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泻白散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粳米一撮 。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食前温服 。
【方歌速记歌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
【功用】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
【主治】肺热喘咳证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
【加减】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 。
【方论】本方为肺有伏火郁热而设 。肺热喘咳,治当清泄肺热,平喘止咳 。方中桑白皮甘寒人肺,清肺热泻肺气而平喘咳,凡肺中“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药品化义》卷六) 。桑白皮气薄质液,不燥不刚,虽泻肺而不伤肺,用为君药 。地骨皮甘淡而寒,归肺、肾经,助君药泻肺中伏火,且有养阴之功 。《本草备要》卷二曰:“地骨皮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 。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 。”君臣相合,清泻肺火,以复肺气之肃降 。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培土生金,扶正祛邪,且藉其甘缓之性,既可使君臣清热之力缓留于上,又可使其泻肺之力缓行于下,用为佐使 。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 。
本方配伍特点在于其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乃针对小儿“稚阴”素质,兼顾肺为娇脏而立法用药 。方取桑白皮、地骨皮较为平和之品,而避芩、连之苦燥伤阴,且有粳米、甘草养胃益肺,使金清气肃,以平喘咳,有标本兼顾之妙 。
现代的药理研究证明: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实验证明其所含甜菜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略相当于合成解热镇痛药,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实验证明:桑白皮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降压,同时增加肾血流量而利尿消肿,且具有抗炎、抗菌、祛痰止咳作用 。
【医论】本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原治小儿肺感,气急喘咳 。后世医家根据本方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之功,其临床应用范围又有所扩展 。例如,《斑论萃英》用于治疗肺热目黄,口不吮乳,喘嗽 。《保婴撮要》卷十三用于治疗肺经有热生疮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用于治疗肺火,皮肤蒸热,洒浙寒热,日哺尤甚,喘嗽气急 。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喘咳,或虚寒性咳嗽,不宜使用本方 。
在本方基础上,加减药味而衍化的同名异方较多 。例如,南宋·严用和《济生方》卷二方,即本方去粳米,加桔梗、半夏、瓜蒌子、升麻、杏仁生姜而成,兼可化痰宽胸润肠,治疗肺脏实热,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 。元·朱震享《脉因证治》卷中方,即本方去粳米,加青皮、五味、茯苓、杏仁、半夏、桔梗、生姜,治疗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喘呕逆 。明·陶华《痈疽验方》,为本方去粳米,加贝母、紫菀、桔梗、当归、瓜蒌仁、生姜而成,主治肺痈 。万全《幼科发挥》卷四方,即本方去粳米,加桔梗、陈皮,治疗小儿肺热证 。芮经《杏苑生春》
卷三方,系本方去粳米,加麦冬,则兼可养阴清热,治疗肺热证 。孙文胤《丹台玉案》卷三方,在上方的基础上再加五味子、天冬、贝母,治疗肺经发热 。清·秦景明《证因脉治》卷三方,乃本方去粳米,加荆芥穗、防风、柴胡、葛根,兼可疏风解表,治疗外感嗽血,表邪外束,身发寒热,咳嗽带血,热邪内伏者 。张璐《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即本方加竹叶而成,治疗肺热咳嗽,手足心热 。张琰《种痘新书》卷十二方,即本方去粳米,加淡竹叶、灯心、马兜铃而成,治疗麻疹咳嗽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即本方加人参、茯苓、知母、黄芩,治疗晨嗽 。王清源《医方简义》卷二方,即本方加知母而成,治疗肺火喘咳者 。以上诸方均进一步发展了钱氏泻白散的立法配伍用药及其适应证,同时也充分说明钱氏泻白散对后世医家影响之深远 。
肺主气,其气宜清肃下降,则一身之气顺行 。若肺有伏火郁热,则肺气壅实,气逆不降而发为喘咳,甚则气急 。肺合皮毛,肺中伏火郁蒸,故见皮肤蒸热 。伏热伤于阴分,故其发热以日晡为甚 。舌质红、脉细数,皆肺热阴伤之症 。
本方为肺热喘咳证设 。临床以喘咳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辨证属肺伏火郁热者 。
本方以桑白皮为君,是因本方证为肺中伏火郁热,致肺气壅盛,肺失宣肃 。用桑白皮清泻肺热而利肺气,使肺气宣降有序 。且《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四日“桑白皮质液而昧辛以泻肺” 。可见,桑白皮不仅可以清泻肺热,平喘止咳,而善治肺中伏火,肺气壅盛,而且质润不燥,泻肺气而不伤娇脏,尤适于小儿稚阴之体,故用为君药 。
钱氏曰本方主治“小儿肺盛”;《医方集解·泻火之剂》用本方治疗“肺火”,其临床表现一般有“皮肤蒸热,洒浙恶寒,日晡尤甚,喘嗽气息”等 。本方证喘嗽是肺热而肺气上逆所致,与闭郁咳喘、气急鼻扇的壅寒痰阴有轻重之别,本方证的病机特点在于肺热不著阴伤亦轻 。
【方论】
(1)吴昆:“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 。肺若气上逆,故喘满;上焦有火,故气急 。此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也 。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佐以地骨之泻肾者,实则泻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虚则补其母也 。此云虚实者,正气虚而邪气实也 。又曰:地骨皮之轻,可使入使;生甘草之平,可使泻气,故名以泻白 。白,肺之色也 。”《医方考》卷二)
(2)汪昂:“此手太阴药也 。桑白皮甘益元气之不足,辛泻肺气之有余,除痰止咳;地骨皮寒演肺中之伏火,淡泄肝肾之虚热,凉血退蒸;甘草演火而益脾,粳米清肺而补胃,并能泻热从小便出 。肺主西方,故曰演白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3)季楚重:“君以桑白皮,质液而味辛,液以润燥,辛以泻肺 。臣以地骨皮,质轻而性寒,轻以去实,寒以胜热 。甘草生用泻火,佐桑皮、地骨皮泻肺实,使金清气肃而喘嗽可平,较之黄芩、知母苦寒伤胃者远矣 。夫火热伤气,救肺之治有三;实热伤肺,用白虎汤以治其标;虚火刑金,用生脉散以治其本;若夫正气不伤,郁火又甚,则泻白散之清肺调中,标本兼治,又补二方之不及也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四)
(4)王子接:“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 。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 。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无伤于娇脏 。第用其所欲,又何复其所苦?盖喘咳面肿,气壅热于上,治节不行,是肺气逆也 。”《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然肺虚气逆,又非大苦大寒如芩、栀、柏辈所宜,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 。淮南昌枕中记载,西河女子用地骨皮为服食,则知泄气而仍有补益之功,使以甘草、粳米,缓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非谓肺虚而补之米也 。”(《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5)费伯雄:“肺金有火,则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洒浙寒热,而咳嗽喘气 。演肺火而补脾胃,则又顾母法也 。若加黄连,反失立方之旨 。”(《医方论》卷四)
【泻白散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6)张山雷:“此为肺火郁结,窒寒不降,上气喘急之良方 。桑白、地骨,清泄郁热,润肺之燥,以复其顺降之常惟内热上扰,燥渴舌绛者为宜 。若外感寒邪,抑遏肺气,鼻寒流涕,咳嗽不爽,治宜疏泄外风,开展肺闭者,误用是方,清凉抑降,则更增其壅矣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
推荐阅读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花店买的花束怎么养 鲜花怎么保鲜
-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审美品味
-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交易经常赔钱还赔的很厉害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中国邮政银行什么时候成立的
- 为什么日漫的结局大多让人累觉不爱
- 物种间捕食和寄生关系的形成是怎样的
- 老人气短 多种疾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