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三从四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三从”最早起于周汉时期 , “四德”最早起于战国时期 。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 , 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 , 为夫三年 , 为父一年时 , 说“妇人有‘三从’之义 , 无‘专用’之道 , 故未嫁从父 , 既嫁从夫 , 夫死从子” 。
“四德”一词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天官·内宰》 , 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 , 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 , 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 , 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 , 后来与“三从”连称 , 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 , 即“三从四德” 。
“三从四德” , 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 , 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利益需要 , 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 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