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的特点是什么:针法精细、色彩雅致

【苏绣的特点是什么:针法精细、色彩雅致】古往今来 ,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这么一种叫做刺绣的 。刺绣中的苏州刺绣历来都深受人们的喜欢 , 所以这个传统的民间艺术一直被传承至今 。苏绣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闻名于世 。
苏州刺绣之所以令人爱不释手 , 是其品种、造型、图案、画稿、针法、绣法、色彩、技艺、装裱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 而针法的运用 , 是构成绣品各种艺术形象的语言 。由沈寿口述、张謇手记的《雪宧绣谱》 , 汇集了其毕生的绣技经验 , 归纳的针法有18种 , 经后人的努力 , 现已发展到43种 。
基本针法有:齐针、正抢、反抢、迭抢、平套、散套、集套、擞和针、施针、接针、滚针、切针、辫子股、拉梭子、平金、盘金、打子、结子、拉尾子、鸡毛针、绒、格锦、编针、网绣、水纹针、桂花针、挑花、松针、戳纱、打点、乱针、扣绣等32种;
辅助针法有:扎针、铺针、施毛针、旋毛针、刻鳞针等5种;变体绣针法有:迭绣、穿珠、帘绣、钉绣、贴绫、虚实针等6种 。在欣赏品绣制过程中 , 艺人们为更好地表现物体的形态特征 , 常常是多种针法并用 。
如绣猫时 , 毛丝用施套针 , 眼珠和眼白用集套针、施针 , 胡须及眼眶用滚针 , 通过针法的灵活应用 , 使绣出的物像真实生动、质感毕现 。
在苏绣众多针法中 , 如今乱针绣异军突起 , 艺人们运用这一针法创作出了许多佳作 。乱针绣 , 又名“正则绣” , 系近代刺绣艺术家杨守玉于20世纪30年代在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授教时始创 。
这种针法改变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 , 排比其线”的方法 , 采用长短交叉线条 , 以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 , 尤宜绣制油画、素描、摄影为稿本的作品 , 其作品的艺术效果特别具有质感 。经过杨守玉门人周巽先、任嘒闲、朱凤等苏绣名手的传授、推广 , 乱针绣已成为苏绣的主要绣种之一 。
作品有《列宁在拉兹里夫河边》、《齐白石像》、《虎丘》、《冒气的池塘》等 。在乱针绣的基础上 , 又创新发展了虚实乱针绣、双面乱针绣、双面异样绣和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双面三异绣)等刺绣技法 , 把乱针绣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
苏绣还有一种“盘金绣” , 其绣法以金线盘绕、丝线横向钉固 , 因此亦称为“钉绣” 。主要用于龙袍、官服、礼服、旗袍、剧装上龙凤、山水、花卉以及其他装饰图案的绣制 , 作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 。
鼎盛时期 , 苏州周边乡村曾有数千绣娘从事盘金绣的绣制 , 在长桥镇新南村一带 , 尚有四百多位老艺人为广东、新加坡等地加工服装饰花 , 年轻人因该手艺枯燥单调 , 工价又不高 , 不愿习此艺 , 盘金绣已呈后继乏人之势 。
苏绣的技艺特色 , 大致可用“平(绣面平伏)、齐(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缕畅顺)、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八字来概括 , 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绣品 。
苏绣品种繁多 , 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日用品 。有生活小用品 , 如荷包袋、香料袋、眼镜袋、折扇袋、名片袋、顺袋、团扇面、镜子套、小挂件等 。有衣饰鞋帽 , 如披肩、旗袍、裙子、马甲、围涎、衬衣、虎头鞋、虎头帽 , 以及加工出口的日本和服、韩服等 。
有室内用品 , 如被面、枕套、桌围、椅帔、椅垫、门帘、台布、沙发靠垫、电风扇套、电视机套、空调机套等 。以及其他用品如官服补子、车轿装饰、戏衣、寿衣等 。日用品的传统图案有着纹样结构中心突出 , 造型艺术夸张 , 富有装饰味的特点 。
形式常见有单角花、对角花、四角花、一团四角花、满底花等 。在用色方 , 苏绣一向讲究秀丽素静、随物赋彩 , 华而不俗、秾而不艳 , 这是有别于他绣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与苏州人民喜爱淡雅素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 , 也与苏绣能够形成精细雅洁的特点休戚相关的 。
二是欣赏品 。有摆件(长、方、圆各种规格的台屏)、挂件(画片、立轴、镜片、中堂、对联等)、立件(单屏、折屏等)及册页等 。其题材广泛 , 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静物、书法、装饰图案等均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
欣赏品中最着名的代表作是“小猫”和“金鱼” , 为了生动表现出小猫蓬茸的毛丝和神态 , 绣工们不仅需要千针万线 , 还必须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 。仅以一只小小的猫眼而言 , 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 , 以二十多种色线来表达 , 这样才能将猫眼绣“活” 。
1986年 , 在保加利亚举办的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上 , 苏州刺绣厂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长毛猫》荣获了金质奖 。绣金鱼 , 为表达出金鱼尾巴的透明质感 , 绣工们往往要将一根头发般粗细的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来绣制 , 绣出的金鱼出神入化 , 宛若在水中游动 , 给人以美的享受 。
1984年 , 苏州刺绣研究所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金鱼》获得了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
苏州刺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繁衍的古艺 , 为美化历代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6年10月 , 苏州市在景德路的明代建筑王鏊祠堂内建立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 , 陈列有自汉代至今的绣品二百余件 。
其中有从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苏州虎丘塔等地出土的苏绣绣片、经帙、褡裢等日用品(部分为复制品);有苏州制作的明代万历皇帝的缂丝衮服、孝靖皇后的刺绣“百子衣”、清乾隆帝朝服的复制品;
有17世纪着名刺绣艺术家韩希孟的刺绣册页、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的仿真绣 , 以及现代发展起来的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等作品 , 成为展示苏绣历史和精品的一个重要窗口 , 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建造了中国刺绣艺术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