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谢谢邀请!诸葛亮不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举荐给刘备的 。俗话说,徐庶走马荐诸葛 。刘备开始创业的时候,东奔西走,像个没头的苍蝇,连个立足之地也没有,后来遇到徐庶,才有转机,和曹操作战,连打几个胜仗,特别是击败了曹操名将夏侯惇,震惊了曹操 。曹操就千方百计想得到徐庶,可是徐庶就是不愿意离开刘备 。没有办法之时,曹操想到了徐庶是个大孝子,就把徐庶的母亲抓起来,请徐庶的母亲劝降,可徐庶的母亲不想让儿子跟随曹操,始终不随曹操所愿,曹操竟然模仿徐庶母亲的字体,给徐庶写了一封劝降信,大意是要儿子抛弃刘备,追随曹操,如果不听娘的话,娘就寻死了 。徐庶考虑到母亲的安危,不得不离开刘备 。刘备舍不得徐庶,洒泪分手,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的身影被树林挡住了,刘备就叫兵士把树林砍了,再望徐庶一眼 。徐庶深受感动,调转马头,回来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南阳卧龙诸葛先生,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此人和我都曾求教于水镜先生门下,才华在我数倍之上,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君可亲自去请 。这就是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 。继尔才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这就是说把诸葛亮举荐给刘备的人是徐庶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水镜先生名叫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他学识渊博,看透了乱世中汉室的衰败,想救百姓于水火中,自己却无力回天,只能选择了隐居 。然而,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是不甘于朝廷、百姓皆在苦难中,于是司马徽想起了举荐诸葛亮、庞统等俊杰,期望他们能够力挽狂澜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司马徽喜欢成人之美

司马徽喜欢常说别人的优长和好处,不揭别人的短处,对他人所求也是好生相待,因此世人还称他为“好好先生” 。司马徽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宁愿自己受委屈或者是财物受到损失,也不会让别人面子难堪 。

有人的猪走丢了,诬称司马徽的猪就是自己的猪,司马徽很痛快地让他把猪赶走了 。后来,那人的猪找到了,当他把猪还给司马徽时,司马徽没有为难他反而感谢他 。司马徽在自己的物品有急用的时候,如果别人来借,他也会先借给别人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成人之美,是司马徽的一个习惯 。在平时的交往中,司马徽结识了庞德公、孟建、崔州平、诸葛亮、庞统等社会名士,熟悉他们每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性格 。司马徽在社会游历中,就因人而异、知人善任地把他们推荐了出去,助务诸葛亮等青年才俊去实现理想抱负 。

诸葛亮渴望有人慧眼识珠

诸葛亮在躲避战乱到荆州后,他最大的一个招牌声明就是经常自比为管仲和乐毅 。管仲和乐毅是什么人?管仲是帮助齐桓公称霸的国相,乐毅是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的将军 。诸葛亮口口声声地这么自喻,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华!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诸葛亮宣扬自己才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希望有人发现他、任用他 。然而,在乱世中各种信息是很闭塞的,各路枭雄们并没有很通畅的渠道找到需要谋士 。司马徽虽然是名隐士,但在社会上交际面广、影响力大,他的作用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

司马徽在了解了诸葛亮的为人、能力后,精心地为他选择了刘备为主公 。帮助刘备,在伦理上,刘备是汉室正统,符合诸葛亮志向;在时机上,刘备是落难之际,肯定会重用诸葛亮 。因此,司马徽及时地把内心也很着急的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结语

诸葛亮是有功名心的,但碍于文人要面子,不好自己毛遂自荐,就只好有劳司马徽他老人家了 。司马徽也非常热心,先后两次找上刘备的门,嘱咐刘备赶快会去请诸葛亮 。司马徽关心了他人、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的美名 。

其他网友观点

说起诸葛亮,那就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 。司马徽,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高人,当时人称“水镜先生”,善识人、荐人 。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和庞统,并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高兴坏了,表示希望能得到这二人的帮助,来达到自己“兴复汉室”的夙愿 。那么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随刘备走后,为何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而未得其时”?既然已知汉王朝大势已去 为何还要举荐自己的学生给刘备呢?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三国中的隐士和名流分类

第一种士人名流主动出山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士人纷纷出仕 寻求明主,为其出谋献策,建功立业 。如荀彧,郭嘉、程昱、戏志才等谋士出山辅佐曹操,统一河北和北方诸多州郡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郭嘉和荀彧为曹操手下顶级谋士

第二种隐士名声远播,隐居乡野,等待明主来求 。这其中以徐庶、诸葛亮、庞统为代表,此三人都是刘备所钦慕,并朝思暮想想要得到的人才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第三种真正看淡一切的高人隐士 。以庞德公和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代表,此二人为真正的隐士和高人 。荆州刘表数次请庞德公出山为官,庞德公每次都拒绝了,来表达自己愿以山水田园为伴,做一个安静的的隐士 。他们二人对世事局势看得很清,不愿在乱世入仕行走,但愿识人举贤,发掘人才,与名流交往,做一个真正做学问的高人隐士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真正的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那么“得其主,未得其时”如何解释呢?

 水镜先生早在诸葛亮追随刘备之时就已经说“得其主而不得其时” 。在那个时候,水镜先生就已经对天下之事了然于胸了,曹操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牢固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在人力、物力、财力、地域资源都远远高于刘备势力,其次孙权据守江东,经过父兄的打拼,孙权也是一方霸主 。这个有点像诸葛亮的《隆中对》,只能说水镜先生看清形势更早更深更准,所以水镜说的这个“时”,其实就是这个形势 。

水镜先生明知道局势如此可为什么还举荐诸葛亮到刘备身边呢?

一、前面说了三种隐士,诸葛亮是属于第二种隐士 。

水镜先生看出刘备乃当世英雄,虽一时没有大的成就,但刘备是“大汉皇叔”,素有仁义,且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独 。刘备手下有“万人敌”的关羽、张飞和赵云等武将,独缺一个能为其出谋划策的大才之人,恰诸葛亮才华横溢,智谋出众,刚好可以出山帮助刘备建功立业,所以向刘备举荐了卧龙孔明 。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三分天下之势

二、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匹千里马,而刘备就是伯乐 。

水镜先生最终说服诸葛亮去辅佐刘备,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不想让他真的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躬耕于南阳的村夫”,作为老师的他也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打心眼里不希望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就这样的被埋没,这或许就是做老师的最大心愿吧!


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

文章插图
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这就是水镜先生明知道天下大势,但还是举荐自己学生给刘备的原因了 。

对于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您是怎么觉得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