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方剂出处】汉·《伤寒论》
本方又称"麻杏石甘汤",首见于《伤寒论》.原书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本方证之于临床,既有汗出而喘者,又有无汗而喘者.于此,应用中主张不论有汗或无汗,皆可投之.
【标准配方】麻黄三钱(9g)杏仁三钱(9g)甘草两钱(6g)石膏先煎,一两(30g)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内蕴,发热咳嗽,喘息急迫,口渴,脉浮滑而数,苔薄白或黄.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小急性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小儿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病症.
1.社区获得性肺炎将76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化裁治疗,疗程20日.以咳嗽、咳痰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听诊啰音消失,胸部线检查示肺部病灶吸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78.95%(《吉林医学》2013年第4期)
2.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选取门诊及住院患儿240例治疗组120例头孢噻肟钠针剂和口服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120例应用头孢噻肟钠针剂和病毒唑针剂治疗,疗程1周以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等症状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X线胸片示炎症性改变大部分吸收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78.3%(《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第4期)3.流行性感冒应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38例与金刚烷胺、阿司匹林、抗生素等西药治疗38例作对照,2周为1个疗程.以体温正常全身中毒症状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无复发为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86.8%《河南中医》2009年第5期
4.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用麻杏甘石汤联合舒利迭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痰热壅肺证)30例,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30例作对照,两组常规对症治疗相同,疗程12日以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有症状也不需要用药,无急性发作,功能(FEV1或PEF)正常或≥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为完全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73.33%,治疗组FEV1%、PEF%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第3期)5.小儿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将142例SRS患病儿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甘石汤口服给药治疗,与西医抗感染、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70例作对照,疗程5日以治疗后3日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6%,对照组8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血清TNF-a、IL-6、IL-1、RP浓度下降更明显.(《广东医学》2007年第6期)
【按语】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喘咳.方用麻黄宣泄,石膏清疏,杏仁沉降,三药同用,有宣有降,相反相成,清降结合,标本兼顾.
临床应用以身热不解、外感风邪、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扇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为辨证要点.凡属风寒实喘、肾虚久喘者,不宜应用.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盗汗、眼疾、郁证、喉头水肿、老年慢性喘咳、鼻窦炎等证属肺热郁闭的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抗病毒、解热、平喘、镇咳、祛痰、利尿、镇静等多种作用.
五虎汤
【方剂来源】明·《幼科发挥》
【标准配方】麻黄七分(3g)杏仁一钱(36g)甘草四分(3g)腊茶八分(3g)石膏一钱五分(6~12g)
上作一服,水煎.
【作用与功效】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主治小儿暴喘发热以及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痰黄喘急之证,舌红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痰热型肺系疾病等病症.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1.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五虎汤与鱼腥草注射液和常规西药治疗39例,与西药常规治疗37例作对照,常规治疗包括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支持疗法等,抗生素用青霉素钠盐.疗程4周.以临床症状消失,两肺呼吸音清晰,肺部炎症吸收,血象及胸部X线复查正常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83.8%,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4期)
2.痰热型肺系疾病用自拟五虎汤治疗痰热型肺系疾病58例,与先锋5号及盐酸环丙沙星治疗60例作对照,疗程10日.以咳嗽、咳痰、发热、苔腻消失(降至0级),肺部啰音减轻或消失为临床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85%,单项症状中,咳痰、胸闷苔腻三项症状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第9期)
【按语】本方为小几治喘名方,其组成即"麻杏石甘汤"加茶叶,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客肺,郁而化热,热伤肺络,肺气不宣之证.临床应用以外感风寒、发热畏寒、喘咳不止、痰多色黄、脉浮滑数为辨证要点.清·《医宗金鉴》:"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扇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方最灵."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小儿肺炎、喘憋性肺炎、婴幼儿哮喘、非典型性肺炎等.实验研究表明,五虎汤具有止咳、平喘、化痰等作用.
同名异方
《景岳全书》五虎汤2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细茶、生姜、大枣组成.治风寒所感,热痰喘急.注出《局方》,但实则《局方》并无"五虎汤".
《证治汇补》五虎汤3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细辛、生姜组成.功效辛温解表,平喘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内有肺热之哮喘咳嗽.
《万病回春》五虎汤4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茶、桑白皮、生姜、葱白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相同.
葶苈大枣泻肺汤
【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本方又名"葶苈大枣汤""葶苈泻肺汤".
【标准配方】葶苈子五钱(15g)大枣五钱(15g)
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不得卧;或心悸,面目浮肿,苔腻,脉弦滑.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心病、结核性胸腔积液等病症.
