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茯苓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防己茯苓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防己9克 , 黄芪6克 , 桂枝9克 , 茯苓18克 , 甘草6克 。
【用法用量】水煎服 , 每日1剂 , 分早晚2次服 。
【方歌速记歌诀】
防己茯苓金匮方 , 桂枝黄芪和甘草 ,
温阳健脾兼利水 , 皮水水肿阳虚尝 。
【功用】益气通阳 , 利水消肿 。
【主治】皮水 , 四肢浮肿 , 嗜睡 , 其腹如鼓 , 不恶风 , 不渴 , 脉浮者;肝硬化、心衰、慢性肾炎引起腹水浮肿者;以及四肢筋脉跳动 , 肌肉震颤者 。
【加减】若脾虚重者 , 加党参以益气健脾;肾阳虚者 , 加附子、仙灵脾以温壮肾阳;水湿较重者 , 加泽泻、猪苓以增强利水
渗湿之功 。
【方论】本方主治脾虚失运 , 水湿潴留于四肢皮中而致皮水 。方中茯苓渗湿利水以消肿 , 健脾扶正以杜生湿之源 , 一药二用 , 标本兼顾 , 防己走表 , 通腠理 , 去水湿 , “利大小便 , 主水肿 , 通行十二经”(《本草纲目》卷三) , 助茯苓利水消肿 , 共为君药、桂枝通阳化气行水 , 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 为臣药 。黄芪益气健脾 , 且可补卫实表 , 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 , 为使药 。其中茯苓配桂枝 , 一温一利 , 通阳化气利水之力更强;桂枝配黄芪 , 通阳行痹 , 振奋卫阳 , 使肌表皮中之水湿易散;黄芪、甘草、茯苓三药配伍 , 健脾益气 , 使脾之运化有力 , 水湿不再停留 , 为治病求本之图 。诸药合用 , 则脾气健 , 水湿散 , 共奏益气通阳 , 利水消肿之功 。
【医论】本方主治皮水证 。皮水为病 , 多由水肿实证迁延失治 , 日久损及脾阳 , 或因劳倦伤脾 , 脾虚运化无权 , 阳虚不能制水 , 以致水湿停聚而成 。脾主四肢、肌肉 , 水气外溢 , 潴留于四肢皮中而出现四肢浮肿 , 肢体沉重疼痛 。四肢聂聂动者 , 形容四肢肌肉肿处脂动如风吹树叶样轻微而动 。前人根据其证型推断 , 当有“脉亦浮 , 外证跗肿 , 按之没指 , 不恶风 , 其腹如鼓不渴”等症状 。
本方现代多用于肾病综合征、关节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子痫、营养不良性水肿、心源性浮肿等属脾虚失运、水湿潴留四肢皮中者 。若皮水病人而内有郁热者 , 不宜应用本方 。里水证 , 一身面目黄肿 , 其脉沉者 , 不宜应用本方 。
【验案】
(1)某男 , 28岁 。病浮肿1年 , 时轻时重 , 用过西药 , 也用过中药健脾、温肾、发汗、利尿法等 , 效果不明显 。会诊时 , 全身浮肿 , 腹大腰粗 , 小便短黄 , 脉象弦滑 , 舌质嫩红 , 苔薄白 , 没有脾肾阳虚的证候 。进一步观察 , 腹大按之不坚 , 叩之不
实 , 胸膈不闷 , 能食 , 食后不作胀 , 大便每天1次 , 很少矢气 , 说明不在里而在肌表 。考虑到《金匮要略》所说:“风水”和“皮水” , 这两个证候都是在肌表 , 但风水有外感风寒症状 , 皮水则否 。所以不采用麻黄加术汤和越婢加术汤发汗 , 而用防己茯苓汤行气利尿 。汉防己、生黄芪、带皮苓各15克 , 桂枝6克 , 炙甘草3克 , 生姜2片 , 红枣3枚 。服2剂后 , 小便渐增 , 即以原方加减 , 半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谦斋医学讲稿》) 。
(2)某男 , 6岁 。患肾炎已4个多月 , 面色苍白 , 四肢浮肿 , 精神疲倦 , 汗出恶风 , 食纳不佳 , 小便短少(化验室检查:红细胞0~1 , 白细胞0~3 , 蛋白+++) , 舌质胖淡 , 脉缓无力 。此脾气虚弱 , 卫阳不振之故 。宜振奋卫阳 , 健脾制水为治 。用防己茯苓汤加味:防己6克 , 茯苓10克 , 黄芪6克 , 桂枝5克 , 甘草2克 , 白术6克 , 陈皮3克 。服5剂 , 食欲稍好 , 小便增加 , 再服5剂 , 浮肿消退 , 精神好转(小便化验:蛋白+) 。后用参苓白术散加芡实、黑豆、粳米 , 共研细末 , 加糖和匀 , 蒸熟作健脾糕常服 。半年后 , 据其家长云:患儿小便经多次化验正常 , 已恢复健康上学(《金匮要略浅述》)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补阳还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程钟龄蠲痹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银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菊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秦艽天麻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茵陈术附汤的作用功效
- 银耳红枣鸡汤的做法(热菜菜谱)
- 经常喝汤有什么好处?榴莲壳煲汤怎么做
- 酸菜粉丝丸子汤的做法(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