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的由来
说起中国的曲艺文化啊那可是说与说不完,先不说中国我的戏剧里的核心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什么呢?既然是中国的五大戏剧那肯定是被大家所了解了,今天小编要说点不一样的,什么呢,就是是大鼓书文化里的西河大鼓,希望大家喜欢 。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汉族曲艺曲种之一 。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 。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 。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 。早期,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等 。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20世纪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短段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间是西河大鼓的主要发源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 。
有关专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至今河北省中部农村的老年人仍称之“梅花调”),流入天津后才改名为西河大鼓 。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调”了 。
【汉族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的由来】西河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的“弦子书”和“单鼓板” 。“弦子书”源于“鼓子词”,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冀中农村十分流行,艺人怀抱弦索或三弦,自弹自唱,说白相间 。“单鼓板”又名木板大鼓,源于“词话” 。据传,清代乾隆年间,保定府艺人刘传经、赵传璧、王路三人,将“弦子书”和“单鼓板”合档同台,鼓、板、弦三者并用,民间艺人纷纷效法,遂在冀中流行起来 。
推荐阅读
- 民族有什么族
- 地方曲艺:绍兴莲花落回娘家唱词
- 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莲花落是什么意思
- 梅菜扣肉是哪里特产
- 河南戏曲艺术家都有谁,名遍大江南北
- 汉族传统名菜 红烧狮子头的做法(家常菜)
- 中原五省汉族戏曲剧种之大平调来源
- 曲艺有专攻!高甲戏角色名家大全
- 戏曲艺术家:上党落子刘志芳个人介绍
- 作为汉族人 为什么大家都讨厌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