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曹操为何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 , 杨彪之子 , 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 , 敏而好学 , 学富五车 , 建安年间被举孝廉 , 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 在初任主簿时深得曹操信任 , 《三国志》云:修年二十五 , 以名公子有才能 , 为太祖所器 , 又有是时 , 军国多事 , 修总知外内 , 事皆称意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 , 年少就胸怀韬略 , 建安十三年(208年) , 曹操为丞相后 , 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 , 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主簿等职 。后来曹操逐渐发司马懿有雄心壮志 , 心里十分忌讳 , 然而曹操在死之前并没有杀掉司马懿 , 而是以泄露军事机密的罪名将杨修处死 , 司马懿、杨修都是栋梁之才 , 曹操为何会杀杨修而留用司马懿?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第一种说法:曹操杀杨修是出于政治立场考虑 。杨修是的父亲扬彪 , 是个正统的儒学家 , 杨修所代表的政治立场是与曹操对立的 , 曹操是个不拘小节的革命派 , 杨彪为尚书令的时候就反对曹操的观点 , 尤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 更让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 。而杨彪所在的阵营更是对荀彧、陈群、司马懿等嗤之以鼻 , 甚至与曹魏政权作对 , 在曹操眼里有其父必有其子 , 所以杨修也在这个阵营里 。曹操早有篡汉之心 , 有这一帮文学儒士 , 因循守旧 , 必然是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 , 因此曹操出于自己的政治立场 , 要杀掉杨修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第二种说法:杨修作为曹植的追随者 , 必然会威胁到太子曹丕和曹魏的江山稳定 。曹植和曹丕争世子之位的时候 , 杨修作为曹植的“智囊” , 经常为其出谋划策 , 但曹丕在司马懿的帮助下最终生出 , 这也让杨修的位置很尴尬 , 曹植败落 , 曹操为了防止兄弟日后相互厮杀 , 必须把杨修杀掉以断了曹植的邪念 , 所以曹操杀杨修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第三种说法:杨修多次为曹植出馊主意 , 误人子弟 , 若不杀杨修 , 曹植必受其害 。杨修虽然聪明 , 但大多都是小聪明 , 他之所以辅佐曹植也是因为曹操偏爱曹植 , 杨修猜测曹操会立曹丕为太子 。而杨修每次锦囊妙计也都是些小聪明 , 并没有战略眼光 。比如说曹操令曹丕、曹植外出办事 , 事先走密令门卫不得放行 , 杨修便让曹植杀掉门卫 , 曹植得以顺利出城 , 司马懿则令曹丕放弃出城 , 曹植表面上赢得竞争 , 却让曹操认为曹丕仁厚、曹植残忍的形象 , 实际上是输了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再比如杨修喜欢揣测曹操的心思 , 经常帮曹植预先设想问题 , 并写好答案 , 曹操询问时 , 曹植便把答案直接送上去 , 然而却引起了曹操的怀疑 , 派人调查 , 结果真相大白 , 曹操对杨修厌恶至极 。有这样误人子弟的杨修留在曹植身边 , 曹操自然不会放心 , 必然杀之以除后患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第四种说法:杨修善于揣度曹操心思 , 并且公著于众 , 曹操怀恨在心 。曹操去视察新建的想国府 , 看后便在门上写了个活字 , 杨修就命人拆掉重建 , 并且告诉大家:门中活 , 就是阔字 , 丞相是嫌门太窄了 。再者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 , 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写了一个“合”字 , 众人不解 , 唯有杨修将酥糖分发给众人 , 并且说: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终于在公元219年 , 曹操亲率大军在汉中与刘备决战 , 不料刘备据险死守不战 , 曹操进退两难 , 部下向曹操请示军中口令 , 曹操便说:“鸡肋” 。杨修听了 , 便收拾行装 , 并且让众人也收拾行装 , 杨修说:鸡肋 , 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 , 丞相是打算撤军了 , 赶快收拾行装 , 以免走时匆忙 。曹操听后勃然大怒 , 以扰乱军心将杨修处死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由此看来 , 曹操早就有杀杨修的心思 , 只不过这件事情成为了导火线 , 但曹操作为三军统帅 , 最高领导 , 最记恨的就是别人猜透他的心思 , 作为领导猜忌心、防范心都是很强的 , 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天威莫测” , 让别人如履薄冰 , 自己却得心应手 。可怜杨修之死都不明白被杀的原因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第五种说法:司马懿做人谨慎 , 做事恪尽职守因此免于一死 。曹操也知道司马懿心怀大志 , 不是池中之物 , 也要有杀心 , 但最终没有杀司马懿 。一者是司马懿做人十分低调 , 善于隐忍 , 从不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 也基本上不犯错 , 这也让曹操找不到杀他的借口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二者司马懿是曹丕的支持者 , 曹丕被立为太子 , 必然就誓死保护司马懿 , 曹操也考虑到司马懿在曹魏后期发展的作用 , 没忍心杀害?三者司马懿年事已高 , 来日不多 , 在曹操看来 , 只要曹丕对司马懿管理得当 , 应该对曹魏政权和曹丕构不成太大威胁 , 所以曹操才没有杀司马懿 。

