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孙权在军事上可能比不上另外同时期的曹操和刘备,但是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生存之道的理解,却又比其他两位深刻地多,越晚称帝,对他来说,就越安全 。

历史上对孙权的前半生评价是很高的 。孙权是孙坚之子,孙策之弟 。孙坚在《三国演义》中刚出场时的地位可不低了,当时他已经是长沙太守,爵位是乌程侯,也是割据一方,实力雄厚的诸侯了 。董卓之乱时他也是十七镇诸侯中的一镇,在讨伐董卓时也立下不少战功,可惜后来因为偷藏传国玉玺而被刘表设计杀死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孙坚影视形象

说起来,江东孙吴的基业大部分是孙策,也就是孙权的哥哥建立的 。孙策,人称“小霸王”,借助从袁术那里借来的几千军马横扫江东,一举奠定了之后东吴的基本格局 。孙策后来被刺客所伤,临终之前,出于政治考虑,并没有将江东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让弟弟孙权接手自己打下的江山,他是这么评价自己的弟弟的:“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而老谋深算的曹操在南征江南时也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从这两人对孙权的评价,可以看出孙权其人确实很有才能 。

至于为什么孙权在三国之中是最晚称帝的,我们可以从孙吴在三国中所处的政治局势来说 。三国之中,魏国最为强大,曹操死后,曹丕继承其父的权势,对帝位的渴求路人皆知 。公元220年,曹丕通过汉献帝禅让的方式得到皇帝之位,取代汉朝建立魏朝 。虽然大家都知道汉帝禅让并非出于自信,但一则魏国实力摆在那里,二则禅让之后魏国实际上成了继承汉朝的正统王朝,实际上没有多少克诟病的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曹丕影视形象

而刘备,他自起事之初打出的旗帜便是复兴汉室,而且他自己也是汉室宗亲 。在曹丕废了汉献帝之后,汉朝实际上已经灭亡 。而刘备为了延续汉朝的统治,自己登基为帝,也还说得过去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刘备影视形象

到孙权这就有些尴尬了 。按理说,不论是孙坚、孙策、还是孙权,都是汉朝名义上的臣子,而东吴在汉献帝还在位的时候,名义上还称一下臣,但曹丕称帝后,原来的汉王朝彻底灭亡了,北边的新兴的大魏,西边则是打着大汉旗帜的蜀国,而且又新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不能称臣于蜀,那为了抵御刘备汹汹而来的怒火,就只有暂时向魏国称臣了 。刘备死后,吴蜀两家已经和好,蜀国的威胁不存在,而北边的魏国也不敢轻易南下,于是,在公元229年,孙权也正是称帝,国号吴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孙权影视形象

所以,孙权最晚称帝,实际上是局势所逼,为了政治上的生存,不得不如此罢了 。

(全文完)

其他网友观点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受汉献帝禅让,正式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 。

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不承认魏为正统,在成都称帝,国号仍是汉,因其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

而直到8年后的公元229年,吴王孙权才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称帝最重要的问解是解决合法性问题,意思就是向天下说明为什么是你当皇帝?

曹丕是禅让汉献帝的皇位,是正宗大汉天子禅让给曹丕皇位,完全合理合法,走的是类似王莽称帝的流程 。

刘备是汉献帝认可的汉室宗亲,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在曹丕称帝后,认为汉献帝被害,于是以延续汉室为理由,仍称汉,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而孙权呢?

孙权19岁时受朝廷册封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也就是汉朝地方官 。

208年,刘备上表封孙权为车骑将军兼徐州牧,还是汉朝地方官 。

219年,曹操上表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兼荆州牧,封南昌侯,还是汉朝地方官 。

221年,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孙权此时向曹丕称藩,实际此时已是魏朝的吴王兼地方官 。

孙权称帝没有解决合法性问题,如果是汉朝地方官,则皇帝是刘备,如果是魏朝地方官,则皇帝是曹丕,孙权面临两难问题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导致孙权很晚才称帝 。

221年刘备称,三个月后刘备东征,孙权面临刘备的战争威胁,没空称帝,直到222年夷陵之战结束,结果曹丕又发动大军伐吴,东吴与曹魏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交战,孙权没空称帝 。

