人采桑养蚕有了丝织品有人就把信写在绸子上叫“尺素″ 。
唐代张九龄“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
【现代人用手机沟通、传递信息那么古人是用什么沟通的呢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鲤鱼″也可指代书信典故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信笺就是一种小篇的用华贵纸张制成并饰有花纹的信纸 。有著名的五色笺、锦色笺、凤尾笺筝 。或出于吴或出于巴蜀 。最著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了 。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 。秦汉时书信大多是写在竹筒或木笺上然后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作为一底一盖将笺牍夹在中间这种木板可算是最早的信封了 。
到了唐代自贞观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信封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
信使在古代称使者为“信″或“使′合之为信使 。相司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 。″
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来今鲤鱼充信使 。
相传大雁也传书因此也称信使为“鸿雁″ 。唐代王昌龄有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
我是云淡风清1883506 。请关注我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1、飞鸽传书
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
2、烽火
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 。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 。
3、急脚递
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 。由军兴所需而置 。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 。
从古到今你知道传递信件的方式有哪些?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驿站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灯塔等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 。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 。“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 。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在历代长城修筑过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据险致塞” 。一是根据地型来构筑工程 。二是充分利用地理天险防御敌人 。长城以垣墙为主体包括了城障、关隘、兵营、卫所、墩台、烽堠和观察、通讯等综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其中设于长城内侧的烽火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 。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 。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 。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通过发掘获得了汉代木简三万余枚并发掘了烽燧遗址对我们了解汉代烽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据木简可知两汉时代从河西四郡(今甘肃省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直到盐泽都有烽燧设置而且规模很大管理极严号称“烽燧万里相望”据说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举放烽火昼夜不同白天放烟夜晚举火 。此外还采用各种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敌人在五百人以下的放一道烽火在五百里以上的放两道烽火等等 。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直到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 。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烽火传递军情固然迅速但它不能完整地表达深刻复杂的军事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依靠畜力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形成了传递官府文书的更为严密的驿传制度和烽燧报警配合使用 。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 。孔子曾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意思是说他所提倡的道德学说比邮驿传送命令传播得更快 。可见当时的邮驿通信不仅已相当完备而且速度也已相当快了 。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 。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 。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 。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
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许传递官府文书 。除宋朝准许高官显宦附寄家信之外都不准附寄私人信件私人书信只能托人捎带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一处秦代墓室中发掘出两件木牍家信第一封信是“黑夫”和“惊”联名写给一个叫“中”的人;第二封信是“惊”写给“中”的这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家书实物 。据估计这两封信是由同在军中服役期满后返乡的同乡捎往家中的 。古代人民通信之困难由此可见 。
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件的通信机构——民信局 。在明永乐年间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移民由于思念故乡相约每年推选同乡代表回乡几次来往带送土特产和信件 。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的组织称“麻乡约” 。后来就形成了专业的民信局 。
邮驿通信在边防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成为我国古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岁月流转那些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已被今日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通讯方式所取代 。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 。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 。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 。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 。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 。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 。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 。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
随着信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可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也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麻烦 。
以前所用的bb机现在都用了彩屏手机黑白手机代替了手机也可以上网也可以发短信而且比电脑小的多了携带方便 。
现代社会传递信息有:
快速投递网上传递手机电话书信快报 发邮件
发短信
打电话
发传真
视频会议
卫星定位
邮递
如微信等聊天工具传递信息
等等一些高科技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