杨修与司马懿同样是天资聪慧 , 却因性格原因有着不同的命运 , 你是如何看待杨修被杀?

欢迎关注三国逐鹿 , 讲述三国故事 , 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其他网友观点

曹操临死前杀掉杨修 , 却留下司马懿 , 这是他基于大局的考虑 , 也是杨修和司马懿在政治智慧上的差异使然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事情要从曹操年轻时说起 , 那时候他放荡不羁 , 任性好侠 , 不修品行 , 也不爱读书 , 简直就是个街溜子 , 没几个人看得上他 。

但在曹操十九岁这一年 , 好运向他袭来 ,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慧眼识珠 , 觉得他各方面都很不错 , 于是推举他为孝廉 , 他因此得以入朝为官(虽然曹操可以找别人推荐 , 但毕竟司马防在当时很有名 , 由他推荐更好) 。

由于司马防是曹操的伯乐 , 因此曹操对司马家很有好感 , 这就为后来司马懿成为曹操的臣子 , 埋下了伏笔 。

先把司马懿放到一边 , 我说说比他大四岁的杨修 , 杨修的家族可不简单 , 出自于弘农杨氏 , 其先祖杨喜因为分得项羽尸体的一部分而被封侯 , 家族逐渐发展壮大 , 东汉时期更是四世太尉 , 杨修的父亲杨彪也是朝廷重臣 , 声望非常之高 , 是有名的保皇派人物 。

不过 , 杨彪很不喜欢曹操 , 当初董卓入京 , 他就将董卓骂得够呛 , 后来曹操又挟持了汉献帝 , 杨彪也一点不客气 , 与曹操刀兵相向 。

曹操本打算把杨彪杀掉 , 但碍于杨氏的家族势力 , 便将其供养起来 , 许以高官厚禄 , 并让他的儿子杨修入朝为官 , 担任主薄 , 以此来拉拢杨氏一族 , 曹操成为丞相之后 , 又让杨修担任丞相府主簿 , 地位非常之高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杨修这个人打小就很聪明 , 而且颇有才学 , 能力也很突出 , 担任曹操主簿期间 , 不论什么事都做得非常好 , 让曹操感到十分满意 , 以至于他后来每次出征的时候 , 都让杨修主管内外大事 , 可以说是十分倚重的了 。

杨修最风光的时候 , 曹丕、曹植等人都极力拉拢他 , 都认为只要有他辅佐 , 就可以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 而那个时候司马懿还在家装病 , 不愿意出来给曹操打工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是时 , 军国多事 , 修总知外内 , 事皆称意 。自魏太子已下 , 并争与交好 。

至于说 , 杨修最后选择支持谁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 我后面会说到 , 接着我再来说说司马懿 。

司马懿跟杨修有点像 , 家族也很显赫 , 也是以满腹学识、才能卓越而著称 , 只不过司马懿不屑于给曹操打工 , 认为这样会让自己丧失气节 。

而曹操之所以像让司马懿出来做官 , 除了司马懿十分出色之外 , 还跟司马防不无关系 , 曹操认为司马家跟自己有渊源 , 又是名门世家 , 如果能为自己所用 , 那将大有裨益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起初 , 司马懿说自己得了风痹 , 躺在床上下不来地 , 曹操原本是相信的 , 但后来发现不对劲 , 就在几年之后强行让司马懿出来当官 , 司马懿为了保命 , 只得听从 。

