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增液汤的作用功效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
【配方组成】玄参一两麦冬八钱连心细生地八钱
【用法】水八杯 , 煮取三杯 , 口干则与饮 , 令尽 , 不便 , 再作服 。
【作用与功效】滋阴增液 。
【主治】阳明温病 , 数日不大便 , 其人阴素虚 , 不可行承气者 。
阳明温病 , 下后二三日 , 下证复现 , 脉不甚沉 , 或沉而无力 。
下后数日热不退 , 或退不尽 , 口燥咽干 , 舌苔干黑 , 或金黄色 , 脉沉而弱者 。
【方解】本证因邪热耗损津液 , 阴亏液涸 , 不能濡润所致 , 故重用玄参咸寒滋阴润燥清热 , 生地甘苦寒清热养阴 , 麦冬甘寒滋养肺胃 , 三药咸甘苦寒 , 养阴增液清热 , 故为“咸寒苦甘法” 。
【验案精选】
(一)口鼻咽喉疾病
1.化脓性扁桃体炎何某男 , 8岁 , 1997年10月7日初诊 , 因高热伴咽痛、咳嗽1天来诊 。体检:T39.8℃ , 咽充血(+++) , 双扁桃体Ⅰ度肿大 , 有脓点 , 心率110次/分 , 律齐 , 双肺未闻及啰音 , 舌红、苔黄 , 脉细数 。西医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 , 辨证为肺胃热盛 , 治以清热解毒 。处方:连翘、银花、芦根、石膏各15g , 黄芩、荆芥、桔梗各10g , 牛蒡子、薄荷各6g , 2剂 。二诊:仍发热不退口干咽燥 , 大便3天未解 , 原方加玄参、麦冬、生地各20g , 丹皮、赤芍各15g , 2剂 。三诊:诉服药后泻下大便数次 , 旋即体温
渐降 , 咽痛明显减轻 。复诊时T37.2℃再进2剂诸症悉除 。[何建宇.增液汤临床活用.江西中医药 , 2002 , 33(2):26] 。
2.慢性咽炎冯某 , 男 , 49岁 , 1994年7月12日诊 。咽部痒痛 , 异物感2年余 。口干咽燥、大便不干 。其咽部稍红 ,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 舌淡苔薄白 , 脉细 , 恙由肺胃阴亏 , 津不上承 , 热结咽喉而致 。处方:玄参30g , 生地10g , 麦冬30g , 桔梗9g , 蝉蜕6g , 生甘草6g 。6剂后 , 咽痛及异物感减轻 , 继服9剂 , 诸恙告痊 。又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 病未再发 。[于建军 , 耿杰.增液汤应用举隅.山东中医杂志 , 1999 , 14(10):444] 。
3.口腔溃疡谢某某 , 男 , 35岁 。1990年8月20日初诊 。患者口舌糜烂半年余 。口干舌燥 , 入夜灼痛 , 睡寐不宁 , 渴欲饮水 , 但喜热饮 。屡经西药医治罔效 。某乡医见其口疮 , 口干渴饮灼痛 , 以为胃经火毒上攻所致 , 投服白虎合黄连解毒汤 , 药后口燥更甚 , 夜不得眠 , 灼痛益剧 , 求诊于余 。诊见:齿龈舌面咽喉等多处溃疡 , 但不甚红 , 不流脓血 , 无口臭 。面常烘热 , 腰膝酸软 , 口渴但不欲多饮 。舌红无苔 , 脉细数无力 。此乃肾阴亏损 , 虚火内炽 , 误服苦寒 , 重伤其阴 , 迫使下焦虚火上越所致 。药用:生地、玄参各30g , 麦冬20g , 肉桂3g冲服 。服6剂后诸症大减 , 续服6剂后诸症消失 。[谢慧明.增液汤治口齿疾病举隅.中国临床医生 , 1992 , (12):55] 。
