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姜能治疗妇科病吗?
沈圭炮姜是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的主药.经期小腹绞痛或冷痛,疼痛剧烈拒按,但热敷后可减轻,是这种证型的特点.月经量多但颜色紫黯,有块,同时伴有四肢凉和怕冷,舌质黯,脉沉紧.主要是因为产后或人流术后,感受寒邪所致.在治疗方面,既要温散寒邪,又要活血消癖.可用药如炮姜、小茴香、川芎、桂枝各10克,元胡、五灵脂、没药、当归、三棱、莪术、丹参、茯苓各15克.月经过多者去川芎、当归,加炒蒲黄30克,血余炭15克;兼有脾虚气弱者,可加生黄芪20克,太子参炒白术各30克.
彭静山曾用本药为主,治崩漏.王某,45岁,已婚,大学教师.1998年3月16日初诊.阴道出血淋沥不断40余天,患者同年1月17日阴道出血至今未净.B超检查及诊刮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能性子宫出血".经用西药未见明显好转.于3天前突然出血量多,色鲜红,夹有血块.面色苍白无华,伴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心慌气短,口干咽燥,午后发热,腰酸腹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脉证合参,当属中医崩漏,证系气阴不足、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治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固冲止血为先,药用益气养阴汤加郁金、蒲黄炭各10克,川续断60克.服4剂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继守原方又进3剂血止症消.为巩固疗效,以助善后,上方调治2个月,随访半年未复发又治痛经,李某,女,21岁,未婚,大学学生.1995年1月18日初诊.患者痛经病史8年,每次月经来潮及经期小腹冷痛,重时伴恶心,呕吐.近半年来疼痛加重,四肢发凉,出冷汗,每次必服止痛药方能缓解,不能坚持学习.经量少或行而不畅,色暗有血块,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诊断为痛经.证属寒凝血滞,治以温经散寒,活血行气止痛.处方:郁金15克,白芍40克,炙甘草15克,肉桂10克,香附当归、元胡各12克,吴茱萸6克.嘱经前3~5天始服药,服至经期第2天停药,水煎服,日1剂.第一疗程后,行经腹痛明显减轻,已不用服止痛药.第二疗程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继守前方又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随访半年未复发.
张子辉郁金的主要功用是"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各种积血病——吐血、鼻血、唾血及经脉逆行等常用本品.现在临床上还用郁金来治疗妇女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本草经疏》:"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以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则血不妄行."《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
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可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等
蒲辅周姜炭治崩漏.崩是形容妇女大出血,是月经特多.月经期大出血可称经崩,患此疾较不易治.漏是形容妇女出血淋沥不断.
两者虽有明显差异,但也有密切关系,崩亦可转致为漏,漏久往往引起崩,治疗上多相同.崩症大出血急救,现在输血很好中医认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可用独参汤,既益气固脱,又能生血,亦能统血,防止再出血.洪水成灾,多为河床阻塞不利,中医认为止血尚易,消瘀难,治病求本,必须抓出血的主要原因,不能单纯止血.崩血、精血过多,无热者,宜用胶艾四物汤补之;若热重者,用知柏四物汤清之;热轻少者,用四物汤加姜炭、炒黄芩、黑荆芥和之;漏血涩少有瘀滞者,宜四物汤加香附、桃仁、红花行之,兼气血虚者,用八珍汤加姜炭、红花、艾叶炭、侧柏炭、荆芥炭、莲房炭、黄酒、童便加水同煎.崩血心腹痛甚者,名杀血心痛,乃血滞不散,宜失笑散;若崩血初起胀痛,胀重于痛,有气滞瘀凝者,宜琥珀散利之;若因思虑伤脾,心脾失调者,宜归脾汤;若恚怒伤肝者,逍遥散加姜炭、香附、青皮平之;崩漏日久,脾伤食少,中气下陷不能统血者,宜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举轻汤加减择用之;崩漏日久,气血已亏,冲任损伤者,宜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加姜炭、杜仲之类;崩血补之仍不止者,当防其滑脱,宜用地榆30克,水醋各半煎,露一宿次早温服往往立止,止后随证选方治之.在临床上遇形瘦血热致崩漏者,嘱用新鲜地骨皮,用纱布包,瘦猪肉,或用排骨,文火炖两三个小时,去地骨皮,服汤,肉亦可食,一月之中可炖三四次,用之适当多有效.兼气虚者,亦可加黄芪;肝肾偏虚、阴阳失调者用二至丸加黑豆,煎服亦有效;老年血崩之验方:姜炭、当归、熟地、阿胶、红花、冬瓜子,亦有效.《金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云:"妇人宿有瘴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所以血不止者,其征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每服黄豆大一丸,如效不显着可加至三丸.用量甚少,只消那一点瘀,不然瘀发展大了就会影响胎,造成流产.曾治一女同志,流产3胎,分析为血瘀为害,第四胎我用少府逐瘀汤胎怀足月生产.可见古人经验可贵,用之亦要灵活.