我们可以发现 , 杨修的家族跟曹操不对付 , 但他本人还是愿意效忠曹操的;而司马懿的家族跟曹操关系不错 , 但他有些看不上曹操 。

因为心态不一样 , 导致杨修和司马懿对曹操的态度不一样 , 曹操也心知肚明 , 于是对杨修继续重用 , 对司马懿则有所保留 , 只是让他去教曹丕读书 , 并不委以重任 。

关于曹操为何强行让司马懿入朝 , 后来又不喜欢他这个问题 , 史书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 说曹操通过观察司马懿 , 又与司马懿进行交谈 , 觉得司马懿很有雄心壮志 , 不像是久居人下之人(也有说是因为曹操做了个三马同槽的梦);后来 , 曹操又无意间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 , 就感到非常担心 。

按照曹操的脾气 , 他必定是要杀掉司马懿的 , 但他先将这件事跟曹丕说了 , 没想到曹丕竟然维护司马懿 , 说了司马懿很多好话 , 曹操这才有所犹豫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那么 , 曹丕为何要维护司马懿呢?其实跟杨修不无关系 。

前面我说过 , 曹丕和曹植为了成为曹操继承人 , 都曾拉拢过杨修 , 但杨修觉得曹植更有才气 , 显然更符合他的胃口 , 于是选择辅佐曹植 , 这样曹丕就先败一局了 。

其实 , 不光是杨修 , 曹操也更喜欢曹植 , 因为曹植在文采上有他的风范 , 天下的父亲都喜欢更像自己的儿子 , 这也不难理解 。

在杨修的帮助下 , 曹植取得了曹操的极大好感 , 是曹操认为的最佳继承人人选 , 在这种情况下 , 曹丕的处境就很不妙了 。

但是 , 随着司马懿的到来 , 曹丕重新看到了希望 , 因为司马懿虽然才学略逊杨修 , 但政治才能更胜一筹 , 这也是曹丕急需的 , 因此他积极与司马懿搞好关系 。

对于司马懿而言 , 他一入朝为官 , 就被曹操丢给了并不怎么看中的曹丕 , 这就导致司马懿没得选 , 只能帮助曹丕进行夺嫡之争 。

从建安十五年开始 , 在杨修等人的帮助下 , 曹操好几次差点立曹植为继承人 , 但都被司马懿等人给化解了 , 司马懿因此更加被曹丕所看重 , 他知道如果没有司马懿 , 他是万万无法成为继承人的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因为这一缘故 , 当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的时候 , 曹丕或许是认同的 , 但他不能因此舍弃司马懿 , 至少他先要让司马懿帮自己成为继承人 , 才会思考如何处理司马懿这个问题 。

而当司马懿得知曹操对他的看法后 , 他也很识时务地采取了一些措施 , 那就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 一心一意辅佐曹丕 , 其他事一概不过问 。

由于司马懿刻意隐藏内心 , 又展现出了不错的才能 , 对曹操的帮助很大 , 所以曹操逐渐将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这件事给忘记了 , 并开始让司马懿参与更多军政事务 , 司马懿则积极出谋划策 , 又适当迎合曹操 , 最终打消了曹操对他的所有顾及 。

比如说 , 建安二十二年的时候 , 司马懿跟随曹操出征东吴大胜而归 , 孙权十分畏惧 , 便上了一道降表 , 向曹操称臣 , 并劝曹操登基称帝 。

曹操看了孙权的降表 , 对左右说 , 孙权这是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

司马懿听了 , 知道曹操有称帝之心 , 只不过时机还不成熟 , 于是拍马屁说 , 汉朝国运将尽 , 您十分天下有七八九 , 海鸥臣服于汉朝就不妥了 , 不如趁机称帝 , 也好顺应天意 。

曹操听了司马懿的话 , 虽然没有表示赞同 , 但还是很受用的 , 自此之后对司马懿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也正是在这一年 , 曹丕与曹植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 , 司马懿看似啥也没干 , 其实在暗中策划 , 而杨修则频繁出错 , 导致了曹植对他的猜忌 。

