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相误:经济增长与股票回报的关系

丁安华
A股为什幺总是3000多点?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戏说A股永远年轻 。过去2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人均国民收入上升了10倍 。为什幺A股的回报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经济增长与股市回报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困扰投资者多年的问题,也是金融学研究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令人着迷的主题 。
直觉上,高的经济增长应该带来高的股票投资回报 。然而,事实远非这幺美好 。考察半世纪以来的各主要市场指数可以发现,经济增长与股市回报的相关关系并不显着,对新兴国家而言甚至是弱的负相关 。事实上,A股的散户们都可以证实这一发现 。高的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高的股票回报 。为什幺会这样?这需要得到解释 。
经济学家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长期主义认为,驱动股票价值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每股盈利(或股息)的增长 。那幺,更高的经济增长会转化为更高的每股收益,进而带来更高的股票回报吗?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在于追踪经济增长的红利如何流入公司股东口袋的整个过程,从而搭建一个“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增长与股市回报之间的逻辑关系 。
为此,可以搭建一个“三阶段”分析模型:首先,需要将经济增长转化为企业盈利增长;然后,将企业盈利增长转化为每股盈利增长;最后,将每股盈利增长转化为股票价格变化 。
简化起见,假设上市公司的构成完全反映经济中的部门构成,如果企业盈利在经济中的份额不变,股票投资者对企业盈利的索取比例不变,公司估值水平不变,我们就应该期望股票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完全一致 。在现实中,这些前提条件都难以达到 。每个环节都涉及复杂的变化,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扭曲甚至逆转 。
首先,企业部门究竟能分享多少经济增长的红利?从长期来看,企业部门的盈利与经济增长在方向上是同步的 。更准确地说,企业盈利与经济的名义增长同步 。这是因为,我们讲的经济增长,剔除了价格的影响 。而在分析企业收入和盈利时,是按名义价格计算的 。所以,价格因素对企业盈利的增长影响很大 。
【最好不相误:经济增长与股票回报的关系】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一国的经济活动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表达 。根据收入法核算,GDP主要以工资、税收和盈利的形式,在劳动者、政府和股东之间进行分配 。三者的占比短期内大致稳定,但长期看还是变化不小 。例如,企业部门盈利占比在2004-2007年间曾处于30%的高位,最近10年逐步下降至24%,而劳动者报酬所占份额则由42%的低位上升至目前的50% 。近年来推行减费降税,政府税收所占份额略有减少,目前在10%左右 。
如果企业盈利在GDP中的份额不变,那幺经济增长的好处应该会同比例地流入企业部门,也就是说从经济增长到公司盈利增长的链条是通畅的 。遗憾的是,这一理想的状况在现实中并不成立,主要有两个掣肘 。
一是企业盈利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变化的 。过去15年,中国的企业部门盈余在经济蛋糕中的比例一直在缩小 。展望未来,在“共同富裕”的政策框架下,大的趋势很可能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企业盈利(资本利得)占比下降 。
二是中国企业部门资本结构扭曲,债务资本占比过高,在利率偏高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的盈余被利息开支侵蚀,对权益资本回报(ROE)形成挤压 。这两种情况都使得经济增长到公司盈利的转换,要打一定的折扣 。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企业盈利增长如何转化为每股盈利增长 。
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与每股盈利增长之间,的确存在差异 。因为存在形形色色的“摊薄”,股东利益常常被稀释甚至被侵犯 。企业盈利的增长,有可能来源于资本规模的扩大,如新股增发 。这种现象通常在股价上行的时候发生,使得新增投资边际收益更快地递减,从而大幅拉低股票的长期资本回报 。一个简单衡量“摊薄”作用的方法是,计算一个市场的总市值增长与该市场综合指数变化之间的差异 。就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而言,过去10年的“摊薄”作用惊人,相当于每年损失盈利增长3.96个百分点 。
为什幺每股盈利增长会低于总盈利增长?这与A股公司为追求规模扩张,采取低分红、高增发的策略相关 。
过度投资是A股公司的普遍现象,上市企业热衷于进入新的热门赛道,而不是向股东派发股息 。结果是企业的绝对规模扩大了,但每股收益增长被稀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股市场缺乏积极股东,无法形成足够的外部制衡 。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没有回馈股东,而是在扩张的冲动下,消耗在收益不断递减的投资项目之中 。
最后一环,是每股盈利的增长如何转化为同步的股价上升 。显然,这可能只有在估值(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估值是一个极度波动的指标,受很多未来预期的因素影响,例如行业政策、风格轮动、公司治理、市场信心等等 。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市场估值主要受流动性环境和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而利率变化通常与经济增长的方向相反 。利率走低,市场估值上升;反之亦然 。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中,A股的估值总体上是收缩的,这对A股长期徘徊在3000多点提供了一种解释 。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财务约束偏弱,大规模投资融资推升利率水平,挤出了私人投资的同时,企业盈余被利息开支侵蚀,权益回报不断降低 。
展望未来,我国的利率环境应该是趋势向下,这对A股的估值提升应该是个好消息 。不过,经济增速下行的长期背景下,估值提振的作用与盈利增长放缓此消彼长,可能互相抵消 。
当然,任何试图将经济增长转化为股票收益的模型,都需要一定的简化,难以全面反映市场的复杂性 。例如,海外经济增长可能被忽略了,股票指数也不可能代表经济构成,监管政策等制度性因素无法量化等等 。
不过,这个自上而下的“三阶段”分析模型,仍然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判断今年A股的可能行情 。首先,我的研究团队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为5.2%,相当于名义GDP的增长7.5%-8% 。经济下行压力不小,这为股票收益提供了基本面分析的起点,考虑到“共同富裕”对资本性所得的抑制,企业部门的盈余在经济中所占比例,未来应该呈缓慢下行格局 。因此,预计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在5%-10%之间,由于PPI与CPI剪刀差将收窄,A股上市公司上下游的盈利分化很可能趋于收敛 。若不考虑稀释作用,任何高于10%或低于5%的盈利增长,大致可以认为是市场的赢家或输家,此时,需要结合估值来判断投资机会 。在流动性宽松、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估值修复成为可能,尤其是前期调整充分的龙头公司 。不过,考虑到美欧货币政策收紧对我们的制约,利率下行的空间受限,估值推动的指数级牛市机会不大 。
我的结论是,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盈利改善的幅度相比去年明显放慢 。所以,今年A股大概率仍然是结构性市场,这一过程会比较波动 。结构性机会存在于那些高增长行业和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比如成长风格下的专精特新、低碳转型方向 。同时,由于货币政策放松和流动性环境趋于友善,估值修复将成为一个新的主题,包括平台科技公司、银行金融板块均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