1.病毒性肺炎在抗感染、祛痰止咳、吸氧及对症支持的基础上,治疗组46例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日以主要症状体征(咳嗽、喘憋、肺部啰音)在4日内消失为显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第6期)
2.肺心病将72例符合诊断的肺心病心衰患者痰浊阻肺证随机分为两组,均以西医常规给子吸氧、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利尿、抗心衰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6例另予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口服,对照组36例单纯西医治疗,均以15日为1个疗程.以心功能纠正至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为临床近期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72.22%,且治疗组心功能、血气分析、随症状积分改善等均优于对照组;咯痰、腹胀、腹水、颈静脉怒张四个伴随症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第1期)3.结核性胸腔积液采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配合西药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盐酸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本病32例,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1个月为1个疗程.以连续应用1~2个月,症状、体征消失,B超及胸部X线片提示积液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对照组治愈率26.6%.(《陕西中医》2007年第8期)
【按语】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痰涎壅盛证.方用葶苈子泻肺逐水,佐以大枣和中扶正.临床应用以痰涎壅肺、咳喘胸满、气急浮肿、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此外,葶苈子善逐水,若用之不当,或大剂量应用,或久服,往往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临床曾报道有患者因服用重剂葶苈大枣泻肺汤时间过长而出现低钾血症.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心力衰竭、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鼻痔、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心包积液、血胸、小儿支气管哮喘、婴幼儿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顽固性呃逆等.
清燥救肺汤
【方剂来源】清·《医门法律》
【标准配方】桑叶三钱(9g)石膏二钱五分(8g)甘草一钱(3g)人参七分(2g)胡麻仁一钱(3g)阿胶八分(3g)杏仁七分(2g)麦门冬一钱3g)杏仁七分(2g)枇杷叶一钱(3g)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功效清燥润肺.主治头痛身热,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放射性肺炎、干燥综合征等病症.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60例,与棕色合剂治疗60例作对照,疗程7日.以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1分为临床控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86.7%(《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1期)2.放射性肺炎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燥救肺汤治疗放射性肺炎32例,对症口服复方甘草片及咳必清治疗20例作对照.以咳嗽、喘息、胸痛等症状消失胸部线片示阴影基本消散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5%《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第11期)
3.干燥综合征清燥救肺汤合大黄?虫丸治疗干燥综合征26例,与左旋咪唑治疗12例对照,疗程1个月.以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58.3%.(《浙江中医杂志》2000年第2期)
【按语】本方具有清宣燥热,养阴益气之功,主治燥邪伤肺的病证,是治疗秋燥致病的名方.方中重用桑叶轻清宣泄肺中燥热,并可止咳;以石膏麦冬清肺经之热,调肺经之燥,宣中有清,清中有润,主在清宣燥热,有以宣为清之妙杏仁、枇杷叶利肺气,使肺气肃降有权;阿胶、胡麻仁润肺养阴;甘草、人参益气和中,培土生金诸药相合,燥邪得宣,肺热得清,气阴得复,共奏清燥救肺之功.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不明原因肺内结节、放射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妊娠恶阻、小儿百日咳、支气管扩张、上感后顽固性咳嗽等症属温燥伤肺的病症.
清气化痰丸
【方剂来源】明·《医方考》
【标准配方】瓜蒌仁一两(30g)陈皮一两(30g黄芩一两(30g)枳实一两(30g)茯苓一两(30g)胆南星一两五钱(45g)半夏一两五钱(45g)
上药共研细末,姜汁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也可用饮片作为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作用与功效】功效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等病症.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清气化痰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8例,对照组84例予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气雾疗法等综合处理,5日为1个疗程,超过3个疗程即终止治疗.以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未发作者,肺部啰音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为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7.4%(《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将82例脑中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加用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气化痰汤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疗程10日.以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值变化的百分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77.5%(《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3期)
【按语】清气化痰丸为主治痰热咳嗽之代表方剂.方以胆南星清热化痰;瓜蒌仁甘寒清肺化痰,黄芩苦寒清泻肺火,二者合用助胆南星清热降痰;即"治痰必降其火";又用实下气宽中,陈皮理气除满,以达"降火必先顺气""治痰先治气"的目的;再以茯苓淡渗利湿而健脾,杏仁宣肺利气而止咳,半夏燥湿化痰而和胃.全方药物配伍,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功.
汪昂在评论此方时说:"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各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这段话正是本方命名的主旨.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老年急慢性咳喘、肺热咳嗽、耳鸣、口臭、汗证、浮肿、神昏、高热、心悸、癫证、眩晕等证属痰热内阻的病症.
贝母瓜蒌散
【方剂来源】清·《医学心悟》
【标准配方】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七分(2g)茯苓七分(2g)橘红七分(2g)
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主治肺燥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痛,舌红少苔而干,脉数.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单纯乳腺增生等病症.