事情是这样的 , 当时曹丕的智囊团中 , 有个叫做吴质的人 , 此人心思深沉、老谋深算 , 虽然不怎么说话 , 但一出手就点中要害 。

而杨修虽然有才智 , 但太过于喜欢在语言上下功夫 , 比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园门中加活字理解为嫌门太阔 , 将曹操写的一合酥三个字理解为一人一口酥 , 就是很好的例子 , 但这些都是小聪明 , 他其实不是个有大智慧、大谋略之人 , 尤其在政治智慧上有所欠缺 , 远不及司马懿和吴质等人 。

当时 , 吴质身为朝歌长 , 与杨修进行了几次明争暗斗 , 结果杨修的所思所想 , 都被吴质给预料到了 , 还反过来被吴质算计了一把 , 还连累曹植被曹操猜疑 , 这就让曹植感到很不爽了 。

而曹植虽然有才气 , 但为人毫无约束 , 尤其喜欢酗酒 , 常常因为醉酒误事 , 杨修因此对曹植越发失望 。

时间长了 , 杨修与曹植之间就生出了嫌隙 , 他也逐渐觉得曹植不堪大任 , 可能要失去曹操继承人的资格了 , 便开始有意脱离曹植 , 但这件事谈何容易啊 , 因此他的处境就相当不妙了 , 可以说是里外不是人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 曹操逐渐发现曹植之所以能数次通过他的考验 , 竟然是杨修在暗中帮助曹植 , 他就感到非常不爽 , 对杨修也开始有了写看法 , 他甚至给杨修的父亲杨彪写了封信 , 大意是说杨修跟他不是一条心的 , 简直太可恨了 。

足下贤子 , 恃豪父之势 , 每不与吾同怀 , 即欲直绳 , 顾颇恨恨 。

而随着杨修失去曹氏父子的信任 , 曹植就再也没有更好的帮手了 , 他在夺嫡之争中也就逐渐落到下风了 。

这时候 , 司马懿和吴质等人又给曹丕出了几个计策 , 让曹丕扬长避短 , 以孝心和人品博取曹操的信任 , 最终打动曹操 , 被曹操立为魏王世子 。

但是 , 曹植并不甘心失败 , 依然在进行夺嫡之争 , 杨修因为与其深度捆绑 , 也只能继续辅佐他了 。

不过 , 此时曹操的心态发生了极大改变 , 他在处理完继承人问题之后 , 将稳定朝局作为第一要务 , 也好给曹丕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 , 因此他是万万容不得曹植继续进行夺嫡的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建安二十四年 , 曹操带着杨修一起出征汉中 , 但久久无法战胜刘备 , 他想要撤军 , 但又不好开口 , 不然很没面子 。

一天晚上 , 曹操下令以鸡肋作为口令 , 杨修便认为曹操有退兵之意 , 于是赶紧跑回住处收拾行李 , 有人问他这是为何 , 他便说 , 所谓鸡肋 , 食之无肉 , 弃之有味 , 这就好比汉中 , 大王这是要撤军而还啊 。

时王欲还 , 出令曰‘鸡肋’ , 官属不知所谓 。主簿杨修便自严装 , 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 , 弃之如可惜 , 食之无所得 , 以比汉中 , 知王欲还也 。

曹操得知这件事后 , 认为杨修每次都能猜中他的心思 , 让这样的人继续辅佐曹植 , 必定会出大乱子 , 当他当时并没有发作 , 而是找了个机会班师回朝了 。

当年秋天 , 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 曹植与杨修醉酒之后 , 竟然驾驶马车在驰道上行驶 , 还擅自打开司马门 。

这本不是啥大事 , 但曹操得知这事后 , 趁机下令将杨修逮捕 , 以杨修泄露军机(鸡肋之事) , 并与诸侯私自交往之事(帮助曹植进行夺嫡之争)等罪名将其处死 , 这些当然只是借口了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而《三国志》则说 , 曹操之所以杀杨修 , 是因为杨修才能太高了 , 又是袁氏的外甥(杨修的母亲是袁绍家族之人) 。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 , 以杨修颇有才策 , 而又袁氏之甥也 , 于是以罪诛修

事实上 , 曹操杀杨修 , 不是因为杨修有才能 , 毕竟曹操手下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 , 例如贾诩和荀彧、荀攸叔侄 , 这些人在才能上都比杨修强 , 却没有一个人因为遭到曹操猜忌而被杀 。

杨修也不是因为是袁氏的外甥才被杀的 , 因为曹操阵营中与敌人有关联之人 , 也是非常多的 , 更何况那时候袁绍已经败了 , 杨修还能有什么威胁呢?

