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这个词来源于哪里 有什么含义

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中,积累沉淀了一大堆的文化故事,由这些故事延伸出一些成语,成语大多数是四个字,多用简洁的字数来表达一段含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你知道三令五申这个词来源于哪里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民族文化那里看看吧!
三令五申的释义
三令五申是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而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 。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 。“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 。
【三令五申这个词来源于哪里 有什么含义】三令五申的出处
三令五申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
三令五申的典故
三令五申与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有关,春秋时,孙武因为通晓兵法受到吴王阖闾的接见 。吴王阖庐使孙武指挥宫庭妇女操演战阵,想观看孙子治军是否有方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 。孙武公布操练的约束后,三令五申,向宫女们提出要求,宣明法纪 。
一经演习,宫女们却嬉笑不能执行军令,其中还包括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妾 。于是孙武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 。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由此可见孙子治军的严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