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喉炎医案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喉炎医案】喉炎是指喉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 。好发于冬春两季 。现代医学认为发生本病的原因较多,如遭受有害气体、粉尘的刺激,发声不当或用嗓过度等,也有的是上呼吸道炎症发展而致 。喉炎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未经适当治疗,可演变成为慢性喉炎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风邪外袭,或热邪壅滞于咽喉,或虚火上炎等,使肺气失于宣畅所致 。本病属于中医学“慢喉瘖”的范畴 。
【病案举例】
1.梁某,男,42岁 。1997年3月9日初诊 。半年前出现声音嘶哑,每因劳累多语后加重,曾诊为慢性喉炎,间断服用黄氏响声丸、红霉素等药物,症状无改善,语声低微,讲话费力不能持久,倦息乏力,咳吐白痰,胃纳可,二便调 。检查:间接喉镜可见声带水肿,表面有少量分泌物,闭合欠佳 。舌苔白腻,脉滑 。诊断:慢喉瘖 。辨证脾气虚,湿聚咽喉 。治宜益气健脾,化浊通络开音 。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5g,桔梗10g,扁豆10g,玄参15g,红花10g,海浮石15g,挂金灯1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音嘶减轻,精神较好检查:声带水肿明显消减,活动尚可,其中13处闭合稍差 。再予调治12剂,诸症消失 。8按:慢喉瘖类似现代医学的慢性喉炎,多与急性喉炎未及时治疗、或长期用嗓过度有关 。中医认为病机为脏气虚损,气血痰凝滞 。
本例发病源于脾气虚,咽喉失养,水湿上聚咽喉 。故方中用党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益气健脾祛湿为主药,配以桔梗、玄参、挂金灯、海浮石化湿利喉开音;红花活血散瘀,有助于水肿消散 。诸药合而用之,脾得健运,气血升华,水湿消散,音开声洪 。
2.丁某,男52岁,1993年7月初诊 。主诉:声音嘶哑半年,于劳累后加重 。某院诊断为慢性喉炎,予先锋霉素、螺旋霉素等药疗,无明显好转 。兼有四肢无力,咳吐少量白痰,小便时黄,大便偏稀 。刻诊:间接喉镜下,双侧声带水肿,边缘呈轻度鱼腹状突起,活动尚好,舌淡苔白微腻,脉滑 。证属脾失健运,湿聚咽喉 。治宜健脾利湿,降浊开音 。药用:党参6g,茯苓20g,生山药10g,佩兰6g,白扁豆10g,杏仁、炒白术各6g,桔梗9g,甘草、竹叶、牛蒡子各6g,砂仁3g.5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 。药后声音嘶哑症明显减 。检查声带边缘水肿明显吸收 。继服5剂,再诊时声音恢复正常 。
按:患者患声音嘶哑半年,于劳累后加重,此为虚证 。从五行相生的关系而论,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 。金器不鸣则声音嘶哑,脾虚胃弱,健运失职,无以奉养肺脏,则肺气益虚 。
故治疗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培土生金,金器鸣则声音恢复正常 。
3.俞某,男,14岁 。声音嘶哑,说话过多或感冒则剧,反复发作两年余 。平素易感,纳差,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咽喉干涩,口不甚渴,咽喉部未见明显红肿,舌淡苔薄白,脉细,此属肺脾气虚,治当健脾益气,补肺生津 。方拟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12g,白术12g,薏苡仁30g,砂仁6g,甘草6g,桔梗12g,淮山药15g,扁豆9g,陈皮12g,木蝴蝶9g,黄芪15g,生山楂15g,红花9g服药12剂,声音圆润、洪亮,食欲渐增,精神转佳,久讲声音亦不哑 。12
按:患者经五官科诊为慢性咽喉炎,久治效不佳 。慢性咽喉炎患,多属肺热证型,治疗常以清肺泻火,养阴生津为大法 。笔者一反常规,在详审病性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投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补脾以益气之源,补脾而利气之主,肺脾之气俱盛,声嘶自愈 。
推荐阅读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咽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干酪性鼻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鼻窦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鼻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神经性耳聋耳鸣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渗出性中耳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美尼尔综合征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小儿摇头症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小儿湿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