真正导致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原因 , 主要在于三点:

第一 , 杨修的家族跟曹操在政治上是对立的 , 尤其是杨修的父亲杨彪与曹操的关系长期得不到改变 , 让曹操觉得重用杨修没有起到作用 , 杨家就是个顽固的保皇派;

第二 , 曹操为了曹丕考虑 , 也必须杀掉杨修 , 毕竟杨修是曹植的人 , 如果杨修继续帮助曹植进行夺嫡 , 那将对政局非常不利;

第三 , 曹操杀掉杨修 , 也是在为曹植考虑 , 他希望曹丕不要在进行夺嫡之争 , 老老实实安享富贵就行 , 毕竟曹植也是他的儿子 , 他不能让曹植越陷越深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事实上 , 杨修是有机会全身而退的 , 那就是彻底与曹植进行分割 , 但他在政治上的应变能力还是差了点 , 因为碍于曹植是曹操的儿子 , 不敢做得太明显 , 依然与曹植保持了相对亲密的联系 , 导致曹操认为他依然在帮助曹植进行夺嫡之争 。

再说司马懿 , 他并没有觉得曹丕成为魏王世子了 , 自己就安全着陆了 , 毕竟他有很不好的“前科” , 这是个不小的隐患 , 该怎么办呢?

其实没什么好办法 , 司马懿唯一能做的 , 就是给曹氏父子建立大功劳 , 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 从而把自己彻底洗白 。

就在曹丕成为魏王世子后不久 , 曹操认为司马懿有谋略 , 便将其任命为军司马 , 他在任期间干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 让曹操对他越发信任 。

第一件事是建议曹操屯田 , 他说曹操想要争夺天下 , 就必须先屯田 , 待粮食充足之后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 这一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为曹魏灭蜀、西晋灭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只不过曹操没有看到而已 , 但他当时还是很认可司马懿的建议的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第二件事 , 襄樊之战中 , 关羽擒于禁、斩庞德 , 直接威胁到许都的安全 , 曹操为此十分担忧 , 司马懿就建议他联合东吴对抗关羽 , 最终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 ,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杀 , 蜀汉与东吴的联盟关系也出现了极大松动 , 得利的当然是曹操了 。

因为这两件事 , 曹操觉得司马懿很有谋略 , 也很忠诚可靠 , 再加上他那时候年纪大还经常生病 , 自知将不久于人世 , 便决定将司马懿留下来辅佐曹丕 。

也就是说 , 曹操之所以不杀司马懿 , 除了司马懿是曹丕阵营的人之外 , 还在于司马懿用行动证明曹操之前对他的看法是错的(其实是对的) , 他把自己塑造成曹家的忠臣 , 也是个有用的能臣干吏 , 把他留下来对曹家只会有好处 。

建安二十五年 , 曹操在洛阳因病去世 , 他临死前留下遗诏 , 让曹丕继位 , 并让曹丕将他薄葬即可 , 对于司马懿等臣子 , 他没有做出任何安排 。

其实 , 曹操在此之前已经将曹丕托付给司马懿了 , 因为他让司马懿兼任了太子中庶子一职 , 按照当时的惯例 , 曹丕未来继位了 , 司马懿肯定是主要的辅臣之一 , 这都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 , 没有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 曹操去世的时候 , 对司马懿还是很放心的 , 而曹丕继位之后 , 也没有对司马懿有过怀疑 , 不但予以重用 , 还在去世前让他成为儿子曹叡的四大辅臣之一 。

