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关羽死后,刘备伤心欲绝,而张飞死后,刘备就仅仅说了“噫!飞死矣”?
00
巍巍we
关羽的首级究竟葬在了哪里?
关羽是三国著名将领,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 。因其勇武忠义,功高盖世,历来为人们所敬仰 。明清时更推崇为“关帝”、“武圣”,下旨全国大修关帝庙,把关羽捧入神坛 。
由此盛传出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以及洛阳关林、当阳关陵、运城关庙、成都关庙、偃师关冢等著名版本,却让关羽究竟葬于何处这个本来十分清楚的问题搅成了迷雾一团 。
当阳关陵: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杀害关羽后,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并按诸侯之礼将其身躯葬于湖北当阳 。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关陵”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洛阳关林: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时加以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和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 。
洛阳关林,称埋葬关羽首级之地,是中国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的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关公信俗”,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运城关庙”和“成都关庙”,前者是“魂归故里”的“衣冠冢”,后者是蜀都为其建造的祭祀庙宇 。两者均不涉及关羽首级或身躯,然影响力依然深远 。
唯独同在洛阳的“关林”和“偃师关冢”,在“关羽首级”葬地上严重搅和,成为迷雾一团 。是是非非,该怎样澄清呢?也许并不复杂 。
1、作为有着明清以来数百年历史的“洛阳关林”,“国保”、“4A”、“信俗”等权威认证,实至名归,但都不是关羽首级葬地的证明 。
2、洛阳关林的“林”,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是“园林”,与陵墓塚没有根本关系 。具体到“关林”,也就是“关庙”和“园林”的结合体 。
3、洛阳关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较偃师关冢晚了一千多年 。此前也没有任何“关羽首级”葬于关林的文献记载或民间传说 。
4、史载关羽首级葬于洛阳“城南五里”的潘凹 。三国时期的洛阳城是“汉魏洛阳故城” 。而关林位于“隋唐洛阳城”,其方位截然不对 。
5、偃师关冢所处的村,老人们说,他们村原叫“潘凹”,即洛阳“城南五里”的潘凹 。原址在此村南一里许,后来迁移于此,改称“关庄” 。但没有一户姓关,全因为“关冢”才得名的 。
6、解放初期,洛阳地区著名的民主人士王飞庭,担任洛阳县副县长,是有名的文物通 。曾公开说过:洛阳的这个关陵是假的,真正的关帝墓在东55里的关庄 。洛阳关林的墓,是东汉大将军鲍**之墓 。
7、洛阳关林,是久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在过去的导游解说中,对其墓主是否为关羽时?回答是“据说”,后来就变成了“是” 。
那么,“偃师关冢”怎么样呢?
偃师关冢,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南洛河南岸的关庄村 。由一冢和一个土石寨两部分组成 。土石寨即关羽墓地,有30亩大小,平顶圆锥型,15米高,墓四周建有寨墙 。墓碑为“汉寿亭侯武安王协天护国大将军关侯之墓”,“汉寿亭侯历封武安王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关圣之墓”等墓碑 。土石寨南不足100米处,有一20亩大小馒头状的土冢,是其陪冢 。
村老人们介绍,解放前闹土匪那阵,村里在冢上面修了寨子,备有滚石檑木 。来土匪了,全村人都上去自保,足见其墓冢之大 。
关庄村的“关爷庙”,“那庙可大啦,前殿的墙上,镶了很多石碑 。走廊的柱子,搂都搂不住 。”解放后在庙里设了小学 。文革时期,关爷庙被毁掉了 。如今一些老太太在原址建了座小庙,经常有人去上香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利用其庞大的土冢,建了座砖瓦窑厂 。洛阳兴建“东方红”拖拉机厂、矿山厂、青年宫时,“这个窑天天大马车往洛阳拉砖” 。因此,这儿渐渐就沦为遗址了,只有用来“烧砖瓦窑”的这一点保存了下来 。
1979年暴雨,偃师关冢塌陷 。洛阳考古队进行发掘,结果在墓室里确实发现了一颗人头骨,和不少汉代文物 。
在村名的佐证上 。关羽首级安葬于偃师关庄,关羽族人为其守墓,这个村得以由“潘凹”改名为“关庄” 。其附近的“酒务”村,实为“酒雾” 。即关羽的首级运送,因天气炎热为关羽首级做的防腐处理之处 。还有“安头”村,即为其木身和首级合为一体之处 。此酒雾、关庄、安头村,都是对此事件的纪念性得名 。
