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能力,墨家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在墨家文化中 , 其主要思想和现代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以其教育思想来说 ,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今 , 都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那么 , 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墨家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吧 。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逻辑思维能力,墨家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 , 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 。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 , 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贤士或兼士 , 必须能够“厚乎德行 , 辩乎言谈 , 博乎道术” 。在这三项品德中 , 德行一项居于首位 , 因为“士虽有学 , 而行为本焉” , 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 。
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 , 有财者勉以分人 , 有道者劝以教人” , 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 。
关于言谈 , 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 , 立论能否言之成理 , 持之有故 , 能否具有说服力 , 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 , 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 , 必须能言善辩 , 能够奔走说教 , 转移社会的风气 。
教育内容: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 , 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 , 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 。
《备城门》以下多篇 , 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 , 有湛深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 , 而且是起而行 。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 , 就反对楚王攻宋 , 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 , 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
墨翟卒后 , 后学继承其业 。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 , 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 百家争鸣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
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 , 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 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 , 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 , 进行研讨辩论 , 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 , 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 , 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 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
教学思想:
关于知识的来源 , 《经上》指明:“知:闻、说、亲 。”《经说上》又解释为:“知:传受之 , 闻也;方不障 , 说也;身观焉 , 亲也” 。就是说 , 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1)亲知 , 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 , 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 。(2)闻知 , 即传授得来的知识 , 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 。(3)说知 , 即推论得来的知识 , 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 。
这三种知识来源中 , 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 , 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 “传闻”又多不可靠 , 所以必须重视“说知” , 依靠推理的方法 , 来追求理性知识 。这对于人们的认识事物 , 作了明确的分析 。
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 , 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 。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 , 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 , 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 , 必须辩乎言谈 , 以加强说服力 。因此 , 墨翟创立了一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 , 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 , 以维护他的论点 。由于墨翟重视逻辑思维 , 辨析名理 , 不仅运用于论辩 , 而且运用于教学 。
墨翟长于说教 , 除称说诗书外 , 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 , 或直称其事 , 或引做比喻 , 具体生动 , 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 , 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 。
例如他以分工筑墙为喻 , 教弟子能谈辩者谈辩 , 能说书者说书 , 能从事者从事 , 然后义事成 。又如 , 有二三弟子再向墨翟请求学射 , 他认为国士战且扶人 , 犹不可及 , 告诫弟子不可同时“成学”又“成射” 。
这些例子也说明 , 墨翟教学注意量力 , 既要求学生量力学习 , 也要求教者估计学生“力所能至”而施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