总结一下 , 曹操之所以杀杨修而留下司马懿 , 不仅仅是因为夺嫡之争 , 还在于两人在为人处世和政治智慧大不一样 , 杨修纵然学识、才能卓越 , 但终究败在小聪明上 , 而司马懿则更有城府和谋略 , 更懂得曹操的心思 , 所以活到了最后 。

其他网友观点

不知为何说司马懿没有杨修聪明 , 历史上很多地方都验证了司马懿的大智若愚 , 杨修的聪明不可否认 , 但与司马懿相比 , 从二人结果看 , 未必胜于司马懿 。至于杨修为何被杀 , 主要由于其父杨彪的政治立场和他本人的站错队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 , 三国有位狂仕叫祢衡 , 在其眼中司马朗、陈群为屠猪卖酒之辈 , 荀彧为吊丧之徒 , 而杨修和孔融才是真正的人才 。虽然此一面之词 , 但也能看出杨修还是名气不小 。

杨修的背景也很强大 , 父亲杨彪做到太尉一职 , 其母亲的祖父袁安做到司徒一职 , 杨家本就四世太尉 , 袁家也是四世三公 , 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国部级官二代 。

“修年二十五 , 以名公子有才能 , 为太祖所器 。是时 , 军国多事 , 修总知外内 , 事皆称意 。自魏太子已下 , 并争与交好 。”——《曹植传》

杨修于曹操丞相府做主簿时 , 比较受曹操赏识 , “总知外内”的重任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 可以说曹操还是相当信任他 。“事皆称意”也说明了杨修确实有才识 , 将工作完成的不错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但“自魏太子已下 , 并争与交好”看似光鲜抢手 , 但也为他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作为丞相府的近臣 , 如果与曹操的公子们走的太近 , 未免会很危险 , 因为这不仅违反规矩 , 而且曹操是一位生性多疑的人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而在这种背景下 , 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一边 , 曹操确实欣赏曹植的诗词文采 , 但曹丕的政治军事能力是曹植没法比的 , 这一点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曹操不杀司马懿 , 因为司马懿是曹丕的人 , 站队很关键 。并且回看站队的阵容 , 曹植这边是丁仪、丁廙 , 而曹丕这边是吴质、陈群 , 一边是诗词歌赋 , 一边权谋诡计 。这等较量也就无需司马懿再多做什么 , 韬光养晦比什么都好 。对于双方的谋士集团 , 曹操也不会睁只眼闭只眼 , 哪边的人才可以安邦定国 , 就倾向于哪边的人继承大统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 , 以杨修颇有才策 , 而又袁氏之甥也 , 于是以罪诛修”——《三国志》

建安二十四年 , 从汉中战场撤回的曹操 , 以杨修颇有才策 , 又是袁术外孙为由 , 杀了杨修 。这等借口颇为牵强 , 曹操任用的有才策的人数不胜数 , 不差杨修这一个 , 袁氏这时候都已经灭多少年了 , 祖坟都让你曹操刨了 , 还会东山再起?而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已经于建安二十二年立了曹丕为世子了 , 曹操自己也已年迈 , 不得不为曹丕扫平道路了 , 杨修的才策最可能威胁到的是曹丕的统治基础 。

“建安元年 , 从东都许 。时天子新迁 , 大会公卿 , 兖州刺史曹操上殿 , 见彪色不悦 , 恐于此图之 , 未得宴设 , 托疾如厕 , 因出还营” 。——《后汉书》

还有一个原因也值得考虑 , 就是杨修的父亲杨彪 , 曹操在前期很想依赖孔融、杨彪这种大名仕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基础 , 但这些名仕也很争气的都不买曹操的帐 , 杨彪后来干脆就称病回家 , 不再做官 , 孔融就没这么命好 , 被曹操杀了祭旗 。但杨彪能躲过去是曹操实在找不到什么罪名 , 那我杀你儿子总可以吧 。不排除这种小心眼的可能 , 政治路线不同的两个人埋下仇恨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文章插图

在《世说新语》中 , 我们能找到杨修解密“门下活”、“一盒酥”、“蔡邑提碑”的故事 , 也能从《魏略》中发现杨修独解“鸡肋”的事迹 , 但这些也只能说明杨修的小聪明 , 论站队、隐藏自己的这种大智慧 , 他并没有司马懿做的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