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孔明灯的由来
孔明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也就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孔明灯也是被孔明所发明的,所以也有着孔明灯这个称号,也被称之为天灯 。你知道孔明灯的由来是什么吗?
那么,本期民间故事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之所以叫孔明灯,一来是做出来后的天灯有点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来我们的民间是这样说出孔明灯的由来的 。当年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妙计一出,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天灯,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天灯升起,加上营内的人咋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被蒙骗了过去 。此计救了诸葛先生一命 。
【关于历史上孔明灯的由来】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 。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 。
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作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 。
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 。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
推荐阅读
- 关于日常人际关系的称呼礼仪
- 带回忆心碎唯美爱情伤感签名 删掉关于你的一切然后再见
- 最美的句子关于友情 有哪些表达友情的句子
- 雨天问候早安的句子 关于雨天的早安问候语
- 关于爱情的纠结伤感签名 你忘了回忆我却忘了忘记
- 关于青春的简短句子
- 关于感情失败的签名 别让回忆有空捉弄脆弱的灵魂
- 关于成长责任担当的名言
- 关于回忆的qq个性签名
- 关于晚安句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