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中毒症状与解毒措施_鹿茸过敏的症状及处理

鹿茸
鹿茸为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 Cero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 。甘咸,温归肾、肝经 。具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之功 。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等证 。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含多种氨基酸,胆固醇及其酯类、磷脂类鹿茸多胺类,尚含前列腺素、雄激素、雌激素等
【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消化道出血,黑便,晕倒,面色苍白,冷汗出上腹不适,恶心,心跳加快,肾功能急剧恶化 。骤用大量鹿茸可致阳升风动,头晕,目赤出血等,甚至暴盲 。
2.过敏反应:
轻者可出现皮肤瘙痒,全身散在风疹块,面目浮肿 。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气短,烦闷小便失禁,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昏迷不醒,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
【病案示例】
【鹿茸中毒症状与解毒措施_鹿茸过敏的症状及处理】患者,男,22岁 。因治疗神经衰弱,遵医嘱自购鹿茸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2次 。服药至第3天患者发现解少量黑便,第4天排黑便约500mL后,突然晕倒 。面色苍白,出冷汗,继而觉上腹部不适,恶心,遂人院 。入院后又解黑便约500mL,p94/min,r24/min,Bp100/50mmhg神志清醒,无异常体征,大便潜血(++++),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胃镜检查仅发现胃窦及胃小弯部粘膜充血 。经补液、止血等处理,10天后痊愈出院 。
【作用机制】
鹿茸是传统的壮阳中药,具有温肾壮阳、养血生精、强壮筋骨的作用 。
药理学研究表明鹿茸能强壮机体,提高机体的耐高温、低温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疲劳,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而且还具有性激素样作用 。鹿茸精口服给药小鼠LD0为120mg/kg,大鼠LD30为90mg/kg 。动物中毒时表现为颤抖、喘气、流泪等 。临床上鹿茸应用不当可产生心血管消化等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过敏7, 。
反应 。其中尤以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鹿茸中所含激素类物质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作用有关 。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重者则致消化道出血 。对于鹿茸的不良反应曹炳章作过详尽的论述:“鹿茸,补精填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暴厥等症 。考其原因其人平时多阳旺液燥,贫血亏精,气血乏运,苟服食参、茸,服日多,则助气养血,有益无损,虽有余热,亦不为害;若阳虚阴燥之人,再聚服大剂,以致有助燥烁阴之弊” 。
【使用注意】
1.高血压、肝炎、肝功不正常者、阴虚阳亡者、内热者忌用 。
2.无明显虚损的儿童大量或长期服用也会出现口干咽痛、烦躁、大便干结等燥热之象,甚者会造成亢奋、痤疮、早熟等内分泌紊乱现象 。
3.不宜与双氢克尿噻片合用,可引起低血钾症 。
4.不宜与降糖药合用,因鹿茸有粘质激素样作用,可导致相互抑制药效 。
5.不宜与水杨酸类药物合用,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 。
【防治】
救治(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大出血者禁食,出血量小者或出血控制后可进食流质食物,注意记录呕血、便血血量,严密观察T、P、R、HR、BP等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大量呕血血块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及时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止血,防止因大量出血引起出血性休克或其它严重并发症 。若病情较缓者,可选用垂体后叶素5~10U,或止血敏0.25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以止血;若病情较急重者,也可考虑外科手术止血 。中药止血可选用三七白及云南白药等,内服止血也有肯定的疗效 。(3)补充血容量:在止血的同时应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多少和血压的变化等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或选用中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脉滴注,或输入血浆或全血,以维持稳定的血压,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
预防(1)限制用药剂量 。(2)注意用药禁忌:鹿茸有胃肠道刺激作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避免与其它有消化道刺激作用的中药和西药合用,以免加重胃肠刺激,引起严重后果 。而且原有消化道疾病以及凝血障碍性疾病当禁用或慎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