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面粉治肠鸣腹泻用法方法与经验
【组成】蜀椒3~5克,白面粉60~90克,生姜3片.
【制法】先将蜀椒研为极细粉末.每次取适量,同煮
粥,后加生姜稍煮即可.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
【主治范围】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胃寒以及遭受寒湿引起的肠鸣腹泻.
【运用体会】蜀椒,又名花椒、川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其果实名"椒目",也供药用,功专利水消肿.
蜀椒味辛性大热,有强烈的温中散寒作用.前人认为:
"椒,纯阳之物,善散阴寒,能温中而止痛,暖脾而止泻."对于胃寒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肠鸣、腹泻等,均有很好的效果.蜀椒同面粉煮粥,可增强补中暖胃的作用.据《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八·食治门》载:"椒面粥方治久患冷气,心腹结痛,呕吐不能下食.蜀椒去目及闭口者一分,炒出汗,浸一宿,焙干末之,白面三两,上将加末于面粉内拌匀,于豉汁中煮令熟,空腹食之."在原方中椒生姜一味,可以加强温中的力量,提高止呕的疗效.
另,蜀椒为大热之品、并有强烈的辛辣气味,煮粥时用量不宜过大,且病愈即止,对一切热性病患者均不可选食.
斯方出于《普济方》,本书为明朝初期周王朱棣及教授硕、长史刘醇等所编.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初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朱棣"好学能文,留心民事,尝作救荒本草".他博引历代名家方书,兼收其他传记杂说以及道藏佛书等有关资料,主编了《普济方》,故本书拥有明初以前广大人民的医疗经验.全书共426卷、1960论、2175类、778法、61739方.此书大致可分为总论、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孩和针灸等七大部份.第一部分为方脉总论,运气、脏腑;第二部分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咽喉、牙齿、眼目等九门;第三部分诸疾,包括诸风、伤寒、时气、热病以及杂治等三十九门;第四部分诸疮肿,内分疮肿、痈疽、瘰疠、瘿瘤、痔漏、折伤、膏药等门;第五部分妇人;第六部分婴孩;第七部分针灸.除此以外,此书还有本草药性畏恶和异名二卷,因此,从其内容来说,该书是我国历史以来最大的一部方书,很有查考价值.
附:
腹泻,亦即泄泻,中西医相近、相似认识颇多.主要病变在脾胃、大小肠,病因虽多,但关键在脾胃功能障碍.故《沈氏尊生书》谓:"泄泻,脾病也".
(41)醉乡玉屑方(《徐氏医统》方)
苍术15克,川厚朴10克,陈皮15克,甘草6克,鸡内
金20克,泽泻10克,车前子24克,砂仁12克,丁香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服2次.
"湿气胜,五泻成(濡泄、泻泄、溏泄、鹜泄、滑泄)
,胃苓散,厥功宏".这是《医学三字经》中的二句,很有意义.本方用平胃散之苍术、陈皮、厚朴、甘草以燥湿壮脾(平胃散加五苓散即为胃苓散);以泽泻、车前利水渗湿;砂仁温胃调气,全方利水消食,适于治偏于湿泻者.胃中积湿不化,挟糟粕并趋大肠间,症见少腹隐痛,或作水声,泻下稀薄,或如鸭溏,尿短少不黄,兼见泻下多水,本方加干姜6克,如果泻下稀而有痰沫,是湿痰为患,加茯苓20克,半夏10克.泻下水多,虽是湿症,但津液已失,不能再多淡渗,决非率以"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皆可图之,此点,尤应注意.
(42)疏邪化浊法(丁甘仁方)
大豆黄卷15克,生仁15克,扁豆衣6克,山栀6克,
神曲15克,茯苓15克,佩兰叶9克,枳壳6克,桔梗6克,
车前子10克(研炒另服)、荷叶1张.
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2次服.
