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功臣云集,吕后为何能够一一摆平?
吕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在初掌大权的时候,必然会遭到权臣的反对,吕雉是如何解决这些汉朝初年的功臣的呢?
吕后和武则天不同,他并没有想要篡夺刘氏的皇位,只是临朝称制,换句话说她的诉求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 。吕后的主要斗争对象并不是朝中忠于刘氏的重臣,而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 。吕后是和刘邦共过患难,并且两次为刘邦做出牺牲的夫妻,第一次是刘邦放走看押的人,自己跑到芒砀山落草为寇,留在家里的吕雉直接进了秦朝的监狱 。第二次就是和刘邦的父亲一起在项羽的营中当了28 个月的人质,这两年零四个月可不白待,虽然每天都面临着生死,但吕雉这一段的付出为后来执掌朝政积累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
文章插图
而且吕后其实并没有一个准备谋权夺政的这样一个过程,在刘邦临死前,吕后还曾询问刘邦萧何死后相国的人选 。并且在刘邦和萧何相继去世后,吕后掌权的时候,启用了刘邦和萧何推荐的曹参,这说明起码这时吕后并没有篡夺刘姓江山的野心,而是一心为了稳定刘氏江山的稳定 。吕后所杀的彭越等人,其实并不是吕后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吕后杀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权势,杀他们的作用最大就是立威震慑他人,为自己的儿子继位做保障 。
说到这大家应该也看明白了,汉朝初年那些功臣先后被杀,主要工作并不是吕后做的 。就拿前面提到的彭越举例,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为了当上皇帝,刘邦其实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把大片关东的土地分给了韩信、彭越、黥布等人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对这些异姓诸侯王非常不信任,想尽各种方法要铲除这些心腹之患 。
文章插图
刘邦讨伐陈豨的时候,有人向他告发说彭越要造反,刘邦直接将彭越拿下,最后将彭越降为平民,流放到蜀地的青衣县(今四川名山县) 。彭越流放途中正好碰到了吕雉,于是他就向吕雉哭诉冤情,希望吕雉帮他向刘邦陈情 。吕雉表面答应彭越,等到了刘邦身边,吕雉说了这样的话:“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妾谨与俱来 。”就是让刘邦把彭越杀了,以绝后患 。
刘盈继位的时候只有十六岁,刘邦去世前清楚地知道,刘盈一旦继位,必然是吕后掌权 。但刘邦并没有竭力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反而给吕后铺好了路 。刘邦先是任萧何为相,萧何和吕雉乃是丰沛故人,两人关系良好 。而且萧何是文官,与众将领无权力体制之外的私人性质联系 。这样一旦萧何与吕后真的产生矛盾,也不至于发展成动用军队的武力对抗,不会破坏汉初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 。
文章插图
萧何的继位者刘邦也选好了,曹参这个人更加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对吕氏一族始终敬而远之 。为了不起冲突,曹参甚至对惠帝想要亲政的愿望袖手旁观,宁愿让他暂时作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就是不愿意挑起吕氏外戚和刘氏皇族的正面冲突 。不过曹参这位猛将担任相国,对吕后也起到了震慑作用,曹参在世之时,吕后未敢公然违反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 。