4.颌下腺炎张某 , 男 , 52岁 , 左颌下区肿胀3年 , 食时胀疼 , 食后渐行消退 , 无何不适 , 就诊前1个月自觉胀疼明显 , 包块增大 。检查:左颌下腺导管口红肿 , 挤压颌下腺导管口溢出少量黏稠性分泌物 , 双手扪诊 , 左颌下腺质地韧、压疼 , 活动度低 , 摄咬颌片见左颌下腺导管有阳性结石约6mmx2mmx2mm , 即给予方药(玄参、麦冬、生地、乌梅、生白芍、陈皮、金钱草、海金砂) 治疗 , 服2疗程后排出8mmx2mmx2mm结石 , 症状消失 。继续服药2疗程(10天)后摄咬颌片 , 左颌下腺导管未见结石影 , 导管口无红肿 , 分泌物清亮 , 颌下腺质地变软 , 至今未见复发 。[陆守昌.增液汤治疗颌下腺炎18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1997 , 14(3):37-38] 。
5.剥脱性唇炎谢某 , 男 , 12岁 , 1988年11月13日初诊 。口唇及其周围皮肤干燥、灼痛半年 , 曾内服抗生素、维生素及扑尔敏等 , 外涂肤轻松软膏 , 均无效验 。查见上、下唇及其周围皮肤色暗红 , 下唇干燥 ,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 扁桃体呈Ⅰ度肿大 。此属脾胃积热上冲 , 外受风邪侵袭所致 。处方:生石膏15g , 栀子6g , 藿香6g , 防风6g , 生地10g , 玄参10g , 麦冬6g , 甘草3g , 加桔梗、浙贝各6g , 服3剂 , 病损面积缩小 , 干裂灼痛明显减轻 , 继服3剂 , 诸症消失 , 随访5年未复发 。[乔鸿儒 , 李卫莉 , 尹强.泻黄散合增液汤治疗剥脱性唇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 , 19(7):65] 。
6.鼻衄李某某 , 男 , 47岁 , 农民 , 1986年11月13日初诊 。患者从
1983年3月以来经常发生鼻衄 , 每月发生2、3次 , 鼻衄时自用棉花团堵塞鼻孔即可止血 , 近年余加重每月发生10多次 , 甚则洗脸、喷嚏时即鼻衄不止 , 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 , 颇以为苦 。昨日晨起洗脸时左侧鼻孔出血不止 , 用棉团填塞两鼻孔则有时血溢口中 , 口鼻俱出 。.患者形体瘦弱 , 面色无华 , 平素头晕耳鸣 , 心悸多梦 , 腰膝痿软口燥咽干 , 大便干结 , 小便黄赤 , 舌淡红无苔 , 脉细无力 。辨证为肾阴亏虚 , 虚火上炎 , 迫血妄行 。治宜滋阴降火 , 凉血止血 。处方:生地40g , 玄参25g、麦冬30g , 水煎服 , 2剂 。患者归家后视药包甚小 , 将2剂合二并一起煎之 , 均2次服完 , 药后鼻衄遂止 。心悸头晕等症减轻 , 大便通畅 , 精神转佳 , 原方继投3剂药后诸症悉平鼻衄未发 。半年后患者来医院云:病愈后未复发 。[孙延昭.增液汤在鼻衄中的运用.黑龙江中医药 , 1989 , (1):44] 。
(二)支气管肺炎
吴某 , 女 , 45岁 , 1997年7月18日初诊 , 因发热、咳嗽、痰黄3天来诊曾服先锋霉素、咳特灵等症状未见好转 , 咽痛咽痒 , 咳嗽剧烈 , 整夜不能安睡 , 咯痰黄稠 , 口干多饮 , 大便干结 。体检:T38.8℃ , 咽充血(++) , 心率110次/分 , 律整 , 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 , 舌尖、边红 , 苔黄 , 脉细数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4x109/L , 中性粒细胞0.76 , 淋巴细胞0.24 , 胸透:双肺纹理增粗中、下肺有少量斑片状影 。西医拟诊为支气管肺炎 , 辨证属痰热郁肺 , 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处方:黄芩、连翘、前胡各15g , 桔梗、百部、北杏仁、荆芥各10g , 鱼腥草、桑白皮各25g , 2剂 。二诊病人诉发热退、咽痛消失 , 但仍咳嗽剧烈、痰黏难咯、夜不能寐、大便难 。此乃热伤肺津 , 肺失肃降 。原方加人玄参、麦冬、生地各25g , 川贝10g , 再进2剂 , 即觉痰稀易咯 , 大便通畅 , 咳嗽缓解 。[何建宇.增液汤临床活用.江西中医药 , 2002 , 33(2):26] 。