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口中的“边区造手榴弹”真的是只能炸成两半吗?
早期边区造手榴弹确实存在经常一炸只有两个破片的情况,不过这也是当时客观条件限制造成的 。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告别被服厂官复原位时,从后勤部长张万和那顺手拿走了200箱“边区造”手榴弹 。最可恶的是这家伙得了便宜还卖乖,居然吐槽“边区造”手榴弹太差,一炸就成两半,威力不如鬼子的“香瓜”手雷,把张万和气的够呛 。
不过李云龙那张嘴虽然毒了点,这话倒还真没说错,当时边区自己生产的手榴弹存在爆炸以后往往只能炸成两半,甚至只能在弹体上炸出一个窟窿,破片太少,杀伤力不足的情况 。
文章插图
【李云龙口中的“边区造手榴弹”真的是只能炸成两半吗?】比如说蒙阴地区八路军攻击伪军一处据点时,向碉堡内扔进去了十几枚“边区造”手榴弹 。结果在手榴弹爆炸以后,里面的伪军都没受伤,只是爆炸产生的烟雾太大,最后待不下去,被熏了出来 。
还有1942年鲁中扫荡时,几个地方干部被日军追击,无法逃脱,为了不当俘虏,于是抱在一起拉响“边区造”手榴弹自杀 。由于日军忙着扩大战果,见他们自杀以后也没检查,匆匆走了 。不想到了半夜几个干部纷纷醒来,原来“边区造”手榴弹威力太小,大家只是被震晕了而已 。
文章插图
出现这种情况,不是说边区在生产的手榴弹存在质量问题,而是因为条件所限,制造的手榴弹存在先天不足 。
在抗战时,由于国民政府的限制,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始终无法得到补给,八路军总部只能成立了军工部,在边区建立了军工厂,生产武器 。
但是当时国内工业底子本来就比较薄弱,八路军控制的地区又相对偏僻,工业水平更是糟糕 。所以各兵工厂的生产条件非常差,只有少量机床,其他设备都是自己土法铸造,原材料也只能通过民间收集或者缴获解决 。
这么一来,生产的产品就很有限了 。
文章插图
比如说当时大部分边区兵工厂无法生产子弹,只能收集旧弹壳复装弹头 。即使像陕甘宁边区这样条件好一些的地方,能够自己生产子弹,产量也是极低 。
而生产手榴弹的炸药也因为条件限制,初期也是完全无法自制,所以只能用比较原始的黑火药代替 。
黑火药的威力和现代炸药差距巨大,这边区自造的手榴弹,其威力自然也就没法和正规兵工厂的产品媲美 。
李云龙说一炸两半,就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还有爆炸了以后只能在弹体上炸一个洞的囧事,此外拉了不炸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
不过即使如此,因为当时武器紧张,所以这种威力不足的手榴弹还是大家抢着要的宝贵物资 。否则李云龙也不至于拉下脸,硬是挖来了两百箱 。
文章插图
另外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前线所需,边区兵工厂的技术人员还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改进产品 。
比如说,在1944年的时候,陕甘宁边区等根据地逐步掌握了硝化甘油的制备技术,手榴弹的威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而河北和山东的根据地,也通过在弹体上刻画锻破片凹槽的方式,增加手榴弹的破片数量 。
因此后期边区自造手榴弹的可靠新和杀伤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会子要是李云龙要是再说风凉话,估计张万和就真的要翻脸了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文章插图
图为边区造手榴弹
早期,由于制造手段所需要的钢材和火药在日本和国民党的封锁下很难获得,边区造手榴弹的质量确实不敢恭维 。
当年八路军的环境和形势十分恶劣,能生产出大量的手榴弹就已经十分难得,谁还会去管质量是否合格 。事实上,八路军有许多正规的你工厂都可以生产出性能和质量都不逊色于当时日本和国民政府的手榴弹,但是由于产量较低,边区造仍然占八路军编制主体 。
文章插图
区造手榴弹有很大的产量
在当时,由于枪支和弹药一天都处于紧缺状态,八路军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射击水平并不是很高 。在这种背景下,容易上手,威力巨大的手榴弹就成为了八路军战士杀伤日本军队的主要武器 。
而在同时,边区兵工厂还需要保证手榴弹的产量,质量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乃至于白送的手榴弹李云龙都要吐槽一番才肯收下,但是,相比使用磨平了膛线的步枪和紧缺的子弹去杀伤日本军队,这种边区造手榴弹有总比没有的好,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边区造手榴弹都是管够的 。