曹参死后,汉初的这些功臣也都年纪大了,接下来的斗争就在汉朝的第二代中间展开了 。总的来说吕后的上位还是依赖刘邦的扶持,吕后掌权的过渡也非常平稳,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血雨腥风 。刘盈继位后,吕后掌控朝政大权,萧何继续为相国,朝政大事内决于吕后,外决于萧何,一切相安无事 。
其他网友观点刘邦去世之前其实也曾经托孤,只不过刘邦把刘盈托孤给了吕后 。刘邦非常了解自己的老婆、孩子,刘邦知道没有吕后的辅佐,刘盈坐不稳皇帝宝座 。刘邦也知道吕后的权利欲望极大,所以刘邦临死之前做好了人事安排 。萧何仍然任相国,萧何死后由曹参接任,曹参死后由王陵和陈平共同接任,周勃任太尉 。刘邦的意图非常明显,利用吕后控制大臣,同时也利用大臣们牵制吕后 。刘邦去世以后,大权落到了汉惠帝和吕后手中 。汉惠帝比较仁弱,根本镇不住自己的母亲,最终权力落到了吕后手中 。吕后掌权以后,功臣集团没有对吕后及汉惠帝产生多少威胁,吕后轻而易举地摆平了功臣集团 。不得不佩服吕后的政治才能 。在佩服吕后的同时,我们再一起分析一下吕后为什么能摆平功臣 。
文章插图
汉初功臣集团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并不意味着功臣之间牢不可破,功臣集团内部也有不少利益团体 。我们以功臣和吕后关系把功臣分下类 。第一类功臣,威胁类功臣 。这类功臣对吕后和刘盈的威胁最大 。吕后也不能保证镇住他们 。这类功臣主要是异姓诸侯王 。第二类功臣,亲吕类功臣 。这些功臣和吕后关系非常要好,是吕后的忠实维护者 。这类功臣的代表有樊哙、审食其、吕姓功臣 。第三类功臣,随风倒类功臣 。这类功臣也算忠于汉惠帝和吕后,他们会视具体情况选择自己的政治立场 。这类功臣最多,陈平、周勃就是这类功臣代表 。第四类功臣,忠刘类功臣 。这类功臣只忠于刘邦和大汉,对吕后则无所谓 。王陵是这一类功臣的代表 。第五类功臣,明哲保身类功臣 。这类功臣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只求安稳度过晚年 。张良是这一类功臣的代表 。这些功臣,有的需要吕后想尽办法摆平,有的则本来就是吕后一伙 。
文章插图
吕后能摆平功臣的原因之一是吕后能够区分这些功臣,根据每类功臣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吕后知道自己最大的敌人是第一类功臣,所以吕后对这类功臣绝不手软 。吕后也最忌惮这类功臣,吕后也担心刘邦去世之后自己镇不住这些人 。所以吕后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极力铲除这类功臣 。吕后先是自作主张设计除掉了韩信 。再是怂恿刘邦杀掉彭越,并把彭越派肉酱送给各个异姓诸侯王 。此举成功逼反了英布 。刘邦又起兵灭掉了英布 。刘邦在世之时,这类功臣基本上都被铲除殆尽 。汉惠帝登基之时,这类功臣已经基本不存在 。吕后掌权以后主要依靠亲吕类功臣,拉拢随风倒类功臣,打击忠刘类功臣,放过明哲保身类功臣 。吕后掌权不久,即打击了刘如意的丞相周昌 。吕后在汉惠帝去世以后成功拉拢了周勃和陈平等人,打击了反对吕氏为王的王陵 。被架空没多久的王陵便郁郁而终 。吕后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成功摆平了功臣集团,让功臣集团为我所用 。
文章插图
刘邦打下的大汉江山其实也有吕后的功劳 。吕后及吕家人也在大汉建立过程中出过力、流过血,最起码比刘家人出的力多 。当年刘邦兵败彭城的时候,如果不是吕泽及时带兵接应,后果不堪设想 。刘邦最得意的干将樊哙则是吕后的亲妹夫,自然也可以算是吕家人的一员 。吕后本人为了刘邦曾经被项羽扣押一段时间,受过不少苦 。所以吕后本身也属于功臣集团的一份子,许多功臣非常认同吕后,吕后在功臣集团中有很高的威望 。刘邦废立太子的时候,功臣们集体出来帮助吕后和汉惠帝 。一方面固然由嫡长子制度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功臣们认同和拥护吕后 。有了这层关系,吕后才可以利用自身关系厘清功臣集团关系 。
