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黄河在山东省境内会改道了呢?

【历史上,为什么黄河在山东省境内会改道了呢?】黄河经过黄土高原带走大量泥沙是公认事实,黄河上游和中游处于中国大陆的第一和第二阶梯,明显垂直地势差异,水流速度湍急,会让上中游不会明显淤积 。容易出现淤积的是进入平原地区,中下游分界线在河南洛阳孟津吉利黄河大桥处,洛阳从西到东是处于第二阶梯山地余脉,到了郑州后因为水势平缓,出现泥沙淤积,而开封更是成为地上河,开封北淹埋多次,现在开封地下有多少历史断层还没挖掘 。泥沙越往下游堆积越多,到了山东境内,处于黄河下游,大量泥沙堆积,因为生产力落后,除了修筑堤坝没有更好办法,泥沙填满一个堤坝后,前面聚涌,只要沿线一处堤坝出现决口,水往低处流,就会随着河流冲击寻找到新的河道 。

其他网友观点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克拉山南麓,总体流向自西向东,在我国北方画过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形,最后在我国山东半岛北侧注入渤海 。黄河之所以称为“黄河”,主要是源于黄河黄色的河水,黄河河水中由于含沙量极大,在某些河段甚至一碗水中能有半碗沙子,高含沙量使得黄河河水泛黄浑浊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河水中的沙子主要来源于流经的黄土高原,黄河每年的输沙量在16亿吨左右 。

黄河巨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从而塑造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同样是由于黄河的高含沙量,使得黄河下游的河床由于泥沙沉积而不断抬升,成为“地上河” 。地上河作为“悬河”,不仅急难驯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且还使得黄河极易改道,一旦决堤,黄河水就会往地处流,很难再回到原先的河道中去了 。在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有发生,而且次数还不少,在北至海河流域,南抵淮河流域的广阔范围内,黄河闪展腾挪,进行着大范围的改道 。

我们从“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图”来看,在西汉、东汉和北宋时期,黄河下游河道自西南往东北流动,在山东以北注入渤海,河道位置在现今黄河河道以北,距离较近 。在南宋、明代和清代时期,黄河下游河道自西北往东南流动,在山东以南注入黄海,河道位置在现今黄河河道以南,距离较远 。看了这个图,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黄河自西向东流动,一来到山东就会发生改道呢?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黄河从潼关往下游,河流流向从自北向南转向自西向东流动,但是由于地形原因,黄河不可能一直向东注入海洋,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位于山东的“山东丘陵” 。山东丘陵是我国三大丘陵之一,是由古老的结晶岩组成的断块低山丘陵,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断层中的地垒 。山东丘陵包括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和徂徕山等山脉,其中泰山主峰玉皇顶是最高山峰,海拔为1532米 。由于山东丘陵的存在,黄河干流到达山东时,只能选择往北或者是往南流动,从而也就更容易发生改道现象了 。

其他网友观点

他乐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