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脘灼热徐某 , 女 , 83岁 。1999年8月28日初诊 。自诉胃脘灼热不适感反复1个月余 , 伴口干 , 头晕乏力 , 夜寐欠佳 , 纳食少 , 大便结 , 小便调 。舌质红 , 苔少 , 脉弦细 。前医以四君子汤加黄连、蒲公英、制大黄等6剂 , 除大便结减轻外 , 余症无好转 。证属胃阴不足 , 治拟滋阴清热 , 润燥通便 。予增液汤加味:炒生地20g , 玄参10g , 麦冬、北沙参各10g , 石斛10g , 当归10g , 炒白芍15g , 柏子仁15g , 制大黄10g , 佛手5g , 夜交藤20g , 太子参15g 。服2剂后 , 胃脘灼热不适感明显减轻 , 精神睡眠好转 , 二便正常 。效不更方 , 续服4剂 , 诸症消失 。[舒小平.增液汤临床应用举隅.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2011 , 13(6):470] 。
2.糜烂性胃炎梁某 , 男 , 31岁 , 1998年4月12日因胃脘部胀痛2年余就诊 。症见胃脘胀痛 , 逢食面条等碱性之品痛剧 , 消瘦乏力 , 口干苦 , 纳呆 , 寐尚可 , 大便秘结 , 小便黄 。行上消化道X光钡餐透视 , 诊为糜烂性胃炎 。既往慢性荨麻疹病史5年余 。诉全身风疹块以头皮、胸腹、四肢为主 , 夜长昼消 , 寒重热轻 。舌质红 , 苔中根薄黄腻 , 脉细滑 。证属阴液不足 , 湿热内滞 。治宜滋补阴液 , 除湿行滞 。投增液汤合平胃散加味:玄参15g , 麦冬15g , 生地黄15g , 陈皮12g , 苍术15g , 厚朴12g , 甘草3g , 乌梅10g , 白蔻仁10g , 薏苡仁30g , 绿豆30g , 竹叶12g 。服药1周后 , 惟大便仍秘结外 , 余症稍减 , 以上方去绿豆加女贞子30g 。20天后 , 大便正常 , 余症大减 。以上方为主方加减 , 时或与三仁汤化裁交替治疗至该年底 , 胃痛除 , 纳可 , 体重增加5kg 。风疹块已消 , 慢性荨麻疹竟获痊愈 。为巩固疗效 , 仍以增液汤合平胃散酌加二至丸、导赤散或当归、薏苡仁、大腹皮、牡丹皮、蝉蜕、绿豆等药与归芍香砂六君子汤间断治疗半年后停药至今 , 未复发 。[李广文.增液汤合平胃散治验举隅.河南中医 , 2002 , 22(1):45] 。
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陈某 , 男 , 30岁 , 1997年4月24日初诊 , 病者既往有胃脘痛病史多年 。曾做胃镜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平素每因情绪不佳而症状加剧 , 每次发作时胃脘灼痛、吞酸嘈杂 , 口干咽燥 , 每次发作服丹栀逍遥散加味 , 可以缓解 。近2周胃脘痛再次发作 , 服上方未见好转而来诊 。诉胃脘部疼痛 , 口干不欲饮 , 大便秘结 , 3~5天一解 , 饥不欲食 , 心烦 , 舌红干、脉弦细 。西医拟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辨证为胃阴虚胃痛 , 治以养阴和胃、缓急止痛 。处方:玄参、麦冬、生地、淮山药各20g , 麦芽、石斛、玉竹、元胡、知母各15g , 白芍30g , 炙甘草3g , 2剂 。二诊胃脘痛明显改善 , 胃纳好转 , 大便通畅 。再进3剂 , 症状基本消失 , 随后继以益胃汤常服调理 , 随访半年 , 未见发作 。[何建宇.增液汤临床活用.江西中医药 , 2002 , 33(2):26] 。
