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不对?
此言来自增广贤文,对于对不对应区分传统观念,与现实存在 。传统:望子成龙谁都有之 。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致 。这是人性本能 。你说它对吗?现实存在:人生短暂,俗语说:子弟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子弟超越我要钱做什么?这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所谓的看破红尘,不能一概而论,连红尘都不占边,怎样来看破?这就是我的回答 。
其他网友观点
儿孙幼年和少年的时候,肯定需要大人的哺养、教育和帮助,长大成年以后,都得走好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生活,谁也代替不了,也根本无法代替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对一代又一代晚辈及后人的激励、传承和鞭策 。如果长辈将儿孙视为小皇帝、小公主,给予过分的溺爱和纵容,事事满足他们,件件迁就他们,儿孙就会象温室里的幼苗,当然经不起大千世界的风吹雨打 。记得有几句话说的很好,父母和长辈在孩子长大后,该放手时就放手,学会适时退出与分离 。有退出和分离,才有成熟和坚强 。其实,退出与分离,虽然有些不舍和挂念,但绝对是利大于弊 。只有经历烈日和挫折的洗礼,才会变得坚韧不拔、坚不可摧 。由此可见,既然认识到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就不可以再继续为儿孙当马牛做仆人!最后,诚祝头条所有的长辈和晚辈,都明白这些逻辑与哲理,并为之接续努力,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是《增广贤文》摘录二十四通俗演义中第四回《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的开篇诗:“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在摘录时,作者作了改编 。
在《增广贤文》,由《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演变而来 。盛传于明朝,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改编,增补,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做过重新修订,成为正式的版本 。
古代的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只是在文人之间传播,影响面有限 。在明朝万历年间,喜剧发展,流行广,从关汉卿的《牡丹亭》里的唱词:“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于儿孙争财产”,改编成“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
《增广贤文》,作为道家儿童的启蒙教育书籍,对经典语录,流传甚广,远远超过了戏剧传播 。
《增广贤文》,摘录的是改编后的经典语录,历史典故,生活哲理等内容 。因为它是道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书籍,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儿童诵读,背诵 。在明朝,清朝,民国初年,不仅流传广,而且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
《增广贤文》,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忆,而且,是人生经验的总结 。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
《增广贤文》,虽然无从考察作者是谁,但是,对作者的传说,却是广为流传 。
据说作者是一个文人,被判了死刑 。在处决他以前,官员惦记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文人,产生了怜悯之心,满足他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写下来 。
他悲愤交集,一气呵成,写下了《昔时贤文》 。因为这本书,官员把它交给了皇上,被皇上特赦了 。
为什么要扯这么远呢?是因为,我们只有了解了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才能够把它从流行的,时髦的语言区分开来 。我们才能够从这句话的演变,深入浅出地理解这句话的的意义 。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为什么会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能够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 。
对于悠久的古代文化,外国文化,我们如何去吸收呢?鲁迅先生周树人,在《拿来主义》中,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拿过来,然后去其糟粕,吸其精华 。
“儿孙自有儿孙福”,揭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历史发展规律 。告诉人们:老一辈人,必须明白是儿孙比自己有作为,他们能够自己去创造幸福生活 。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存在“儿孙不如我”的意识,强迫儿孙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束缚了儿孙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 。出现了生活不能够独立的巨婴 。因为溺爱子女,不放心子女,形成了啃老一族的中年人 。
“莫为儿孙做马牛”,理解这句话,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啦 。根据这句话演变的历史,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得到不同的结局 。
“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的含义深刻,意味深长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所能够做的,一般是“像马牛一样,累死累活地积累财富,而自己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另一方面,是自己人到暮年,不能够颐养天年,而是像马牛一样供儿孙驱赶 。就像《伏尔加河上的前夫》,蓦然地望着远方,不知道何时才有尽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随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孩子们的生活超过父母 。事实胜于雄辩,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父母对子女的杞人忧天 。
“莫为儿孙做马牛”,人们就难以做到了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那个人前不说人,洞口桃花也笑人” 。流行的《抖音》,在自拍和拍摄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不对?】因此,不是这句话对与不对的问题 。而是这句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
不管你信与不信,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重复着历史 。不管你是继承的糟粕,还是发扬光大的精华,都是历史的延续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从人们住房的变迁,就不容置疑地证明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其中就有父母的付出,积累的财富,是微不足道的,或者是适得其反的 。因为他们的做法,毁掉了儿孙的创造天赋和能力 。
推荐阅读
- 幸福树换盆大量掉叶子求助
- 幸福树冬天如何养
- 分析鲁迅祝福一文中柳妈的形象
- 曾国藩的早起
- 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有福之人不到无福之地?
- 为什么福如东海,不是,南海,为什么寿比南山,而不是北山,有什么典故?
- 我娘去年去世了,今年不让贴春联,我媳妇在门上贴一福字,合适吗?
- 有什么理财平台可以用微信支付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自哪个朝代,主要人物有哪些?
- 幸福树盆栽积水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