文章插图
身为功臣集团一员的吕后不仅仅是个女人那么简单 。吕后也是中国古代非常有能力的女政治家 。中国古代能和吕后媲美的女政治家估计也就只有武则天了 。吕后的政治手腕绝对不亚于刘邦,甚至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后做事要比刘邦坚决果断的多 。比如吕后杀韩信的时候,根本不拖泥带水,骗进皇宫之后马上杀掉 。吕后其实也是无为而治的真正推动者和践行者 。在吕后掌权的十几年中,大汉各方面逐渐步入正轨,国力得到了迅速恢复 。具有出色政治能力的吕后,摆平功臣们也就可以理解了 。
文章插图
吕后摆平功臣集团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过程 。汉惠帝在位之时,无论是吕后还是功臣集团多多少少都会收着点 。那时吕后的权力还没有大到独揽一切的地步,吕后也在逐渐从刘盈和功臣手中夺权 。这时候吕后最主要是打击刘如意一派势力,先后整死了刘如意和戚夫人,同时打击了周昌 。吕后的种种行为虽然残忍,但是并没有触及到功臣集团的利益 。吕后依然按照刘邦的政治遗嘱任命重要大臣,吕后和大臣之间相安无事 。虽然之前曾经传言,吕后准备把大臣们一网打尽,但是毕竟只是传言 。吕后大规模收权和整治功臣、宗室,主要在汉惠帝死后 。汉惠帝去世以后,吕后彻底失去了掣肘的力量 。吕后在刘盈的葬礼上便将南北二军的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吕家人掌握了各个部门的实权 。完全掌握军权的吕后,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大汉政权,吕后得到了和刘邦一样的权力 。这时候吕后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同时打击一切敢于反抗自己的大臣 。耿直的王陵直接被吕后架空,吕后开始破坏刘邦遗嘱 。陈平和周勃,至少表面上投靠了吕后,成为吕氏封王的推动者 。这一时期,朝堂之上已经由此前的吕后与功臣们相互牵制演变为吕后一家独大的局面 。功臣集团成员,要么投靠吕后,要么埋头装孙子,要么被吕后打击 。吕后则在朝堂之上无所欲为,大肆屠戮刘氏宗亲,分封吕姓诸侯王 。
刘邦死后,吕后几乎没有屠杀功臣,吕后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和能力,成功厘清了和功臣集团的关系 。吕后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死后不久,就遭到了功臣集团的报复,吕氏一门也被功臣集团诛戮殆尽 。
其他网友观点开国功臣历来是令开国皇帝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些人在开元建国之前跟随开国之君鞍前马后、征战沙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精!开元建国之后,这些人功勋卓著,恃功而骄者往往也不在少数,要房子、要票子、要女子……这都还不算是什么大问题,问题是这帮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开国元戎们都是些百死余生之人,天不怕、地不怕,加之在军中的影响力,开国帝王在世时尚且可以靠着自己的权威压制住他们,可后继之君呢?还能不能镇得住这些人,那就很难说了 。于是,周而复始一幕幕剧情上演了!客气一点的如宋太祖赵匡胤,用金钱、地位置换兵权,让这帮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回家富贵养老 。心狠手辣的如明太祖朱元璋,索性用刀子解决问题,“胡惟庸案”“蓝玉案”动辄牵连数万人、血流成河!那么,吕后又是如何摆平汉王朝那帮开国功臣的呢?
