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两岁就被爷爷李渊封为王的李恪,聪慧英武,极受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宠爱 。15岁就以蜀王(亲王)的身份,拜益州大都督,开启了亲王遥领大都督的先例 。

李世民曾说:“吴王恪英果类我!”

恩宠极盛的李恪为什么没有被李世民立为皇太子?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俺认为原因有三:

非嫡子!

李恪的母亲杨氏虽是隋帝国炀帝杨广的金枝玉叶,也备受李世民的喜爱,奈何只是李世民的一个妾 。“嫡长子继承制”可不是说着玩的,在封建王朝中早已根深蒂固 。先不说皇室,就是官宦人家,“嫡子”和“庶子”虽都是儿子,但有天地之别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贾环,不用俺说,家庭地位泾渭分明 。虽说李世民所立的皇太子李承乾被废,但李世民还有嫡子: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

无后台!

皇太子李承乾被逼谋反被废后,尽管李世民有点想立时封吴王的李恪为皇太子,但遭到晋王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 。

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权,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上曰:“公以恪非己之甥邪?”无忌曰:“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 。”上乃止 。——司马光?《资治通鉴》

此时的长孙无忌位高权重,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拟托孤重臣 。面对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帝国的皇帝李世民只好作罢 。

无人脉!

吴王李恪虽说是皇太子的绝好人选,但乃是前朝公主的儿子,身上还流淌着隋帝国亡国之君炀帝杨广的血液 。倘若李世民一意孤行,别说长孙无忌会极力反对,就是站在大唐帝国朝堂上的其他文武百官都会说“不”的 。正是这帮昔日的“反贼”们,抛头颅洒热血,帮助李渊攻进长安,亡“隋”建“唐”,取而代之 。

要俺说:害死李恪的就是他的父皇李世民!

倘若李世民没有立李恪为皇太子的想法,李恪也不会被长孙无忌所嫉恨,也不会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

《新唐书.太宗诸子》: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 。”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 。故无忌常恶之 。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故无忌常恶之 。”史书中记载的短短的这六个字,却字字滴血,李恪最终被冤杀 。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沙海古藏,我来回答!吴王李恪不能继承唐朝皇位的原因是立体的,多方面的,有天时所致,亦有人力所为,简单说有三点!

?第一,最重要的,是吴王李恪的先天血统问题,这是它天生的致命伤,无论他多么优秀,都无法继承皇位!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李世民在世时,常夸奖吴王李恪肖己,英武不凡,沉稳睿智,比之早期的太子李承乾不知道强了多少倍!雄才大略的皇帝想要找个像自己的儿子做自己的继承人,其实是人之常情 。

但是吴王李恪却有一个致命伤,就是他的母亲杨妃是前朝亡国之君隋炀帝的女儿!这对于“杨花落,李花开”的李唐王朝来说,是不可能容忍的,导致李恪即使优秀到天上去,也没有办法坐上龙椅 。

这里面的牵扯极为复杂,涉及前隋遗臣如何自处的问题,涉及到到朝廷的派系斗争问题,更有甚者如果李恪即位,可能会反清算大唐的开国功臣们,这些都是在朝堂的既得利益者不能接受的,所以这一前隋血统对他的影响是致命的!

?第二,李恪不是嫡子,非皇后所生,在嫡庶上也没有优势,也没有强大的外戚支持,腰杆不够硬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最终胜出的太子李治

李世民的正宫皇后,长孙皇后也是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其育有三子均为嫡子,所以在家族尊卑上,吴王李恪也排不上号 。

所以,即使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对李恪再喜欢,想亲自扶其上位都困难重重,难堵宗法和长幼有序的悠悠之口 。

更何况,长孙皇后家族的外戚树大根深,舅舅扶持外甥登基,可谓是天经地义,亲上加亲!所以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台柱,永远只会选择自己的外甥成为太子,未来自己登上国舅的宝座,李恪在宗法伦理当中也不占优势 。