本方系治邪湿交阻之方,方以佩兰、荷叶芳香化浊;以扁豆、神曲健脾化积;以苓、药、车前利水行湿;豆卷疏邪,栀子除积热,腹泻由外泻直入肠胃而作,症见泻下清冷,苔薄腻,用本方;苔白,腹痛,加服藿香正气丸10克,有人谓暴泻属实,久泄属虚,此语不确,不过是个居于多数、少数而已,改为"暴泻多实,久泻多虚"为妥.《苏沈良方》,宋代文人欧阳修,患泻不止,遍请国手,多方医治无效.后其夫人说,市集上有人卖腹泻药,三文钱一帖,服过此药的人,都说效果很好,咱何不买帖试试,欧阳修说,咱们这些人,体质和劳作者不同,他们敢服的药,咱们可不敢轻试.可其夫人看其泻下甚而药俱无效,悄悄购回一帖,搅在其他医生开的药中,给欧阳修服下,只服了这一剂药,腹泻痊愈,治好之后,夫人向欧阳修说明,欧阳修亦很佩服,遂把卖药人叫来,答应用重金购方,卖药人最初不肯,经百般说服,才说明此方只是车前子一味,碾成细末,每服6克,用法是在粥中,服下.
车前子确有利水、止泻之功,明代赵学敏之分水丹,即将车前子、白术相配.明末罗国纲,又在方中加一味,俱为治水泻之效方.欧阳修之病说明久泄者,不能轻断为虚,骤率漫补,无益病也.
(43)加减理中汤(岳美中方)
党参15克,白术12克,生姜9克,炮干姜6克,吴茱萸
6克,细辛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
本方治肾泻、久泻,症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泻下稀薄,脉濡,苔腻者,偏于虚象,如肠中挟有湿热,肛门灼热者宜.如果泻下是软稀便,不成形,或食后即欲大便,本方加补中益气丸12克同煎;如果兼见伤食,宜加神曲、山楂各10克.
(44)益火扶土方(丁甘仁方)
白术12克,木香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陈皮9
克,谷芽10克,益智仁9克,姜炭3克,订子皮3克,佩兰
叶6克,御米壳3克,补骨脂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
大便溏泻,饮食减少,乏倦,没有别的潜伏的严重疾病,或者每天天明以前便按时腹泻,症系肾阳不足,脾土不健,应当脾肾两助.这种病,往往是慢性结肠炎,以白术、姜炭、甘草、谷芽、米壳理中焦以扶土;以益智仁、补骨脂以益肾中之,,,,,,火,二者相配,确具效验.《世医得效方》记载:凡腹胀忽泻,益智仁60克,水煎即效.《本草纲目》记载:魏刺史之子,患久泻,遍请名医,治之不效,病情日危一日.李时珍诊之,以骨碎补研成细末,另用猪腰子一个劈开,把药末纳入其中,放火中煨热,令病人吃下,腹泻很快获愈.如果病情严重,可以本方配四神丸10克共煎,作一日量服.
另,临床上有一种病,叫过敏性结肠炎,多由于精神因素而腹泻加重,此为肝旺脾弱,治宜抑木扶土,用痛泻要方加味,白芍、防风、陈皮、白术、枳壳、茯苓、香附、沉番曲、佛手之属.肝主筋,腹之病,在变动为握."握",即痉挛,故凡腹泻而腹痛,多宜平肝,若见肝郁,更应用此法了.有一位丁姓女教员,患过敏性结肠炎,7年有余,在云南昆明、贵州贵阳等地遍治,时少效,时不效,经常腹阵痛,痛则作泻,不断地服用西药、中药,唯觉气功有效,诊前因贪食螃蟹过多,后因子女学习不佳气恼,腹泻增重.即以本方,配合人参败毒散(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化裁20剂而获大效.症见脉弦或痉挛性腹痛,无论新病久病,也无论泻在白天或在五更,皆可用痛泻要方.
【蜀椒、面粉治肠鸣腹泻用法方法与经验】有人治久泻,惯从肝肺入手,如时贤任继学先生,多从和安散治之,药如前胡、桔梗、川芎、木香、青皮、柴胡、当归、甘草、茯苓之属,还有时增莲肉一味以加强渗湿止泻之力,如不效再加用乳汁浸过3日的拨,收效显着.
推荐阅读
- 怎样做乌鸡汤补肾 乌鸡汤的做法
- 刀鱼的做法窍门 红烧刀鱼的做法
- 厚朴、黄连、香治暑夏吐泻用法方法与经验
- 桂枝、半夏、生姜治呕吐用法方法与经验
- 白术、附子、茱英治胃下垂用法方法与经验
- 黄芪、白芍、甘草治胃溃疡用法方法与经验
- 三七末、藕节治胃溃疡用法方法与经验
- 佛手、香橼、莲子治腹胀用法方法与经验
- 枳壳、佛手、茯苓治胃痛不止用法方法与经验
- 丁香、檀香、藿香治胸膈痞满、腹痛呕吐用法方法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