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耳聋治肺麻黄汤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麻黄3g , 苦杏仁10g , 荆芥6g , 路路通10g , 石菖蒲3g , 桔梗6g , 桑叶6g , 荷叶一角 , 防己6g , 甘草3g
【干祖望耳聋治肺麻黄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宣散通窍 。
【适应证】鼓膜下陷 , 分泌性中耳炎 , 耳聋 。
【干氏临证心得】胡某 , 男 , 17岁 。1991年7月9日初诊 。南京人 。两耳憋闷已3周 , 右重左轻 , 偶有阵发性失听 。
一向鼻塞难通 。1个月来因感冒而加重 , 听力下降 , 自声增强 。检查:鼻黏膜充血 , 有分泌物潴积 。两鼓膜轻度下陷 , 右侧光锥移位 。舌薄苔 , 脉实 。
医案:感冒徘徊1个月不去 , 手太阴肺经之伏邪亦不言而喻 。王孟英谓“肺经之结穴在耳中 , 名曰笼葱 。”良以其邪循经犯耳使然 , 宗《温热经纬》“耳聋治肺”之法 。
麻黄3g , 苦杏仁10g , 荆芥6g , 路路通10g , 石菖蒲3g , 桔梗6g , 桑叶6g , 荷叶一角 , 防己6g , 甘草3g , 7剂煎服 。
二诊 , 1991年7月16日诊 。药进7剂 , 时越1周 , 憋
气改善 , 左耳明显 , 右耳木然 。失听一半已消 , 自声增强者也基本正常 。鼻塞仍然难通 , 平时鼻子经常出血 , 在紧张、疲劳之后更为多见 。检查:鼻黏膜充血 , 两耳如前 。舌薄苔 。
医案:加味三拗汤不辱使命 , 所求者俱得矣 。再扫余波 , 改取升清开窍 。升麻3g , 葛根6g , 石菖蒲3g , 路路通10g , 防风6g , 太子参10g , 桑白皮10g , 桔梗6g , 六一散12g , 7剂煎服 。
三诊 , 1991年8月3日诊 。感冒告失 , 两耳憋气进一步改善 , 残余者所存无几 。刻下鼻腔干燥感 , 近来出过4次血 , 量不多(过去常出血 , 出时量多) 。检查:鼻腔干燥少液 , 黏膜严重充血、粗糙 。鼓膜下陷 。舌薄苔 , 脉平有劲 。
医案:耳病憋气 , 两治而接近恢复 。唯鼻衄又来 , 良以内则肺经积火;外则祝融施虐 , 荣血受逼 , 上越而逆行矣 。
治当倾注于衄 , 取凉营止衄 。
黄芩3g , 桑白皮10g , 牡丹皮6g , 赤芍6g , 地黄10g , 栀子10g , 金银花10g , 青蒿10g , 麦芽10g , 白茅根10g , 西瓜翠衣一团(自加) , 7剂煎服 。
【解读赏析】干祖望先生辨证思路独特 , 尤其强调注意疾病的起因和治疗后反应的辨证 , 对每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环节辨证 。在临床时既要重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的辨证规律 , 还要避免固守一个证型 , 一治到底的机械辨证论治的现象 。
一般在一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 疾病的初、中、后期 , 都有其证的转化与侧重的规律 。如耳郭湿疹 , 多以风、湿之邪所致 , 而在辨证论治时 , 初期以风盛为主 , 其次是湿;中期以湿盛为主;恢复期以阴血不足为多 。在治疗上也就必须随之而应 , 才能效如桴鼓 。
治耳病之耳鸣 , 有的病人先后予以清肝息风、育阴潜阳、滋补肝肾、重镇安神等法 , 但均无效 。而干祖望先生根据鸣声的音量大小 , 音调高低 , 拒绝或接受外来噪声 , 辨别是否存在心火 。常用白茅根、芦根、连翘、灯心草 , 严重者加黄连 , 往往收到奇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