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减治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医案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名川崎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变态反应性中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皮肤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常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受累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由日本川崎富作在1967年首先报道,其后世界各国陆续出现该病的报道 。我国1975年报道首例,至今有1000余例,5岁以下小儿占总病例数的80%~90%,5岁以下小儿占总病例数的81.8%,与之相符 。中医学目前尚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病名及统一的证治方案,从该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看,与中医学温病的发病规律相符合,呈卫气营血传变,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卫分阶段短暂或无,四肢末梢硬性肿胀,瘀血阻络证(血小板增高,血脂增高,冠状动脉扩张,心肌梗死等)不同于普通温病表现 。气营两燔,热毒瘀滞是基本病机,本病外感温毒时邪,口鼻上受,侵袭肺胃,毒从火化,由肺传营,由胃人血,乃致气营(血)两燔 。热毒外充斥于皮肤黏膜,内窜入营血,熬血成瘀,瘀阻于四肢末端及颈 。邪盛正虚者,热毒内陷,或肝风内动,或心阳暴脱,为本病凶险之症 。后期热毒耗伤气阴,余热留恋,瘀血阻络,肌肤失养,肤燥脱皮 。
病程中见气阴两虚证:从高热减退至血小板恢复正常(病程第2或第3周以后) 。症见身热已退或低热缠绵,指趾端脱皮,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口干便秘,舌干红,少苔或无苔,证属热毒耗伤气阴,治宜益气养阴,佐以活血化瘀,生脉散合竹叶石膏汤加减:南沙参、北沙参各15g,黄芪15g,麦冬10g,五味子5g,竹叶6g,生石膏20g,桃仁10g,红花5g,丹参10g,山楂15g,炙甘草5g心血管病变通常发生在本病的恢复期,故予生脉散合竹叶石膏汤益气养阴清热,实验证明:生脉散对中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病案举例】
1.女孩,4岁,热退疹消后出现面白无华倦息乏力,指趾甲床处有细小脱皮,纳谷不香,心悸胸闷 。查体颈淋巴结肿大,肺(-),心率154次/分,心律不齐,心音低钝 。实验室检查:rC3.54×10/L,Hb105g/L,WBC10.2×10/l,n0.63,l0.35,plt320×10/L心肌酶谱:LDH和LDH1明显增高 。心电图:频发房早伴三联律,T波低平 。中医诊为气血不足型心悸 。西诊为川畸病并发心肌炎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应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4g,赤芍15g,桃仁10g,川芎20g,红花6g,当归9g 。每日1剂水煎服 。经治24天,诸证悉平,各项检查均正常 。
【生脉散加减治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医案】安:生脉散加味可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和离子传递系统,调节心律,提高缺血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能减少能量和氧的消耗,增强心肌收缩力,促使心肌功能恢复,用于本病后期确能收到养心复脉之效 。
2.何某,女,4.5岁,2000年5月就诊,持续高热已10日,皮疹1周 。10日前突然发热,为持续性高热烦躁嗜睡交替出现,3日后面部及躯干出现弥漫性红斑,在当地静注抗生素1周无效而入院 。
双眼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皱裂,杨梅舌,面部及躯干可见弥漫性红斑,卡介苗接种疤痕处出现红斑,烦躁易哭闹,脉细数 。中医辨证为气营两燔,温毒发斑型,西药常规治疗,中药清营汤合白虎汤加减水煎服 。体温很快下降,结膜充血减轻,连服5剂后,无发热,结膜充血已基本消退,但口唇干红,四肢末端脱皮皮肤干燥,盗汗,舌质干红,脉细数 。而心脏B超报告左侧冠脉轻度扩张,此时已渐进入恢复期,中医辨证为热灼津液,气阴两虚之症,又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连服5剂,以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好转,又连服以上中药10剂,阿司匹林5~10mg,每日每公斤体重,口服 。带药出院,2月后随访,心脏B超报告冠脉已无扩张 。
安: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主要是由外感温热毒邪,蕴于肌腠,侵犯营血所致,病变以肺胃为主,累及五脏,温热毒邪主要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胃,肺胃热炽,上循口咽,熏蒸营血,充斥于内外,而见高热伴皮疹的临床症状,由于热毒炽盛,随营血走窜流注,又内隐于心或留滞于筋脉、关节、肌肉,或影响三焦气化而致心、肝、肾等五脏,均可发生病变,而病势大多在气营之间排徊,呈气营两燔之象,依病情深浅可兼气分或血分症候,按叶天士之“乍人营分,犹可透热转气之原则”,治疗上当分清邪在气在营之程度,注意气营两清法的应用,而且清气凉营、解毒救阴是阻断病势向纵深发展重要而关键的一环 。方中水牛角、生石膏、生地、丹皮、连翘、知母清热凉血、解毒化斑;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凉血止血;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 。而2期的治疗,始终配合有活血化瘀的药物 。而本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且常发生在恢复期,可达72%~91% 。
而病的2~3周内常有血小板增高及凝集性升高的特点,也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因此,用生脉散可减少及发生心脏损害的发生,而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可控制血小板异常增高,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
3.某女,8月,初诊以发热8天,皮肤出疹7天为代诉入院 。患儿8天前不明原因发热,次日头面胸背出现红色米粒大的丘疹,曾在外院以感冒治疗,先后静点双黄连、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噻肟钠、莪术油、病毒唑7天,肌注干扰素100万U/次,仍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9.2℃入院查:体温38.4℃,神志清,精神可,头面颈胸髋部有淡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双眼结膜不红,颈部淋巴结不大,咽稍红,口腔黏膜无充血,无草莓舌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肺腹(-),指趾端无红肿 。舌红少苔,指纹紫滞,在风关 。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369×10/L,血沉91mmh,C反应蛋白(+),胸片及心电图无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冠脉管壁增厚,左右冠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为0.14入院诊断:疑似川崎病 。证属气营两燔,治宜清气凉营,解毒护阴,方用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15g,生地6g,玄参10g,丹皮6g,赤芍6g,知母5g,银花6g,连翘10g,黄芩3g,甘草3g3剂水煎频服,同时静点丙种球蛋白2.5g/d,共用4天,并口服阿司匹林 。上方案用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阿司匹林量减半,中药以生脉散加减:太子参6g,五味子6g,麦冬5g,生黄芪10g,白术6g,天花粉6g,丹参10g,赤芍6g,炙甘草3g5剂水煎频服 。住院8天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冠脉管壁增厚,冠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为0.18,住院2周查血小板140×10°/L,血沉8mm/h,阿司匹林30mg/d顿服,中药继用前生脉散加减方 。住院4周后,超声心动图示冠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为0.18,病情稳定,准予带药出院,病程3月时查超声心动图示其比值为0.17,间断服用生脉散加减方 。病程6月时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冠脉壁不增厚,冠脉与主动脉根部内经之比为0.14,停药 。病程12月时,超声心动图示冠脉与病程6月时相同 。
按:此例婴儿仅有发热和皮疹2项主症,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作参考,入院诊为疑似川崎病,从入院后超声心动图动态变化看,冠脉有扩张的趋势,据此可确定诊断,按川崎病治疗,3天热退,冠脉未扩张,疗效显着,故及早诊断是关键,若按诊断标准执行,不能确诊,即不能按本病治疗,不仅主症不能缓解,还有可能造成冠脉扩张甚至冠脉瘤形成,严重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