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篇:河北梆子五百剧目中的经典之作

河北梆子在2006年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梆子戏在剧种方面不但善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还能很好的反应出现实生活 。有着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 。这期戏剧文化就让我们来看看 。
河北梆子剧目,约有五百余出,多数来自山陕梆子,也有一部分是移植京剧、高腔、丝弦腔、喝喝腔的剧目;此外还有一百余出时装戏,是梆簧合演(两下锅)以来的产物,但多未流传下来 。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国、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 。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小戏,数量甚少,且不常上演 。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辕门斩子》、《江东计》、《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轿》、《双锁山》、《乌玉带》、《辛安驿》、《花田错》、《罚子都》、《喜荣归》、《赶斋》、《打柴得宝》、《观阵》、《作文》、《疯僧扫秦》、《春秋配》、《二堂舍子》、《芦花记》等 。
传统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常有河北地方土语杂糅其间,具有农民生活气息 。文字绝少有人加工,因之有些戏文失之粗糙 。主体唱词皆系齐头句式,多用七言、十言句,偶也有五言句式 。
河北梆子时装戏,始于光绪十六年(1890)前后,约止于民国二十六年 。大致可分三个时期:1890年至1910年,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初期,剧目多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如《惠兴女士》、《烟鬼叹》、《梦游上海》、《火烧第一楼》、《蚂蚁拿臭虫》、《耗子成亲》、《春阿氏》、《张傻子游街》等 。这些时装戏开始多由田际云所办的玉成班上演,也多属玉成班自编 。
宣统三年至民国十五年,是时装戏的中期 。由于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时装戏的题材有所扩大,不仅有以国内社会新闻为题材的戏,而且还有一些改编外国着名小说的戏,像《茶花女》、《复活》、《拿破仑》等即是;另外也编写了反映近代科技的戏,如《电术奇谈》等 。
【戏曲名篇:河北梆子五百剧目中的经典之作】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六年,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末期 。这时以“三言”、“二拍”、“聊斋”等取材改编的戏大量增加,如《十五贯》、《庚娘传》、《胡四娘》等 。因这些戏大都化为当代故事,穿时装演出,所以也称时装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