1.小儿支原体肺炎以贝母瓜蒌散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与阿奇霉素治疗30例作对照,2周为1个疗程.以咳嗽、咳痰、肺部体征消失,体温及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评分比值<0.2(治疗后值/治疗前值)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86.67%,两组疗效相当.(《山东中医杂志》2010年第11期)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采用贝母瓜蒌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35例,与中成药祛痰灵治疗35例作对照,疗程10日.以5日内症状减轻体征大部分消失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7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现代中医药》2003年第6期)3.单纯乳腺增生应用逍遥散合贝母瓜蒌散加减治疗单纯乳腺增生100例,与乳癖消中成药治疗50例作对照,疗程20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按语】本方为润燥化痰之代表方,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自而干为证治要点.肺受火刑,灼烁成痰,故成燥痰之证.化痰之药,多属辛燥苦温之品,多有耗阴伤津之弊.治当润其燥,清其热,化其痰.本方以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瓜萎、天花粉、橘红、茯苓润肺清热,理气化痰,通胸膈之痹.诸药相伍,清润之中寓化痰之能,理气祛痰而无化燥之弊,清中有化,润而不腻.如此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宣降有权则咳逆自止.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核性胸膜炎等证属燥痰咳嗽的病症.
因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干痰喘者,不宜应用.
同名异方
《医学心悟》贝母瓜蒌散2由贝母、瓜仁胆南星、黄芩、黄连、橘红、甘草、黑山栀组成.功效清热泻火,化痰熄风.主治肺火痰热壅盛,咳嗽痰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亦可用于痰火上壅的类中风症.
二母散
【方剂来源】宋·《急救仙方》.
【标准配方】知母贝母各等分
上药共为细末,临睡白汤调,温服,如喘急加苦葶苈末.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原方无剂量,临床应用可给予常规用量.
【作用与功效】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主治肺热燥咳或肺劳热,咳嗽痰喘,痰涎壅盛,骨蒸潮热,音哑声重,口燥舌干,舌红苔黄,脉数.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明原因反复咳嗽及产后咳嗽等病症.
1.慢性支气管炎门诊收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27例,病程10个月~29年,多系西药治疗无效,改用"三冬二母汤"治疗,每日1剂,连续服用12剂.以服用3剂症状消失为显效,服用9~12剂症状大减或好转为有效,服用12剂以上症状略减或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显效162例,总有效率99.6%.(《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5期)2.颈动脉炎性咳嗽150例颈动脉炎性咳嗽患者,以咳嗽无痰或自感有痰而咳不出痰的剧咳干咳、颈动脉区明显压痛为主症,伴有咽痒、咽梗感、声嘶等表现,排除呼吸系统疾病.采用自拟玄麦二地二母散治疗,1周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97例,好转48例,无效5例.(《四川中医》1996年第10期)
【按语】本方主治肺热燥咳或久咳伤阴,方中二母皆润燥之品,贝母化痰泻肺,配以知母滋肾清肺金,苦能泄热,寒能胜热,润能去燥《医方集解》:火旺烁金,肺虚劳热,能受温补者易治,不能受温补者难治,故又设此法以滋阴.临床也有报道以二母散为基础方加味用于治疗产后咳嗽(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而咳喘).
同名异方
《证治要诀类方》二母散2由知母、贝母、生姜组成.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遇冷咳嗽,遇热亦咳者.
附方
二母二陈汤(《症因脉治》)本方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功效化痰止咳.主治燥咳发热.
二母石膏汤(《症因脉治》)由知母、贝母、石膏组成功效清热化痰.主治燥痰咳嗽.
二母宁嗽汤(《古今医鉴》)由本方加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白皮瓜蒌仁、陈皮、枳实、五味子等组成.功效清肺化痰热.主治肺热咳嗽.
黛蛤散
【方剂来源】清·《卫生鸿宝》
本方制丸,名"青蛤丸".
【标准配方】青黛三钱(9g)煅蛤粉三钱(9g)
上药共研细,每服3g.布袋包煎,每用9g.丸剂,每服6g,睡前噙化.
【作用与功效】功效清肝泻火,化痰止咳.主治肝火犯肺,头晕耳鸣,咳痰带血,咽喉不利,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等病症.
1.支气管扩张咯血以黛蛤散加味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35例,与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卡巴克络水杨酸钠、垂体后叶素常规治疗24例作对照.以1周内出血停止,2周内无再出血者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91.7%;且止血时间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中医药学刊》2006年第1期)
2.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加味黛蛤散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60例,1~2周为1个疗程.以咳、痰、喘、哮等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痊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85%,肺功能明显改善.(《陕西中医》1995年第10期)
【按语】本方主治肝经火盛,木火刑金之咳痰带血证.方中青黛咸寒清肝火泻肺热;蛤粉入肺经,清热利湿,清肺化痰.二者相合使肝火得降,肺热得清,痰热得化,则妄行之血归经.
本方性属寒凉,易伤脾胃,故胃寒者慎用.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传染性脓疱病、喉源性咳嗽等病症,又有外用于口腔溃疡、皮肤病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