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给大学生的生活待遇是怎样的?

真正的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尊重和尊严!

其他网友观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都是这样的 。

那时候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把大学称为"象牙塔",很美好的词汇 。

其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不叫考大学,叫"保送” 。由单位推荐上大学,政治第一 。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一直到整个八十年代是通过严格的高考选拔上大学 。

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不论哪种形式上的大学,国家"全包",包生活包分配 。那时考上大学就转户口,叫"吃国家粮"了 。每月发20元至50元不等的生活费和粮票,寒暑假也照发不误 。那时大学生基本花不着家长的钱 。另外,那时大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只要政治上不犯错误,学习孬好都能毕业,还都能分配到理想工作 。

但是,那时候上个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 。推荐自不必说,没有过硬关系只能做做上大学的梦 。刚恢复高考那几年,每村一年考上一个大中专生就不错了 。所以,那时考上大学叫"鲤鱼跳龙门" 。

其他网友观点

待遇很高,基本就是当时的干部待遇 。学费、伙食费基本全免,医疗也是公费 。助学金高的学生如果节省一点还可能有点零花钱,寒暑假可以从城里买些东西孝敬父母 。这是真实的历史 。

毕业后,这些大学生的工作由国家全包,全部都是国家干部待遇 。本科生转正后是行政22级,专科生是23级,这是很高的工资了 。当时正科级的工资也就是六七十块钱,19级左右 。大学毕业生在当时是奇缺人才,每年一个县也就分配来几个大学毕业生,真是供不应求 。

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就是干部身份,没有复杂的程序,组织部按规定分配干部岗位的工作,根本不需要考试 。所以,在当时只要考上了大学就是干部了,铁饭碗就端上了 。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从此就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了 。

【想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给大学生的生活待遇是怎样的?】和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当时的大学生也确实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人才 。当时的大学升学率不足3%,一个县每年也就考上几十个大学生,方圆几十里不一定有一个,谁家有个上大学的孩子真是光宗耀祖的事 。这些学生在中学刻苦学习,基础知识牢固,到了大学又刻苦学习专业,他们毕业后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正是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国家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专家,成为了国家栋梁 。实践证明,当时国家对他们的付出是正确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