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越老越黄?这些茅台冷知识你还不知道?

茅台作为白酒一哥,江湖上流传着许多传说,很多传着传着成了“真理”,今天笔者就给酒友们梳理关于茅台的冷知识,可不要再被误导了 。
茅台酒并非越老越黄
“茅台酒越老越黄,酒质就越好 。”看似很有道理的观点其实并不完全准确,不能片面的论断 。茅台酒的色泽变化,确实是与贮存时间相关,但这一变化过程非常复杂,酿酒原料(如高粱里的花青素)、制酒工艺里的“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微量成分(酯类、杂醇油或类黑精色素),以及储存时间等,都是酒液变色的因素 。
在复杂的酿造过程中以及漫长的贮存岁月里,茅台酒的色泽不断发生变化 。
茅台酒刚出厂时,颜色是微黄、近乎透明的;贮藏三五年,渐渐变成浅黄色;贮藏十几年,变成金黄色;贮藏几十年,变成琥珀金色;时间再久远一些,有可能露出微绿的色泽 。不过,很老年份的淡绿色茅台酒存世量非常少,普通人难得一见 。
500ml白酒不是1斤重
茅台酒有不同的规格,350ml到几十升的容量规格都有,但极为常见的还是500ml,看到500ml,不少酒友会下意识地认为其重量就是一斤,这其实是错觉!
这其中涉及到物理的知识,水的密度是1g/cm?,500ml水就是500g,确实是1斤重 。但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远低于水 。白酒是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其密度自然也没有水高 。
比如38度的白酒,密度约为0.951g/cm?,500ml重量是475g;53度的白酒,密度约为0.92 1g/cm?,500ml约为452g 。
茅台老酒兑新酒口感不一般
老酒比新酒的口感更醇厚,茅台酒更甚,对于一瓶经历岁月沉淀的茅台老酒来说,用新酒勾兑老酒,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老酒与新酒,珠联璧合,就变成了一瓶真正的琼浆玉液,能给你带来更为惊艳的体验 。
新酒兑老酒,能产生很好的碰撞,是因为新酒中含有较多羰基化合物,该物质沸点低,易挥发,具有协调香气释放,提高香气质量的作用 。同时,老酒贮存时间长,酒精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挥发,而新酒的酒精度较高,以一定比例兑到老酒里面,能让老酒更“有劲” 。
老酒与新酒的勾兑过程其实也非常简单:一般是根据个人口味随意调节新老酒的比例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则可以将储存10年以上的老茅台酒与新茅台酒按1:1比例自行勾兑,口感超乎想象 。
【茅台越老越黄?这些茅台冷知识你还不知道?】 茅台酒之所以香,是添加了特殊物质?
茅台酒确实很香,有“国色天香”的美誉,也不知怎的就传出了“茅台酒香是因为添加了特殊物质”的传言,非也非也 。
独特的微生物环境、独特的阴阳发酵工艺、独特的七次取酒工艺,正是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造就了香味香气的丰富丰满 。茅台酒含有香味香气物质1400种,其中361种对“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风格有明显贡献 。
至今,仍未发现茅台酒的主体香味物质,也就无从添加 。纵观酒类,其他酒品普遍存在的加浆降度、焦糖染色、橡木增香,而茅台酒“以酒勾酒”的独特魅力,决不添加其他香味香气物质 。
由于茅台酒不能添加制作,尤其香味难以复制,开瓶闻香幽雅程度、空杯留香持久程度,是一个重要的鉴别技巧 。
茅台内供酒比飞天茅台更好?
总能听到诸如“我有茅台内供酒的渠道,比飞天更好”的声音,小九提醒大家,遇上这样的说辞千万不要信 。早在2004年之时,茅台就对于内供酒做过一系列的声明,茅台从未销售过什么“内供酒”、“特 供酒”等,更不存在什么职工内部用酒之说 。
茅台确实会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定制茅台酒,但目前并不生产所谓内供酒、特 供酒 。凡是打着茅台内供酒幌子的人,十有八九是卖假酒 。
想要喝比飞天品质更好的茅台酒也简单,精品茅台、15年茅台酒、30年茅台酒、50年茅台酒等,都比酒质是普茅的飞天品质高,只是价格不菲 。
民间有一种说法,五年出厂的飞天茅台酒,其实也只是“半成品”,后一环节就是消费者的酒柜,贮存三五年口感更佳,是一种相对实惠的品饮方式 。
每批次茅台酒味道不完全相同
相同年份的茅台酒质量相同,香气与口感完全一致?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 。因为即使是同一年,环境、酿酒师等外在因素还是会对酒的风味有一定影响的 。
酒的品质与发酵温度、湿度、大曲与高粱的比例、搅拌的均匀度、烤酒的温度、烤酒的时间等诸多因素相关 。这些酿酒条件只要稍有变化,都会导致每一批次酒的风味有细微的差异 。
另外,勾调师不同,勾调出来的酒会有一定的差异 。即使是同一位勾调师,每次勾调出来的酒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
尽管茅台的盘勾技术已经很成熟,基酒样品趋于统一,每个批次的茅台酒出厂之前,除了色谱分析,都会有国家品酒师等一批专家进行集体品评,只有达到“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的品质标准,通过“风味品质稳定性评价体系”,才能包装出厂 。但这样也难以保证,每一批次的酒风味完全一致 。
同时,每个人的存酒方式不一样,受光照、通风、挥发的影响,时间长了,口感也会有少许差别 。
来源:酒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