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玉泄泻主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黄芪25g,人参10g,白术(炒)9g,茯苓9g,柴胡6g,白芍(炒)9g,木香6g,山药(炒)9g,黄连(炒)6g,炮姜6g,砂仁6g,甘草3g
【作用与功效】健脾疏肝,行气渗湿,调理寒热 。
【适应证】腹泻 。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张某,男,55岁 。初诊日期:2004年4月27日 。腹泻伴消瘦1年余 。素有胃疾 。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泻,伴逐渐消瘦,遂去医院检查,诊为结肠炎,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现大便不成形,每日4~5次,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晨起便急,便后里急后重,体重减轻近10kg纳呆食少,眠安,小便可 。舌红,苔薄白,脉沉弦弱 。
诊为脾虚久泄证 。治以健脾疏肝,行气渗湿,调理寒热 。
嘱其忌寒、忌饮酒 。
二诊:服药近20剂,腹泻明显减轻,大便已成形,日2次,体重有所增加,偶有腹痛,伴肠鸣,纳可,眠安,小便可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弦 。继续加强益气固肠之力 。
上方加五味子6g 。水煎服6剂,每日1剂 。
三诊:药后大便基本成形,每日2次,偶有腹部不适,食欲佳,眠安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弱 。上方去黄连,减茯苓用量,加大五味子用量 。处方:黄芪25g,人参10g,白术(炒)9g,茯苓6g,白芍(炒)9g,柴胡6g,木香6g,炮姜6g,山药(炒)9g,五味子9g,砂仁6g,甘草3g 。水煎服6剂,每日1剂 。
四诊:大便基本成形,偶有大便偏稀,但自觉排便不畅,每天2次,偶有肠鸣及腹不适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弦 。
上方加炒黄连以加强燥湿之力 。处方:黄芪25g,人参10g,白术(炒)9g,茯苓6g,白芍(炒)9g,柴胡6g,木香6g,炮姜6g,山药(炒)9g,五味子9g,黄连(炒)6g,砂仁6g,甘草3g 。水煎服6剂,每日1剂 。
五诊:大便继续成形,每天2次,肠鸣消,纳食好,里急后重亦消失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弱 。巩固疗效,上方去五味子,加茯苓量,加薏苡仁 。
处方:黄芪25g,人参10g,白术(炒)9g,茯苓9g,白芍(炒)9g,柴胡6g,山药(炒)9g,木香6g,黄连(炒)6g,炮姜6g,薏苡仁(炒)9g,砂仁6g,甘草3g 。水煎服6剂,日1剂 。嘱其平日慎食寒凉、忌饮酒 。随访一年停药后饮食体力皆佳,体重维持正常,仅偶有食凉后大便不成形,调整饮食即可缓解 。
本案系素脾胃虚弱,湿浊内生,下注大肠,则大便泄泻;气机不畅则腹痛、里急后重;黎明之时,在天为春,其应在肝,少阳之气开始萌动,引动体内湿浊阴邪借机而走,故肝郁脾虚见晨起泄泻;脾虚生化乏源,则见纳呆食少,面黄消瘦 。舌红苔薄白示微有热象,乃湿郁气滞日久化热所致;脉沉弦弱,示体内气虚气滞之征 。故治以健脾疏肝,行气渗湿,调理寒热 。
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人参味甘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大补元气,有补脾益肺之功;白术苦甘性温,甘能补脾,苦能燥湿;茯苓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补中 。
【张珍玉泄泻主方的配方组成】以上三味,人参善于补气,白术长于健脾,茯苓特于渗湿,三者伍用,一补一健一渗,共为臣药,助黄芪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柴胡微苦微辛,气平微寒,主升举阳气,疏肝解郁;白芍苦酸微寒,主养血柔肝、缓中镇痛、敛阴平肝,柴芍配伍,以柴胡辛散顺肝之用,白芍酸敛养肝之体,刚柔相济,抑短扬长,既达养肝疏肝,以木疏土之效,又防柴胡劫伤肝阴;山药甘平,能健脾益肾、固精止泻,常与黄芪配伍,黄芪偏于补脾阳,山药重于补脾阴,两药伍用,阴阳相合,互用互化;木香辛苦性温,主行气镇痛,温中和胃,擅长宣通三焦气滞,一可行脾胃之滞以止腹痛,二可借其芳香宣通之性,防止补剂腻滞;炮姜苦温,色黑入肾,能温下焦;黄连苦寒,清热利湿,与木香或炮姜配伍,阴阳相济,以黄连苦燥之性去除肠胃湿热积滞,以木香或炮姜之温性减其苦寒败胃之弊,具有“厚肠胃”的作用;砂仁醒脾化湿以利中焦斡旋,皆为佐药 。苦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以为佐使 。二诊腹泻腹痛明显减轻,酌加五味子 。五味子酸咸甘温,具有滋肾敛气固精之功,宜于邪气渐去,气虚不固者 。
三诊,大便基本成形,恐苦寒久用伤脾及渗湿过用伤津,上方去黄连,减茯苓用量,加大五味子用量 。四诊,偶有大便稀,排便不畅,说明尚有湿滞,上方再加炒黄连以加强燥湿之力 。五诊,诸症皆消,恐五味子酸收恋邪,故去之,加茯苓量及薏苡仁,似乎和之剂巩固疗效 。全程以健脾为主,疏肝为助,补通结合,寒热并投,阴阳兼顾,共达治泻之效 。
【解读赏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发为泄泻 。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调配合方能完成 。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而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致发泄泻的常见原因 。
因此,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亦有密切关系 。
治疗上以健脾为治泄之首务,脾健则湿除泻止;以疏肝为运脾之手段,肝畅促脾健运湿;以温肾为健脾之羽翼,火旺利脾气运化;以淡渗为止泻之蹊径,分利则尿通便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