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不是用文言文说话?如果不是,为什么会出现文言文?

绝大多数的古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用文言文说话的!

只是有读书人和有功名的官员,在特定的场合,才会用文言文说话,用以显示自己的才学地位或尊贵的身份 。

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落魄书生孔乙己,在排出九文铜钱后,买了一壶酒和一碟茴香豆,给周围的孩子们每人发了一粒,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于是乎孔乙己慌了,引经据典(论语.子罕)脱口而出:“多乎哉,不多也 。”,本来他下面还可以继续说一句文言文滴:吾亦不多矣!但是他害怕孩子们听不懂,接着向他索要茴香豆,于是只好说了一句白话俚语:我自己都已经不多了!

古时候能夠识文断字的文人书生不多,平常百姓能夠听懂“之乎者也亦焉哉”的如同凤毛麟角,所以古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会用文言文说话的!只是用于书写和阅读时用 。

【古人是不是用文言文说话?如果不是,为什么会出现文言文?】古时候的文人开始在兽骨上刻字,被称为甲骨文,后来又在打磨光洁的竹片上书写,被后人称为竹简,一片竹片上只能写很少的几个文字,如果不反复推敲、字字斟酌、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而是不知所云、下笔千言,其后果是很“沉重”的 。

有一句成语叫:汗牛充栋,非常能夠说明在古时候,之所以出现文言文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