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 高锰酸钾

草莓白粉病 高锰酸钾根外追肥以显蕾期、开花期、花芽分化期需要 。土壤:草莓喜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沙壤土,适宜PH值为5.5~7,在缺硼的沙土中栽培草莓,易出现果实畸形,落花落果严重 。

假植时间为7月底至8月初,苗龄掌握在45-50天,株行距为12厘米×15厘米,栽后覆盖遮阳网 。 定期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 这样一般每亩可育出有4张以上叶片的壮苗3.5万-4万株,约可移栽5亩大田 。 繁苗田管理 。


水分:草莓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样,开花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果实膨大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以上;浆果成熟期应适当控水,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花芽分化期适当减少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70%之间,以促进花芽的分化 。


草莓白粉病 高锰酸钾赤霉素处理一般在大棚覆盖薄膜后7d左右(天气晴好情况下)进行 。

开花结实期地温升高,病菌繁殖蔓延较快,叶片变小,叶柄变短,长势衰弱,全株矮化,须根变成黑褐色而腐烂,最后全株枯死 。 养分平衡失调:草莓多年重茬,浅层土中有害盐类积累加重,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由于连年栽植草莓,土壤中草莓所需养分减少,草莓根周围的养分平衡失调,使养分缺乏而减产 。

温度:开花期和结果期的温度应在5℃以上,草莓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光和作用的适温度为20-25℃;开花适温为15~24℃,花芽分化的适温度为17-25℃;座果的适温度为25-27℃;果实发育适温为18~22℃ 。

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但不同生长期 。老叶一般在叶柄开始发黄,叶柄由直立变为平展时即可从叶柄基部摘除 。 果实垫草 。 随着果实增大,花序逐步下垂触及地面,易被泥土污染,既影响着色和品质,又易引起烂果,未采取地膜覆盖的草莓园应在开花2-3周后,在草莓株丛间铺草垫于果实下面,或把草秸围成草圈,把果实放在草圈上 。

光照:草莓是喜光植物,但又较耐荫,在花芽形成期,要求每天10~12小时的短日照和较低温度,如果人工给以每天16小时的长日照处理,则花芽形成不好,甚至不能开花结果 。但花芽分化后给以日照处理,能促进花芽的发育和开花 。在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草莓需要每天12~15小时的较长日照时间 。

人工除草2-3次 。 早熟高产栽培 1、定植 。 定植前每亩施腐熟猪粪肥2000-2500公斤、菜籽饼50-75公斤、硫酸钾复合肥30-4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作基肥 。 定植时间为9月5-15日 。 垄宽1米(连沟)、高30厘米,每垄种2行,每个大棚栽6垄12行草莓,每亩密度7500株 。


在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进行种植草莓,若超过种植草莓的时间,会影响草莓苗繁殖数量,每一个垄沟种植一行 。

【草莓白粉病 高锰酸钾】草莓白粉病 高锰酸钾一般从扣棚至显蕾,可10d左右施1次肥,肥料以复合肥(15-15-15)为主,用量为300kg/hm2 。如哈尼、全明星等品种的果实适时制汁、制酱 。 选择适宜的授粉品种 草莓可以自花授粉结果,但异花受粉后有明显增产效果 。 因此,建园时除了选择主栽品种外,还应配置授粉品种,一般主栽品种的面积不少于70% 。 1个主栽品种可以搭配2~3个授粉品种 。 保护地栽培草莓采用高垄栽植,一般不需中耕,地膜覆盖时期应根据气候环境和栽培要求而定 。


在草莓进行种植前,要用浓度为75%百菌清的600-800倍液进行喷施,能够使草莓预防一次病害,还要摘除草莓幼苗的老叶以及多余的花序,保留草莓的三片复叶就可以,草莓种植时根部要带有原来的土壤,能保证草莓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

该方法已在日本广泛采用,效果很好 。 蜜蜂飞行距离一般为400米 。 访花时间为上午8~9时到下午3~4时,活动温度范围一般在15~30℃ 。 对其他访花昆虫,也应加以保护利用 。 控制温度和湿度花期应严格保护地内的温度和湿度 。


种植草莓的深度要以草莓心叶的基部和土壤表面平齐,栽种要注意不要把草莓心埋进土壤,草莓根也不能露出土壤表面,种植完成后要用手把土壤按紧,栽种完成后要立马浇定根水,要连续浇水2-3次,保持土壤的湿润度,这样有利于草莓幼苗的存活,在雨季时,要注意给草莓进行排水,以免发生烂根现象 。


减少用药次数保护地草莓的病虫害防治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尽量不用药或少用药 。 若病虫害较严重,则应注意在花前或花后用药 。 采取人工授粉在中午11~12时花药开裂高峰期,采取人工微风(用扇子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也有良好效果 。

草莓白粉病 高锰酸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