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记得炒米小时候在学校领读《小学生文明规范》的时候(查了一下,现在的没有这句了),其中有一句“注意仪表仪态” 。为了方便,炒米是这么读的,“注意仪,表仪态”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没毛病,而且还挺顺口,直到被老师听到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说这个例子,其实就和我们在电视剧里面,听到的那句耳熟能详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们在电视剧里面听到的都是这么断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四字一断,似乎也非常顺口,和那个”注意仪,表仪态”,有异曲同工之效 。但是炒米告诉大家,这个读法是错的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意思是“奉天承运的皇帝,下诏书说” 。其实这种圣旨开头的方式,是明朝朱元璋的原创,通常针对“诏、制”这两种文体 。明朝到清朝前期用得比较多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朱元璋一路从小乞丐做到大明的皇帝,他太了解老百姓的心理,自己发布的诏书,都是老天爷的意思,不然自己一个小乞丐怎么可能能当上皇帝呢?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书写方式却又很奇葩,但是奇葩的是有原因的 。因为”天”字为大,必须顶格 。与天相配的是“皇”,或与”天”平齐,或仅低于”天” 。所以“奉”字只能单独搁一边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而“诏”,只代表一种文体,通常皇帝颁发命令的文书种类很多,有制、诏、诰、敕等等 。清朝到了雍正年间,有了军机处之后,圣旨的格式就以“谕旨”为主了,皇帝直接发指示性命令,为”谕”,开头直接就是“上谕”,“军机处奉上谕”,“某某奉上谕” 。根本不需要忽悠老百姓说,这是什么上天的意思,因为皇帝就是天 。参考一下《雍正王朝》中,我问张廷玉对隆科多下旨,还是隆科多宣诏,没有一个读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 。直接就是“上谕”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不请自来,不知道对与不对,希望博众君欣然一笑 。闲言少叙,诸位听我采薇君娓娓道来 。关于您的这个问题,窃以为应该与我们看的古装电视剧相同,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后四字很好解读,就是接旨的人听皇帝说的是什么,前四句的答案则出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

秦王嬴政荡平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相信他的故事小伙伴们并不陌生,在秦王与他的博士们议定自己“皇帝”的尊号之后,他做的的第一件事,并不像我们熟知的那样,书同文,车同轨,巡视天下,封禅泰山 。我们的始皇帝首要任务,便是安定天下民心,彰显自己皇权天授,万世永昌 。毕竟虽说他以残暴的刑罚终结了自周幽王之后以来的人间炼狱,但那个时代可没有哪个组织会为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来表彰他对那段历史的卓越贡献 。为了神化自己所创的“天赋皇权”,他采用了战国时期著名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轮”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邹衍邹老师的学说起源于西周时期形成的五行概念,《史记·宋微子世家》篇中宋微子与周武王的对话,提及了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属性以及公用等 。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人也将“五行”与五色、五帝、五数相结合 。我们的邹老师身处乱世熟知各国诸侯的心理,顺势提出了历史朝代的演变切合了“五德”相克的原理,并以其相克关系为王朝更替之应 。他认为皇帝至虞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取周天下代之的必定是承接氺德的国家 。此学说一经提出,凭借拥有这一极具神秘色彩的解释权,邹老师一下就成了古老中国大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超级明星,列国纷纷发出邀请,奉若上宾 。而他的学说也开始在主流社会上流传开来,并不断扩大影响,逐渐成为了中国朝代顺延的重要依据 。所以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里的承,承接的便是邹老师学说中的五德,解答完毕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顺道说点题外话,我们的始皇帝陛下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个为他神化皇权的东西依据,在一统天下后,他采用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以自己的祖先秦文公曾获得过黑龙,以此为祥瑞,称自己为氺德之君,秦国为氺德之国 。后为了实践理论,秦国多采用“氺德”来制定这个大一统国度的度量衡 。《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有过记载“方今氺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更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秦朝的古装影视剧作品中,一眼望去,全是黑色,而不是广义上皇帝们独享明黄色的原因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只可惜,在十四年之后,不可一世的强秦帝国竟然会被一个古往今来最成功的亭长取而代之,而他也“堂而皇之”的剽窃了秦始皇的杰作,同样自号“皇帝”,以水为德,对于当时久经战乱的中国这不失为一种谋略和信号,从而昭示天下,是自己取代了周王朝的天下,而硕大的强秦帝国不过是周天下“统治”下的一个强大诸侯国罢了 。

其他网友观点

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一文:“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宣王遭旱??”这个“圣旨”是臣子对王命的敬称,与帝王自己所签发的各项命令无关,帝王也不会将自己的命令称为圣旨 。秦统一天下后,圣旨有了标准称谓:改“命”为“制”,改“令”为“诏”,从此“制书”“诏书”成为圣旨的基本体裁 。制书类圣旨是国家制度之命,诏书类圣旨是帝王诏告之命 。相比较而言,“制”为有关全局性的命令,“诏”更多是局部性的 。两汉时期,皇帝制度逐步完善,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 。皇帝的命令有策书、制书、诏书、戒书、符书等 。到了唐宋变化不大,唐代圣旨粗分有制、敕、册三种;细分有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敕、敕旨、谕事敕书、敕牒七种 。宋代圣旨大体分四类:制书、诏书、册书、敕书;另从册书中分出诏命,用于文武官员的升迁、改任及命妇封赠 。

明清系圣旨集大成者,两朝均有诏、诰命、制、敕、册、谕等 。明代圣旨制首,有的以“奉天承运皇帝圣旨”八字开头,有的直接用“皇帝圣旨”四字开头 。其实,只有皇帝向天下宣告重大事务的诏书,才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一般向文武官员颁发的圣旨,不用“诏曰” 。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为“奉天殿”,是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 。余继登在《典故纪闻》卷一记载,朱元璋见人就说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奉天而行,非敢自专”,还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以他颁发的诏书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运皇帝”六个大字 。所以关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准确断句应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影视剧中常将这八个字从中间断开是错误的 。刚巧,清统治者发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所以清朝皇帝沿用了明朝称呼,发诏书也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大字,以证其顺天意的合理性 。如此,明代之前的文艺作品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都是不对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