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饕餮怎么读

《周易》中有这么几句话:潜龙勿用 , 见龙在田 , 龙跃在渊 , 飞龙在天 , 亢龙有悔 , 群龙无首 , 龙战于野 。
问题来了 , 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 竟然在书中反复出现 , 而且形成如此鲜明的意象?《周易》是一部古代巫师向天神询问神谕然后传达给部落中人的书 , 首要目的便是要让部落中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神谕 , 理解神谕 , 并且照着去做 。否则便失去了卜筮的意义 。因此 , 书中的龙应该是一种当时常见的动物 , 大家都熟悉它的脾性和特征 , 唯有如此 , 才能让大家将关于它的比喻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 形成鲜活形象的概念 , 达到“神道教人”之目的 。
比如我们经常说 , 是骡子是马 , 拉出去溜溜;没吃过猪肉 , 也见过猪跑;鸡同鸭讲;耗子钻风箱 , 两头受气;癞蛤蟆跳门槛 , 又蹲屁股又伤脸;风马牛不相及;狗眼看人低;富人想进天国 , 比骆驼穿过针眼都难 , 等等 , 都是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动物特征来比喻一些事物 , 讲述一些道理 , 大家一听就懂了 。

《周易》中的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饕餮怎么读

文章插图
龙在古代典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大 , 不仅在商周甲骨文中有见龙、祭龙、获龙的卜辞 , 而且在先秦文献中更不稀少关于见龙、养龙、屠龙和食龙的记载 。
《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九年秋 , 一条龙出现在晋国都城近郊 , 引起人们注意 。有人想猎捕它 , 但又害怕它 , 就去请教当时以博学多知见称的太史官蔡墨 。蔡墨说:“如果不能活捉龙 , 那只是由于现在人们的无能 , 而在古代 , 不但能活捉龙 , 甚至专有养龙官、杀龙官和驯龙官 。只是由于后来大地上的水泽少了 , 所以龙才成为稀奇之物 。但在《周易》中仍然保存着许多关于龙的占辞 。如果当时龙不是经常能见的动物 , 谁又能把它写得那样形象细致?”
《庄子》记载:有个姓朱的小伙子跟师父学习屠龙术 , 把万贯家财都交了学费 , 三年以后 , 其技大成 , 却找不到一条龙来屠 。可见“宝刀屠龙”并不是说着玩的 , 真是拿来用的 。
我们先看龙这个汉字 。“龙”是象形字 , 甲骨文和金文都像一种大口长身的怪兽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 龙字有极可注意的三点:头部饰有角状物 , 体上有足 , 背尾部有鬣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 , “龙”字头上还有一个记号 。这个记号在今天的汉字中写作“辛” , 其字形取象于以斧劈木 。在甲骨文中 , 这“辛”字又是一个用以标记杀伐、镇服的记号 。
终上所述 , “龙”有如下特征 。1.可能是一种四足爬行类动物;2.可能有角 , 有鳞 , 颈部有长鬣(像野猪) , 有长尾;3.可能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巨型动物 , 有巨口獠牙;4.人们对它非常恐惧 , 因此在它头上标记“辛”号 , 表示对它的镇服 , 即所谓“厌胜”之意 。
《周易》中的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饕餮怎么读

文章插图
那么 , 现实生活中什么动物具有如上特征呢?答案呼之欲出:扬子鳄 。
扬子鳄体型庞大 , 性情凶残 , 可吞虎豹 。背部有厚甲 , “可御兵”(《山海经》) , 生活于大河、沼泽地带 。它善于潜伏隐蔽 , 经常突然发难袭击靠近的人兽 。人们既恐惧它 , 又崇拜它 , 把它看作神 , 称之为“隆” 。隆即雷声轰隆隆 , 扬子鳄经常躺在地上用尾巴敲打肚皮 , 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 人们于是尊奉其为雷神 。
古气象学研究表明 , 至少夏商两代 , 中原地区具有接近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湿热多雨 , 地多沼泽 , 林莽密集 , 有似今日江南 。考古学家就曾从河南殷墟挖掘出许多大象、犀牛、竹鼠等热带动物的骨骼 。这种气候条件恰恰适合扬子鳄生活 , 也与上述《左传》所记山西境内见龙的记载吻合 。河南古称豫 , 豫就是大象 , 河南境内曾经遍布大象 , 就像现在的泰国一样 。
大约商周之间 , 中原地区气候生态发生了巨大变迁 。气候转寒 , 常有干旱(甲骨文中祷雨卜辞甚多) 。许多湖泽淤塞干涸 , 导致鳄鱼随之减少 , 终究在华北地区完全绝迹 , 只留下了关于这种神秘恐怖怪物的大量传说 。这种怪兽一路南迁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继续存活到今天 。
其实古代很多典籍中记载的所谓“龙” , 都有鳄鱼的印记 。《说文》:“(鳄)似蜥蜴 , 长十丈 。水潜 , 吞入即浮 。”《物类相感志》:“鳄 , 兽中最大者 。龙头 , 马尾 , 虎爪 。长四丈 , 善走 。以人为食 。”《异物志》:“鳄鱼长二丈余 , 有四足 。喙长三尺 , 甚利齿 。虎及大鹿渡水 , 鳄击之皆中断 。”《三国志》:“鳄体长二三丈 , 有四足 , 似守宫 , 食人 。”《真腊风土记》:“鳄 , 大如船 , 有脚 , 类龙 。”
云云 , 等等 。
古代传说中的两种怪兽 , 其实都是鳄鱼 。
第一 , 梼杌(táo wù) 。《山海经》:“其状如虎而大 , 毛(鬣)长二尺 。人面、虎足 , 猪口牙 , 尾长一丈八尺 。搅乱荒中 。”荒就是沼泽 , 意思这家伙在沼泽中肆虐逞凶 。
第二 , 饕餮(tāo tiè) 。《吕氏春秋》:“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 , 食人未咽 , 害及其身 。”商周青铜器上多见一种有首无身的怪兽之纹 , 自宋代以来一直被命名为“饕餮纹” 。所谓有头没有身子 , 只是人们对鳄鱼这种凶兽的恐怖认知 , 嘴长身子短 , 一口就把人兽吞掉了 。
最后说一句 , 《西游记》中的沙僧 , 就是一条鳄鱼精 。
《周易》中的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饕餮怎么读

