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注射液药理与现代研究

【药物组成】鱼腥草提取物 。主要成分为含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 。
【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
1.抗病毒作用:本品1:20药液(0.1g生药/ml)能灭活甲3型流感病毒;本品1:10药液(0.2g生药/ml)能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和3型腺病毒 。
2.抗菌作用:本品体外抗菌实验表明,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淋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肠炎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
3.抗炎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明显抑制效应,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4.镇咳作用:舒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浆液分泌,祛痰镇咳 。
5.利尿作用:扩张肾动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尿液分泌 。
6.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外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升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及痰中溶菌酶活力,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 。
7.解热作用:显著抑制2,4一二硝基酚与菌苗所致家兔的发热现象 。
8.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静脉注射本品,LDso≥200g生药/ml(相当于人成人每日用药量的500倍) 。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有特殊气味,pH5.5~7.0.
【作用与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清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乳娥、肺痈、痰热咳喇、淋证、痈肿疮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胰腺炎、胆囊炎;泌尿道感染;其他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 。
【用法与用量】本品可直接静脉滴注,或用5%~10%葡萄糖注射(或0.9%氯化钠注射液)适量稀释后使用 。静脉滴注:每次50~100ml,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肌肉注射:每次2~4ml,一日1~2次,或遵医嘱 。本品7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儿童用量酌减 。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ml/支、10ml/支、50ml/瓶、100/瓶(1ml注射液相于新鲜鱼腥草2g) 。
【禁忌】对本类药品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
2.本品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未发现拮抗现象 。
3.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质量,所以使用前应对光检查,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
【不良反应】肌注时,偶见注射部位疼痛、红肿 。偶见过敏反应 。
【临床应用】
1.鱼腥草注射液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因其由注射用水配制而成,不含糖 。
2.鱼腥草注射液可使用超声雾化器,以鱼腥草注射液10~2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用水10ml配成雾化液(有哮喘的患者另加适量氨茶碱,痰多的病人另加适量透明质酸酶),通过口鼻吸入 。一日2~3次,每次15分钟 。
3.鱼腥草注射液在儿科用量很大,尤其是静脉滴注或超声雾化给药两种方法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剂量要根据年龄在成人剂量基础上的酌减,另一点是对幼儿不宜肌注给药 。
4.鱼腥草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尚未发现拮抗现象,对中、重度感染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比单独用药好,但要与抗生素分开使用,不要放在同一容器或输液瓶中,以防出现混浊、沉淀或化学反应 。
5.鱼腥草注射液过敏反应的表现主要是皮疹,多分布在双上肢、面部、胸腹部,大小如针帽,红色,伴有瘙痒 。患者一般情况好,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药疹渐渐自行消退 。个别患者过敏反应较重,出现荨麻疹,有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或休克,此时应立即停药,采取抢救措施,及时处理 。由于中药针剂过敏机制比较复杂,反应形式多样,又缺乏做皮试的统一方法,故国家未做这方面的要求,再加上过敏反应总的发生低,程度轻微,所以鱼腥草过敏病史的病人应禁用鱼腥草注射液 。
6.用鱼腥草注射液美容在我国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从机制和药理上看,鱼腥草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应该有一定美容护肤效果,因此可喷雾美容 。
【鱼腥草注射液药理与现代研究】7.静脉给药疗效显著高于肌注给药 。肌注产品用干燥鱼腥草为原料生产,有效成分含量低,肌注每日用量小,注射后吸收难,因而疗效受到影响 。用新鲜鱼腥草为原料生产静脉针剂,有效成分含量高,每日用药量可较大,且不存在吸收难的问题,因而疗效能充分显示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