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天体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消亡的?

那漫漫无边的星云(巨分子云),是恒星们出生的摇篮 。这是一团团由分子氢组成的冷而密的巨大星际物质云 。

一个天体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消亡的?

文章插图

它们在围绕星系中心旋转的时候互相碰撞,并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互相吸引,旋转,并且温度在引力势能的作用下越来越高 。

随着星体的体积越来越大,它的胃口就越来越大,当它的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0.07(太阳体重1.99×10^30kg)时,它已经具备成为一颗恒星的资格了 。

当这颗星体内部温度达到1500万摄氏度,轰的一声,随着核聚变反应的发生,这颗恒星证实诞生了 。

一个天体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消亡的?

文章插图

它可能会觉得孤单,于是,它又捕捉了几颗行星,于是一个“太阳系”诞生了 。

但恒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就像个大火炉,里边的氢总有一天会烧尽 。特别是质量大体积大的恒星,因为核聚变越强烈,所以死亡的也越快 。

当氢核燃烧完后,以太阳为例,它的内核体积会迅速收缩,而由此释放出巨大的势能,将会把包裹着的氢层点燃(核聚变),这时候,太阳体积会突然膨胀,吞噬整个太阳系,随后太阳会变为一刻红巨星,并最终经过一系列演变从太空中消失 。

一个天体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消亡的?

文章插图

当恒星质量超过7个太阳,那就不同了 。氢燃烧完后恒星成为氦元素组成星体,这时候因为不断收缩,氦元素最后也发生了聚变,让本来熄灭的恒星,突然再次亮起(称为氦闪光) 。

一个天体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消亡的?

文章插图

当氦燃烧完将星体完全变成碳元素星体后,它如果可以继续塌缩并引发碳聚变,并最终通过超新星爆发的形式,成为中子星,或者黑洞 。

一个天体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消亡的?

文章插图

这就是一颗恒星的诞生和死亡过程 。

用心写回答!让难懂的科学,变简单,变有趣,欢迎关注“科学重口味”!

其他网友观点

一切天体的命运以质量划线 。

一片原本分散,宁静的气体云,持续围绕星系核心旋转 。某一天临近爆发了超新星,扰动了气体云,造成其物质上的分布差异 。重力起作用了,物质密集区最先发生聚集,形成若干小的核心 。这些核心因为质量原因开始吸引附近的气体与尘埃,形成更大的物质团块 。

随着物质团块的互相合并,原恒星形成,这个过程以亿年为单位 。

原恒星形成后,因为重力,开始不断收缩 。也在不断地吸引周围的气体尘埃似螺旋盘面一样落到自己身上,原恒星当然也越来越重,越来越热,核心温度压力持续增高 。

当温度达到1500万度,核聚变产生 。恒星初步形成,此时外部正在旋转向下落入恒星的气体云被恒星风吹到远处,再演化为行星等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原恒星还没有达到聚变条件就被中止,或者没有了物质,或者物质被其他恒星风或者超新星爆发所吹断,最终无法形成真正的恒星 。

恒星内部不断进行聚变,将四个氢原子核聚合为一个氦原子核,同时损失千分之七质量,转变为电磁,光,热,中微子等散发出去 。以此对抗恒星不断收缩的重力压 。

当恒星内部氢气耗光,中心形成氦核,外层是氢壳,聚变减慢,重力占据上风,再次向内收缩,核心氦的温度压力增大,达到了聚变条件并开始进行氦聚变为碳的反应 。以后以此类推至铁56的产生 。

【一个天体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消亡的?】铁可以聚变,但却是吸收能量的,所以铁的聚变不可持续 。至此,恒星走到了生命终结 。

失去聚变反应的扩张压,恒星被自己的重力压垮了,内核猛烈收缩,外层被反作用抛出,超新星及黑洞产生,那一瞬间,超铁物质被产生出来,散布于宇宙空间 。

由于恒星质量差异,所以寿命与结局都是不同的 。

质量最小的红矮星无法引发氦聚变,最终形成外层是氢的氦球,逐步失去辐射与热量,最后结局是黑矮星 。红矮星质量在0.08至0.4太阳质量 。因为质量小,内核温度低,所以红矮星的聚变速度最慢,寿命秒杀一切天体,估计能够达到几千亿年才停止聚变 。这一类天体也是宇宙中目前最多的,大约70%以上 。

我们太阳一样的黄矮星,约占恒星数量的10%以上,一般结局是白矮星,是与地球差不多大的致密残骸 。黄矮星约0.4至6倍太阳质量,寿命自100亿年至几千万年 。白矮星依靠冷却发光,大约将在几百千亿年后失去一切光泽,也变成黑矮星 。

原恒星质量为太阳7倍至30倍是为蓝巨星,寿命千万年 。最终结局为中子星 。中子星疯狂自传,大小不过20至30公里 。最终也将因为失去角动量而减缓下来 。但依旧是恒星杀手 。

原恒星质量30至150倍太阳质量,最终形成黑洞 。这些恒星寿命也就几百万年 。

自然形态下,难以形成超过15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但可能发生恒星合并,最终也是黑洞 。超过300倍太阳质量,如多颗恒星合并会发生大爆炸,恒星崩解,不形成残骸 。

其他网友观点

是那个《凡人修真》的主角抒成的,也是他拍碎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