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泗州戏的历史分布与地域变化
【浅谈泗州戏的历史分布与地域变化】泗州戏,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好 。有了泗州戏的代表作和优秀的泗州戏名伶 。但是,泗州戏的发展也在现在受到了冷遇,急需政府加以支持 。今天,要介绍的是泗州戏的历史分布和地域変化,相信这也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泗州戏文化 。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
不过,关于泗州戏的来源却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它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后传入泗州并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戏 。1920年前后,泗州戏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并开始进入城市 。
早期的泗州戏,是一种近似说唱的简单戏剧形式 。它从一人敲板演唱“小篇子”(简单的生活小故事),一人用柳叶琴伴奏的“唱门子”(沿门卖唱),逐渐发展为“七忙八不忙,九个人看戏房”的小戏班 。他们以柳叶琴(亦称土琵琶)、梆子、小锣伴奏,并加人声帮腔,但仍十分简陋,只能在农村“跑坡”唱“地摊子” 。后来出现女演员,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所发展 。
直到1920年前后,才有固定的班社正式登台演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在城市舞台流动演出 。现有8个专业剧团 。由于泗州戏具有活泼、动听、通俗和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在淮北、淮南及江苏北部一些地区极为盛行,业余剧团遍布城镇和农村 。
泗州戏与流传于江苏省徐州一带的柳琴戏以及海州、鲁南的淮海戏是同属于一个剧种--"拉魂腔"的不同流派 。柳琴戏和淮海戏属"拉魂腔"的北派,泗州戏是"拉魂腔"的南派 。该剧起源于江苏海州,发展、成熟于泗州,故名 。
据传,在清乾隆(1736--1795)年间,江苏省海州一带,有邱、葛、张三位老农爱好民间音乐,他们在劳动休息时,常编山歌企盼太平丰年,山歌有两种,一种称为太平调,一种成为猎户腔 。后经收集整理,不断丰富,就编出了具有简单人物故事的"小篇子"进行演唱,由于唱腔优美,听者不思饮食,赶场听看,好像魂被拉去,故被誉为"拉魂腔" 。后因连年灾荒,张姓在海州一带串门卖唱,发展为淮海戏;葛姓流浪于苏北、鲁南一带,发展为柳琴戏;而邱姓则在泗州一带传艺卖唱,由于是"串门卖唱",民间又称"拉魂腔"为"走股子",因为是泗州的"拉魂腔",所以又称泗州戏 。
因此可以看出,泗州戏早期以局部发展为主,主要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限制在本地 。在后来的时间中才慢慢发生了地域变化,在淮北、淮南及江苏北部一些地区极为盛行,业余剧团遍布城镇和农村 。
推荐阅读
- 睡前小故事 玩游戏的小房子
- “金嗓钢喉”——泗州戏名旦霍桂霞生平
- 人与鬼神的较量,关于傩戏的传说故事
- 傩戏的传统剧目大盘点,场场都爆满
- 二十一点扑克游戏的最佳策略 扑克牌游戏攻略
- u∪加速器怎么下游戏
- 传统剧目之一泗州戏拾棉花歌词
- 藏戏的改进与历史传承意义,不忘过去
- 高甲戏的传统剧目及其分类介绍
- 戏曲的灵魂:高甲戏的音乐特点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