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故事之端午为什么挂艾叶?

端午节相信作为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端午节 。当然童鞋们也都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那么只有这些吗?这样可不够哦,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之为什么端午节要挂艾叶 。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 。但是,从性质上讲,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 。“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
唐代民间端午风俗活动形式也类似前代 。像《酉阳杂俎》就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 。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 。”长命缕,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丝缕结成人形,更有装饰性 。五时图则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类,是五毒图之前身,此俗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 。午时花则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 。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 。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 。”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 。
到了明代,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 。明永乐年间禁宫中就有剪柳之戏,剪柳即射柳,北方人还有将鹁鸪鸟藏在葫芦,悬于柳枝,弯弓射之 。如果射中葫芦中,鹁鸪就飞出来,以此来定胜负 。这种民间比赛也是常在端五日举行,考其渊源,正是辽金遗俗 。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 。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 。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 。
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 。
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 。
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
【端午节故事之端午为什么挂艾叶?】【结束语】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