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灭吴”而执意要先攻打东吴?

吃柿子捡软的捏!


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灭吴”而执意要先攻打东吴?

文章插图

刘备有四个考虑 。

一、安抚嫡系部队的心 。不做出给关羽报仇的姿态,以后队伍不好带啊!

二、孙刘同盟很必要 。这种时局,不能跪着求孙权同盟,必须以进为退,用战争逼迫孙权同盟 。

三、需要夺回荆州 。最好是同盟也建立了,还可以让孙权割地赔款,还回荆州 。

四、安抚荆州集团的心 。刘备不夺回荆州,荆州集团就有可能离心离德 。


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灭吴”而执意要先攻打东吴?

文章插图

有这四点考虑,必须打这一仗 。

诸葛亮的劝谏,没有考虑嫡系和荆州集团的心情,没有考虑国家的形象 。

刘备入川,西蜀政治形势复杂 。刘备可以依靠的是嫡系集团和荆州集团 。如果不夺回荆州,不为关羽报仇 。西蜀的统治阶层就会变得很危险 。

刘备刚当皇帝 。如果不建立威信,以后没法统治 。

总结:刘备这一仗没有错误 。孙权相对较弱,打他很划算 。可以建立威信,可以安抚人心,可以以战迫和 。寻求利益最大化 。

陆逊担心的水陆并进,刘备一直都没用 。不是刘备不会打仗,实际是刘备想法很多 。不能把孙权逼急 。

这样看,刘备的思想比诸葛亮更全面,更有道理 。

其他网友观点

刘备打不了曹魏啊 。

丢失荆州之后刘备集团只剩了益州,完全堕落为州级割据力量,人口少,土地少,军队少,继续向曹魏进攻只会损失更多,当然找力量相对弱小的江东 。


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灭吴”而执意要先攻打东吴?

文章插图

219年的汉中战役,刘备前后花费了两年时间,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才最终逼迫无法决战的曹操退兵 。而曹操也是猛人,被拖累两年时间,士兵疲惫,军粮运输困难,干脆将汉中百姓全部迁到邺城作为补偿 。刘备折腾两年也就得了片空地,自己基本残废,无粮也无力增援关羽的襄樊进攻战 。


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灭吴”而执意要先攻打东吴?

文章插图

看看这地图,刘备很难翻越秦岭后以轻步兵去进攻曹魏的骑兵 。

221年7月,完成称帝程序也修养两年的刘备自然准备进攻荆州,原因是:

1、江东实力差

江东军队大体也就20万,剔除防御曹魏及基本守备队,大约也就七八万军队能够用于荆州决战 。

2、江东都督吕蒙已死

217~219年的汉中战役,随后的襄樊进攻战造成了大量瘟疫,很多著名将领比如甘宁也丧失了,刘备认为江东方面没什么著名将领能与自己抗衡 。

3、刘备年龄大了

当年刘备满60周岁,61虚岁,如果再不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进攻荆州,为儿子获取更多利益,自己随时可能死去 。

4、刘备的目标

刘备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不可能将目标定位在灭亡江东之上 。战役目标应该是:最低水平恢复219年态势;更高目标则是看战场进展夺取江东更大范围的土地,或逼迫江东做出(219年范围外的)让步 。


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灭吴”而执意要先攻打东吴?

文章插图

可惜刘备遭遇了江东四英将最后一位,39岁的陆逊沉着应战,根本没有给刘备冲进荆州的机会,将刘备客军远征的劣势拖足了整整13个月 。哀兵的刘备士兵遭受一整年冷热寒风外带一酷暑折腾,最后被一击而中 。所以从战场决断与形势判断看,刘备确实与赤壁的曹操有不小差距 。

其他网友观点

夷陵之战

话说曹操兵败而回,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奠定 。但没有一劳永逸的战争,一个政权的建设,必须依靠不断的胜利来聚拢人心,加强政权内部的凝聚力 。

孙吴政权在这一点上做的就很失败 。一方面威望崇高的三任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在十年内相继中年去世,更替太过频繁,军队缺乏定海神针;另一方面,在合肥城下的多次惨败,一点点地瓦解着孙吴政权的信心与人心 。

即便在荆州取得了为数不多的一次大胜,也是偷袭得来的 。自古以来从没听说过,哪个政权是靠偷袭得以巩固的,也没听说过,偷袭的方法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奏效 。坐拥荆州、扬州的孙氏政权,表面看国土面积增加了一倍,但实际上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刚刚继位的昭烈帝刘备,不顾重臣、亲信的反对,放弃了政治上的敌人曹魏,坚决提兵进攻孙吴 。

【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灭吴”而执意要先攻打东吴?】如果战事顺利,孙吴的内部矛盾会提前引爆,伐吴之战会越打越顺,甚至直接灭掉孙吴政权,与曹魏形成划江而治的二强并立局面 。同时也能通过战争,度过政权刚刚建立,必然要面临的反复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