文章插图
手榴弹比步枪更容易上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后期,中国边区造手榴弹的质量和威力其实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不仅在外形上更加合理,可以在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碎片 。也在各种渠道的支援下获得了更高性能的火药和生产加工机器 。虽然在二战前期和中期被吐槽,但到了后期乃至于解放战争,边区造都是质量优秀威力巨大而且生产简易的主要武器 。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本号,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军武知识科普 。
其他网友观点咱老李口称的“边区造手榴弹”有时候表现真的不够给力,炸成两半的事儿有,炸开一条裂缝的事儿有,没炸开只是呲烟花的事儿,也有 。
抗战之前的中国国民政府曾经批量购买过德国M24系列的长柄手榴弹,在国内战争中被大量运用,杀伤力较大,于是在汉阳、济南、山西、巩县各地的国军兵工厂,纷纷推出仿制版,在抗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德国M24系列在老家德国于1924年定型,它的外壳是采用薄脆钢板冲压成型,里面填充的是TNT炸药,属于靠爆炸冲击波和少量弹片造成杀伤的进攻型手榴弹,但也可以加装刻有预制破片槽的铸铁弹套,变成靠大量散碎弹片造成杀伤的防御型手榴弹 。由于德国M24系列独特的木柄长把,使得它的空中运行轨迹既远又稳定,给对手带来很大麻烦 。文章插图
国军兵工厂仿制的德国M24系列手榴弹,水平则良莠不齐,山西、济南兵工厂采用的即是铸铁外壳和黑色火药,八路军的兵工厂前期由于缺乏设备、技术、原料和经验,所仿制出来的成品也大量使用黑火药和铸铁,即便这样也是前线部队的宝贝 。随着八路军兵员数量的不断扩大,八路军军级的正规兵工厂产量跟不上实战需要,各级边区兵工厂也就地取材,开展土法制造手榴弹的进程 。
文章插图
简易模具制造而成的铸铁式手榴弹,比起冲压钢板,设备投入这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敌人来扫荡了抱上模具就可以撤退,即便丢了也可以重新制作一套,但这种制作工艺就决定了弹壁厚薄不均,再加上黑色火药的局限性,使得文章开头时描述的那一幕幕成为现实——这种“边区造”手榴弹老是炸不响,炸响了往往杀伤力也不大 。
文章插图
到了后期,八路军兵工厂在旅德华人的帮助下,偷师掌握了钢制弹体的生产技术,在许多归国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在火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制造出了硫酸,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多款烈性炸药 。根据地不缺煤矿和铁矿等能源材料,这也是稳定生产的一大保障,打这时候开始,小日本的苦头就来了 。
文章插图
根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使用了3000万颗以上的手榴弹,其中八路军及其下属部队使用了800万颗,侵华战争中日本军人的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就得拜中国生产的手榴弹所赐 。
大显神威的黄崖洞兵工厂的“边区造”主要还是配备给八路军主力部队,像县大队、区小队、敌后武工队这些游击队员们,恐怕更多的还得使用简易版的各不挂名分厂制造的土法手榴弹,不仅仅是被李云龙诟病的铸铁,甚至石头、陶瓷也一样被广泛使用,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击敌寇的积极作用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蟹味菇炖鸡汤做法
- 波澜起伏中的澜字是什么意思
- 李云龙调任时要求带走张大彪,合理吗?
- 海的女儿中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发展应用趋势
- 虽在古文中的意思尽量全一些
- 松花粉做面膜怎么做呢
- 欲速则不达古文中的御是什么意思
- 余光中的寻李白作赏析
- 鱼缸中的水循环需要一直开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