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鄂伦春族的起源与历史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历史悠久,“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即“使用驯鹿的人们” 。鄂伦春族人现在还有很多传统的优秀文化 。那么鄂伦春族是怎么来的呢?跟小编一起探究下它的起源以及历史 。
鄂伦春族的祖先也是“室韦”,即森林人 。到了元代,称之为“林中百姓” 。明代泛指为“北山野人”,游猎于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西起石勒喀河,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 。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人分布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以精奇里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历史上这里主要是钵室韦人和深末怛室韦人的活动区域,因此,隋朝时的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应是鄂伦春族先民的主要来源,北室韦亦有可能参与了族体形成过程 。唐朝时室韦发展为20余部,唐设室韦都督府加以管辖 。
17世纪中叶,沙俄殖民者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迫使鄂伦春人南迁,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 。然而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直至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签订以前,他们仍至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游猎,并且还参加清政府定期巡逻边界等活动 。
只是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以后,鄂伦春族人民才丧失被侵占区域的广大游猎场所 。清廷对于鄂伦春族的统治,迭有变迁 。
康熙三十年(1691),清廷把鄂伦族分成“摩凌阿”与“雅发罕”两部分,归布特哈总衙门管辖 。“摩凌阿鄂伦春”为骑马鄂伦春之意,编入八旗组织,用以南征北战 。“雅发罕鄂伦春”意为步行的鄂伦春,指失去驯鹿尚未得到马匹仍在游猎的鄂伦春族,分设库玛尔、毕拉尔、阿力、多布库尔、托河5路,路下分8佐,每佐设鄂伦春族佐领1人 。每年清廷派“安达”进山一次,征取贡貂 。光绪八年(1882),清廷废布特哈总管衙门,设立兴安城总管衙门,专管5路鄂伦春族 。
光绪十九年,兴安城总管衙门裁撤,将原来5路合并为4路16佐(阿力、多布库尔两路合并,其余未动),分属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4城副都统衙门 。
军阀统治时期,只是废除了八旗组织的内容,4路16佐的机构基本上没有变动 。管辖系统上,其中3路划归黑龙江省督办公署管辖,l路划归海拉尔蒙古衙门管辖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将鄂伦春族名义上分别置于伪黑龙江省和兴安北省管辖 。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期间,鄂伦春族人民奋起反抗,鄂伦春族子弟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参战 。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祖国和本民族的生存 。1945年8月获得解放 。1951年10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建立 。
你可能会喜欢:
藏族工艺品,极具艺术魅力
浅谈塔塔尔族民歌特点
详解布依族起源和历史由来
【探究鄂伦春族的起源与历史】布依族端午节的风俗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