226年,曹丕去世,孙权北方压减小,随后数年孙权挥军南下征交州 。

228年,孙权发动石亭之战大败曹休,北部边境暂时安稳,而西边早在223年己和蜀汉再次结盟 。

229年,孙权称帝,尽管称帝理由很牵强,但孙权还是称帝了,虽晚了几年,但局势己经稳定 。

其他网友观点

孙权比刘备起点高,主要体现在实力方面,但是政治层面,孙权要比曹操,刘备都低 。而且,称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军阀都因为称帝导致被人围观,内部也是人心散乱,最后落了个兵败身死 。典型的例子有袁术,黄巢,张士诚,李自成等等 。因为军阀一旦称帝,性质上就从“公天下”到“私天下”,除非条件成熟,水到渠成,称帝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曹魏的曹丕时代,统治稳固,军事大权都掌握再曹真,夏侯尚等人手里,而内部反对曹魏的贵族力量早在曹操时代清除得差不多了,甚至包括荀彧,所以曹丕称帝时机成熟 。由于曹魏的称帝,正好和刘备的政治口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对立,而且刘备是皇室,称帝更是顺理成章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汉献帝虽然被架空,但是只要他尊号还在,谁都没有理由称帝)

但是,孙权的情况和曹魏,蜀汉大不一样 。东吴在政治上属于绝对的“弱者”,同时也拥有更多回旋之地,有利有弊 。很明显,孙权的晚称帝对东吴是利大于弊的 。东吴交到孙权手里,虽然已历三世,但是根本上终究是一方诸侯军阀的性质,和东南当地的豪族的利益绑在一起,才造就的东吴 。所以,孙权要称帝,先得讲究外部形势,也要为东吴的内部问题考虑 。因此,孙权才成为三国之中,最晚称帝的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先说说外部形势,东吴因为没有像蜀汉一样(皇室后裔,恢复汉室)的优势,也没有曹魏的“挟天子”的名义,所以这是劣势 。但是,同时也有优势,特别是在偷袭荆州一事中,孙权把这方面运用得淋漓尽致 。因为要和蜀汉闹翻,孙权投靠了曹魏,接受了曹丕的封号,夷陵之战后,三路伐吴,孙权又倒向蜀汉 。这让东吴夺取了荆州中南部,又保存了胜利果实 。但是,这一系列的行动后,也带来一些“后遗症” 。直接影响的就是孙权称帝,其实早在曹魏三路伐吴失败,撤军后,东吴的群臣上表要孙权称帝,被孙权拒绝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记载孙权的解释,大意是“以前夷陵之战后,因为刘备留在白帝城,害怕两面受敌,不接受曹丕的封号不行呀 。因为当时如此卑躬屈膝,直到现在还忘不了呀,也是不称帝的原因呀 。”所以,孙权直到刘备,曹丕都去世之后,才称帝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影视中的孙权)

除了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也是孙权比较晚称帝的关键因素 。孙权的“猜忌之心”在三国的君主里是出了名,一方面可能和孙权家族根本上是诸侯军阀有关,一方面,东吴的建立和南方豪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东吴随后形成的“陆,顾,朱,张”四大家族更是这里面的佼佼者 。由于,北方曹魏统治稳定,从北方南下的人才开始断流,东吴几乎就被这些家族子弟垄断了东吴的入仕之路,这严重形成了潜在的威胁 。孙权也是想先解决君权集中的矛盾,再称帝,有助于东吴孙氏统治的稳定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

文章插图

(顾,陆,朱,张的家族代表人物顾雍,陆逊,朱治,张温)

于是,启用了朱治,张温等人推荐的暨艳为“选曹尚书”(相当于组织部长) 。但是这次选官改革,触动了大多数豪族的利益,导致暨艳最终冤枉被杀 。孙权也知道“众怒难犯”,但是却把一股怨气,撒向张温,甚至朱治 。张,朱二人正是豪族代表人物,这也算是顺着暨艳这件事,从另外一面打击豪族 。但是,孙权的改革毕竟是失败了,这个矛盾一直存在 。随着孙权的年老,为了维护孙氏在东吴的统治合法性,在229年,孙权称帝了 。但是,孙权称帝后,依然保持着对豪族的打击,比如设置了“中书典校郎”,来达到监督豪族为首的群臣的目的,最终也引发了“吕壹事件” 。

【比刘备起点更高,为何孙权却是三国里最晚称帝的?】总体来说,孙权的晚称帝是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制约,事实上不是他不想称帝,而是他能为东吴的稳固,忍耐被曹丕封“吴王”的屈辱,同时也想要解决豪族对君权的威胁后才称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