蔡小荪中药炭剂是运用传统的中药炮制法加工的一类饮片,通常是用生片或原药材,经高温(200~300℃)处理后,使药材外部炭化,内部存性,不可全部焦炭化.这样既保留了药材的固有性能,又能增强止血、收敛、消食等作用,亦能消减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因而在中医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尤其在妇科临床上应用更为多见中药制炭仅是中药炮制的方法之一,炮制亦名炮炙,或名修治,其发源已很久远,如《灵枢经》
【炮姜能治疗妇科病吗?】中的"秫米半夏汤"所用的法半夏即是制作过的半夏,这说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了炮制法,至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诸方,对炮制更为重视,如甘草之炙、附子之炮、枳实烧黑(制炭)等.刘宋时代雷公着《炮炙论》贝把刘宋以前炮制经验进行了总结,是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着,对炭剂的制作规范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而炭荆实际应用则可追溯至2000年前的汉代.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火制、水制、水火合制.火制法是把药物直接放置于火上,使之干燥、松脆、焦黄或炭化,在火制法中主要采用炮、炒、煅、炙、煨、焙、烘等法.其中炮、炒、煅等均系高温处理.炮、炒一般用于动植物类的有机药物,如姜炭、炒白术、血余炭等,而煅则用于矿物、化石、贝壳等无机药物,如煅代赭、煅龙牡等,机类药物均可制炭,而无机类药物如代赭、龙牡等,虽经过炮、炒温度等更高的制法处理,因不能燃烧,故不会炭化,姜炭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强调"存性"的问题,亦即药物的外部虽已炭化,但内部依然保留着固有的性能.如烧成灰烬,则药力全失,就不合乎炭剂的制作要求和临床使用.炭剂还能消减药物原有的毒性和偏性,乌头、附子须经火炮后才能消减其毒性,干姜制炭后可减缓其刺激性.至于用制炭法来消减或纠正药物的偏性,则更有意义.中药的偏性相当于现代药理中的副作用.一味中药,往往有多项作用,临床应用时一般仅用其一两项作用,其余的作用则为偏性.有些药物其某一性能的作用过于猛烈,亦称偏性.实质上中药的偏性亦系中药的性能,仅在应用时有所偏重和偏废而已.中药经过各种炮制后,则可突出或加强该药某项作用,消减或纠正其他不适当的作用.如姜的不同制剂即是一例.前人云:"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生姜性温,长于发散,尤能温中散寒而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中寒饮等症;干姜性热,因干燥后发散作用减弱,而偏于治内寒之症,故用于祛寒温中回阳为主;炮姜是通过炮炙成炭,性味变为苦温,已乏辛散的作用,故专主于温里.姜的不同制剂,其作用与性能也发生了变化,生姜、干姜、炮姜炭发散作用依次减弱,而温中的作用则逐渐加强,炮姜炭并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
推荐阅读
- 补肾壮骨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配方
- 生熟地能治疗妇科病吗?
- 潼蒺藜能治疗妇科病吗?
- 赤石脂能治疗妇科病吗?
- 白芍能治疗妇科病吗?
- 幽默搞笑的抖音标题
- 鼠标滑动不灵敏是什么原因 鼠标滑动不灵敏的原因
- 怎样才能吃到美味草莓(水果食疗)
- 正能量早安语录句子 关于正能量的励志句子
- 朋友圈幽默哲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