?第三,李恪不懂得隐忍低调,不懂得低调做人做事,长孙无忌为了自己的外甥必须要除掉他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李世民晚年,晋王李治最终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仅存的太子人选,但这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但是李恪做事依然我行我素,锋芒毕露,显能于外,太子李治本身也是仁善之人,那长孙无忌自然要为自己的外甥做主撑腰,最后找着由头顺带把吴王李恪牵连进去,罗织罪名致死 。

李恪其人,英武不凡,才思敏捷,深肖其父,本该低调做人,待时而动,等待多方相斗之后,说不定还有万一之时机;锋芒毕露,素有贤名,想要上位的心思太明显,所以终究难以成就大事!

恪?者?,恪守本分也??,父?皇?李世民为?他?取的名字?还是有?深意?的? 。?吴王李恪的一生,要怪只能怪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小南史,我来回答 。

高贵的血脉里面带着原罪,导致吴王李恪不可能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继位人选 。

从史料记载上来看,吴王李恪是个文武全才,而且在百官和百姓中也很有威望,唐太宗李世民也很喜欢这个儿子,而且李恪还肩负这二个皇族的血脉,但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 。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李恪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李承乾和李泰都无法继位的前提下,即使在优秀,李恪也不可能继位 。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及9位嫔妃一共为他生下14个儿子,若说起这些皇子母亲的身份地位,李恪的母亲的身价那绝对是不一般!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大隋的天下不复存在,江山从此不再姓“杨”,而改姓“李”了 。他的父亲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杨妃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之女 。

为什么李恪的血脉会成为他最大的阻碍?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李家的天下是从杨家手里夺过来的,李唐的所有朝臣都是杨家的反贼,试问哪个李唐的臣子能容忍一个有着前朝血统的皇子成为储君呢?哪怕他是最优秀的!哪怕他融合了两代王朝的血统!哪怕他拥有最像唐太宗的文韬武略!因为这位隋唐之子走上皇位,只能再次揭开隋唐之间的旧疤新怨 。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如果李恪上位,那么整个朝廷的臣子,除去原先的前隋部分旧臣,我想很多李唐的臣子只有二条路走,要么反叛要么被慢慢清算,除了这二条路,没有别的路走 。

也正是因为众多的李唐臣子看到了这种结果,所以坚决会抵制李恪,血缘的关系已经基本上把李恪排除在了皇位候选人之外 。

而且,那些李唐的功臣们还打出了另一张王牌--按照隋唐之前的封建礼制,君王立太子,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立嫡不立庶 。大臣褚遂良曾上疏:“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 。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 。”

虽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废掉了太子李建成,还迫使李渊禅位于他,但他毕竟是李渊的嫡子啊! 所以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只能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承乾、李泰、李治兄弟三人 。就算李恪再优秀,挣脱了庶出的身份,但也改变不了血缘的背景,更挣脱不了朝臣对他的压制 。


李恪不能承继唐朝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另外,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掌握着唐朝的政治大权,他怎么会为了一个身份背景如此“复杂”的人而让自己外甥的皇位旁落呢?李恪的悲剧命运似乎从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 。

虽然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可没有一个拥有像李世民那样的才干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选来选去,最终“矮子里面拔大个儿”,选定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一度后悔,甚至想废掉李治,立李恪为太子 。

但长孙无忌得知后,坚决表示反对 。唐太宗李世民很不高兴地质问说:“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才反对?” 这一句尖锐的话基本戳穿了长孙无忌的私心,一般人肯定吓得慌了 。

可长孙无忌是见过大世面的,他面不改色,振振有词地丢给李世民两个无可辩驳的理由:一、李治性情仁厚,最适合当一个守成之君;

二、储君是国家根本,哪能轻言废立,一再更换;

唐太宗李世民其实也知道,长孙无忌不仅仅是因为李恪不是外甥,更多的长孙无忌也怕清算,既然长孙无忌都不支持,那么肯定能想到其他臣子也肯定不会支持,只好放弃李恪,继续保持现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