偃师夹河滩有佃庄镇关庄,距此几十里外的万安山附近还有一个缑氏镇“官庄” 。关庄村没有一户关姓,而官庄的关姓倒是一个大姓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给关羽守墓的族人,因政治变故受到追杀,其族人全部逃到几十里外避难的缘故 。逃亡地的村名仍是“关庄” 。
只是在当代重复村名调整中,将最早的关庄,仍保留为“关庄”,后来的关庄改为谐音的“官庄” 。官庄的关姓,即关羽的关姓,是关羽族人一脉传承至今的关姓 。
作为偃师关冢的证物之一,“汉寿亭侯历封武安王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关圣之墓”碑,现存于偃师商城博物馆 。
创建于2018.9.15编辑
其他网友观点这样一句话用得着长篇大论吗?其实三国志已经有答案 。三国志张飞传: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 。
刘备听到下面的人汇报张飞军营的都督有表上奏,刘备就知道张飞死了 。因为张飞是阆中军一把手 。就算是上奏陈述事情也该由张飞领衔 。而现在是阆中军的都督独自上表,那就是张飞已经死了 。噫字有悲痛、叹息、惊异等意思 。
张飞生前刘备就曾多次劝戒张飞要对底下人好点 。三国志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
张飞跟关羽都是万人敌,但两人的性格是相反的 。三国志: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就是说关羽对待士卒很好,但看不起士人 。荆州的公安守将傅士仁、江陵守将糜芳、长沙太守廖立、荆州从事藩濬等都跟关羽不好:素嫌羽轻已、与羽有隙 。而张飞跟关羽相反 。非常尊重士人君子,但对底下的人不好 。两人都因此丧命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事实上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刘备对关羽、张飞之死的态度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
正史上的记载在《三国志》中,没有提到关羽死后刘备是什么反应 。而在张飞死后,张飞的营都督紧急上表报告给刘备时,刘备知道是张飞的营都督上表时,说了一句:“噫!飞死矣 。”
这里刘备对关羽之死没有任何表现,对张飞之死发出惊叹,并非他对关羽、张飞的感情有所区别 。而是张飞素来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又脾气暴躁,喜欢鞭挝手下健儿,但是却又让他们跟在左右 。刘备认为这很危险,多次劝他改变这一习惯,但是张飞没听 。
文章插图
而且以刘备和张飞的关系,显然不至于发生张飞叛乱,被手下告发的可能 。此时张飞的营都督突然发来表章,而不是张飞本人,刘备自然知道他原先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张飞很可能被那些惩戒过的亲随所害,才会发出惊叹 。
显然陈寿这么写,是为了写明了张飞不听从刘备劝告才造成这个后果,并讲述清楚他的死因 。相比之下,关羽是死于战事,属于武将比较正常的死法,刘备即使感到痛心,也不会有什么太特殊的表现,不足以载入史册 。
总体来说,正史上并没有提到刘备对关张的死讯表现得如何伤心 。
文章插图
《三国演义》的记载
而在《三国演义》里,当刘备得知关羽兵败以后,就要亲自带兵去救 。结果不等出发,就传来消息,说关羽父子在临沮被俘遇害,刘备当即大叫一声,昏绝于地 。
文武百官急忙进行抢救,半晌刘备方才醒来 。结果此时关羽之子关兴号恸而来,刘备见了关兴再次勾起伤心之事,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诸葛亮等人又是好一番抢救,将他救醒 。
就这样刘备一天哭昏过去三五次,连续哭了三天,水米不进,泪湿衣襟,都哭出了血,伤心至极 。经过诸葛亮等人苦劝,才开始进食 。
文章插图
而在得知张飞凶信以后,刘备除了惊叹“噫!三弟休矣!”外,和得知关羽死讯一样,也是大哭昏厥,经过百官抢救,才醒了过来 。后来张飞之子张苞赶来伏地而哭,刘备想起张飞,再次哀痛至甚,饮食不进 。
后来还是百官劝说他既然想为关张报仇,怎么可以自残身体,刘备这才开始进食 。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得知关张死讯时都是非常伤心,没有太大的区别 。
文章插图
结语
【为何关羽死后,刘备伤心欲绝,而张飞死后,刘备就仅仅说了“噫!飞死矣”?】综上所述,刘备对于关羽、张飞之死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什么区别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如果没有杀了关羽,三国历史会不会改写?
- 商鞅变法为何要采用愚民政策?后世有谁沿用了?
- 刘秀也是平民起义,为何他不杀功臣?
- 为何许多芬兰人看起来像中国人?
- 你认为“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关羽的责任吗?
- 关羽被困死在麦城,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没有出兵营救?
- 美国推翻萨达姆后,为何伊朗成最大的受益者?
- 古人下完馆子,丢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阻拦?不怕给少吗?
- 曹操死了夏侯渊和刘备死了关羽,都是死了弟弟,为什么区别那么大?
- 刚挖出来的煤,为何要用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