文章插图
明白了龙就是鳄鱼 , 再看《周易》中关于龙的意象 , 就比较好理解了 。潜龙勿用 , 就是鳄鱼还在水里潜藏;见龙在田 , 就是鳄鱼出现在田野上;龙跃在渊 , 鳄鱼在水里翻波倒浪;飞龙在天 , 鳄鱼长着翅膀飞到天上去了 。鳄鱼当然没有翅膀 , 也飞不到天上去 。但是鳄鱼背上长着鬣鬃 , 颇似鸟翼 , 在古汉语中 , 动物背部的鬣鬃也可以称为“翼”(《经籍纂诂》) 。因此传说中龙的翅膀 , 其实正是鳄鱼背部鬣鬃的夸张和想象 。
亢龙有悔 , 亢的本意是脖颈 , 鳄鱼被人捕获 , 用器具钳束了脖颈 , 不能吃东西 , 当然有悔了 。群龙无首 , 鳄鱼是没有首领的 , 群起而攻 , 吃完就散 。龙战于野 , 一群鳄鱼为了争夺食物进行惨烈的争斗 。“龙战于野 , 其血玄黄”:互相撕咬 , 流出来的血都是黑红色的 。
......
几千年来 , 研读《周易》者不可胜数 , 圣人孔子五十岁开始研读 , 直至七十三岁魂归道山 , 也没搞明白 , 他不无悲伤的跟学生们说 , 要是上天能再给我几年时间 , 我就能跟你们谈谈周易了 。两千五百多年后 , 就在孔子魂归道山的年纪 , 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也开始研读《周易》 。
己亥年冬到庚子年春 , 全民居家防疫 , 窗外的道路天天阒静无人 。这让余秋雨遥想到了更为古典的年月 。古典中的更古典 , 应该把心灵安顿在哪里?他在学理上已频频出入先秦的丛林 , 就连非常艰深的老子、孔子、庄子、屈原都进行了译释 , 那么 , 还有哪一座先秦的山岗有待于再度攀援呢?
答案便是《周易》 。它一直被人们称为“群经之首” , 是一座名分极高的神秘山岗 。攀援这一座山岗 , 要非常安静 , 而且是长时间不受骚扰得安静 。全民居家防疫 , 提供了这种机会 。
他的这次攀援 , 态度极为虔诚 。
他以毛笔为杖 。由书法来贴近典籍 , 常常比注释、翻译、论述更加亲切 , 更关及生命 。这部《周易录》书法 , 他用的是行草 , 没用楷书 。他要让“易”返“易” , 回到简疏自由的状态 。但是 , 《周易》又是一种规范 , 不适合个人发挥 , 因此不能用狂草 。对于这幅书法 , 他非常满意 , 自己认定为平生代表作之一 。
《周易》中的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饕餮怎么读

文章插图
老子说 , “大道至简” 。《周易》就是要把我们日常遇到的所有复杂问题简单化 , 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 , 从而找到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 占卜便是最简明的表现 。
上古先民遇到一件事 , 徘徊在歧路 , 不知道怎么选择 , 只能向上天祈祷 , 让天神代替自己思考 。占卜 , 便是向上苍问道 。
余秋雨说 , 《周易》起于占卜 。上古时代的祖先在艰难生存中相信 , 世事的凶吉祸福 , 是由上天安排的 , 因此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向上天探问 。他们的惯用方法 , 是先提出一个问题 , 然后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孔 , 再用火烧 , 从烧出的裂纹中来判断答案 。有时 , 也会在一把蓍草中抽捏转换 , 来寻找答案 。这一些做法 , 就叫占卜 。
初一看 , 这种方法很原始 , 甚至很盲目 。但是 , 占卜的资料积累越多 , 渐渐看出了某种规律 。很像现代的概率论和大数据 , 在没有逻辑的一大堆行为因果的组合中 , 出现了大逻辑 , 发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神奇秘密 。原因还没有找到 , 理由还没有呈现 , 事实却神秘地重复了 。重复概率愈高 , 愈引起人们重视 , 相比之下 , “原因”和“理由”反而不重要了 。如果硬要找“原因”和“理由” , 那也应该面对大数据慢慢捉摸 , 进入高等级的排列、组合、旋转、定位 , 构建起一整套特殊的学理模式 。
如果把道比作海洋 , 人类的求知和探索就是用木勺在海洋里舀水 。占卜就是舀水的木勺 , 《周易》便是如何舀水的操作指南 。
余秋雨说 , 《周易》具有三大内涵:简易 , 容易 , 变易 。
世上学问浩如烟海 , 余秋雨对《周易》的解读当然也是一家之言 , 但他“解决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痛点:难懂;提炼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价值:应变” 。用现代观念教你把握《周易》的核心价值 , “只有懂得变化之道 , 才能从容应对未来” 。
这本《周易简释》适合零基础的读者阅读 , 用广为读者喜爱的余式散文娓娓道来 , 提升读者思维 , 锤炼读者德行 , 更有余秋雨先生行云流水的亲笔行书抄录 , 烫金精装 , 实为阅读收藏赠人之佳品 , 喜欢的朋友赶紧入手一本看看吧 ,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
【《周易》中的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饕餮怎么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