文章插图
实际上,大头汉高祖刘邦自己已经解决掉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吕后的功劳 。汉王朝开元建国之初,功勋卓著、列土封疆的异姓诸侯王们首先成了刘邦心头的一块巨石 。这些人不仅占据了一大片国土,而且手握重兵,随时可能威胁到皇位、皇权 。于是,一场逼反异姓诸侯王、随即大兵剿灭的大戏上演了 。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一个个被安上了谋逆的罪名诛杀殆尽 。连刘邦的嫡系、楚王韩信也未能幸免,先被降为了淮阴侯,最后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甚至连刘邦最信任的发小燕王卢绾最终也没能逃过这一魔咒,被迫流亡匈奴 。汉王朝的异姓诸侯王只有刘邦的亲家赵王张耳和主动示弱、交权的长沙王吴芮得以幸免 。即便是刘邦的亲家张耳,在张耳去世之后,刘邦依然找了个由头削去了张耳的儿子、自己的女婿张敖的王位 。
文章插图
【汉朝初年,功臣云集,吕后为何能够一一摆平?】在异姓诸侯王被一一剪除之后,实际上吕后面对的只有刘邦在丰沛带出来的那帮嫡系“老兄弟” 。这帮人和吕后的关系实际上都还是比较融洽的,早在戚夫人鼓动刘邦易储之时,这帮人就旗帜鲜明地站到了“老嫂子”吕后一边 。虽然不能算作是吕后的人,起码他们内心还是能够接收吕后的 。刘邦还在世时,吕后便利用诱杀韩信的机会,将文臣领袖萧何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因为处决韩信背后是刘邦的默许,萧何为了自保、也为了给将来可能掌权的吕后递上“投名状”而出卖了韩信 。这位韩信昔日的伯乐协助吕后诱捕了深居简出的韩信,正式倒向了吕后阵营 。萧何的倒向直接引发了连锁反应,曹参、陈平等人也纷纷开始向吕后靠拢,以期保全自身的地位和富贵 。陈平在刘邦晚年被派去诛杀樊哙时的举动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他想到的不是“忠”,而是自保 。为了自身利益,玩起了“墙头草”的把戏并最终倒向了吕后 。自此,文官系统集体保持了缄默,默认了吕后掌权,连文武兼通的曹参也同样保持了缄默,后来甚至当起了“纸糊相国”,而且还给自己找出了“萧规曹随”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文章插图
剩下就只有一群武夫了 。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与吕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之刘邦晚年想要诛杀樊哙的事情,侥幸捡回一条命的樊哙坚定站到了大姨子吕后(实际上吕后是樊哙夫人吕媭的二姐)一边 。周勃作为刘邦派去接替樊哙的人选,早已被陈平“策反”,跟着陈平一起倒向了吕后阵营 。至于夏侯婴,他是吕后一双儿女的救命恩人,吕后对他一向照顾,他根本没有反吕后的必要 。更何况,夏侯婴在军中的影响力相对小得多,吕后完全没有必要忌惮他 。有了樊哙和周勃的默认,军中诸将大多也选择了缄默 。即便心有不愿者,也不便公开与众人为敌,只能选择沉默 。
文章插图
更重要的是,吕氏家族在军中本就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吕后的哥哥吕泽、吕释之原本就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征战沙场的开国元戎,因军功受封列侯,在军中的影响力虽不及樊哙、周勃,但人脉也还是相当广的 。在樊哙去世之后,吕后为了继续掌控军队,索性把吕泽的儿子吕产和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推向了台前,让两个侄子掌控南军和北军,负责京师长安的卫戍 。自此,吕后再无后顾之忧 。如果不是后来吕产和吕禄病急乱投医、用人不当,把部分兵权交给了灌婴和周勃,就凭刘邦庶长房那几个孙子,恐怕还真翻不了天!只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 。“剿灭诸吕”的军事政变的确发生了,吕氏家族也的确被连根拔起了……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军功爵制在汉朝有继续实行吗?
- 在清朝初年,八旗汉军的地位是否真的很低呢?
- 赤壁之战跟诸葛亮有多大关系?头号功臣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 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清代的大众是愚昧麻木对国家缺少认同,而汉朝三国五代唐宋时却不同?
- 汉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是功臣派眼里的弱势皇子吗?
- 于禁投降加速了关羽的失败,于禁算不算功臣?
- 为什么有人喜欢汉朝?
- 在汉朝,将士们在冬季是怎样克服严寒拿着武器与匈奴进行战斗的?
- 刘备为什么没被历史承认为汉朝的皇帝?
- 李陵到底有没有背叛汉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