4.便秘患者 , 女 , 32岁 , 农民 , 于1999年8月15日就诊 。诉4年前出现腹胀痛不舒 , 常口苦口干伴口臭 , 继则大便不畅 , 干结难解 , 解出大便如颗粒状 , 常需1周方解出1次 , 情绪急躁易怒 , 近日来大便难解尤剧 , 腹胀尤甚 , 而来就诊 。现面黄略带浮红 , 脉弦数 , 苔薄黄 。证属热秘 。肠胃积热 , 耗伤津液 , 腑气不通 , 以致便秘 。治以清热、润肠、通便 。处方:生地黄15g , 玄参10g , 麦冬10g , 当归15g , 白芍15g , 制首乌15g , 全瓜蒌12g , 火麻仁10g , 郁李仁10g , 炒枳壳10g , 制大黄10g(后下) 。7剂 。忌辛辣食品 , 多吃蔬菜 , 多喝水 。二诊:药后腹胀减轻 , 面色仍黄 , 大便较前通畅 , 3~4日解1次 , 便略软 , 仍不通畅 , 口干口苦略减 。原方减制首乌、谷麦芽 , 加佩兰10g 。7剂 , 医嘱如前 。三诊:大便每天1次 , 但仍不通畅 , 口干口苦已除 , 胃纳渐增 , 苔薄 , 脉弦 , 仍以理气通便 。原方继服7剂 。四诊:面色由萎黄转红润 , 胃纳渐增 , 腹胀口臭已除 , 大便亦渐正常 , 便软成形 , 再以前方出入 。原方加淮小麦30g , 佛手片6g , 玫瑰花3g , 14剂 。医嘱:忌辛辣食物 , 勿动怒 ,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习惯 , 5月后随访排便正常 , 未复发 。[傅慧强 , 操亮.杨少山用增液汤治疗习惯性便秘验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 2002 , 26(1):35-36] 。
5.黄疸(胆结石)吴某 , 女 , 71岁 。1998年9月17日初诊 。身目尿黄4天 , 伴发热 , 恶心 , 右上腹胀痛 , 纳呆 , 大便5天未行 , 舌质红绛无苔 , 脉细数 。查体:体温38.5℃ , 皮肤巩膜黄染 , 浅表淋巴结未及 , 心肺听诊无异常 , 腹平软 , 可及肿大的胆囊 , 墨菲征阳性 , 肝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WBC35.6x 10'/L , N 0.92 , L 0.8 。肝功能检查:总胆肝素167.5pmol/L , 谷丙转氨酶82/L , HBsAg(-)。B超示:胆总管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胆囊内泥沙样结石 。中医诊断黄疸 , 辨证为阴亏热结 , 治法宜滋阴增液 , 泄热通便 。方用增液汤加味:炒生地30g , 玄参15g , 麦冬10g ,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 制玉竹10g , 石斛10g , 制大黄15g , 瓜蒌仁15g , 金钱草30g , 生鸡内金5g , 忍冬藤15g , 蒲公英15g , 连翘10g , 4剂 。因其发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 , 故同时予洁霉素、灭滴灵抗炎及能量支持4天 。二诊:热退 , 黄疸、腹胀痛稍减 , 偶感恶心 , 纳少 , 大便已通 , 舌质红 , 苔光 , 脉细 。上方去连翘、忍冬藤、蒲公英 , 加海金沙15g , 茵陈15g , 地龙10g , 姜半夏10g , 炒麦芽15g , 6剂后 , 身目尿黄明显消退 , 腹痛已止 。复查B超示:胆总管结石已消失 , 胆囊内泥沙样结石伴炎症 。再以上方加减 , 续服11剂 , 黄疸消退 , 肝功能复查正常 。[舒小平.增液汤临床应用举隅.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2011 , 13(6):470](四)内分泌疾病
1.糖尿病薛某 , 女 , 46岁 , 工人 。初诊:起病1月余 , 多食善饥 , 烦渴多饮 , 饮亦不解 , 小便频数 , 大便干结 , 二三日一行 , 形体日渐消瘦 , 精神疲惫 , 夜寐多梦 , 舌边尖红 , 脉虚数 。化验检查:尿糖(+++) , 空腹血糖210mg% , 因服D860出现胃肠道反应 , 换用中药 。证属肺胃积热 , 津液亏耗 , 阴虚火旺 , 治宜滋阴降火 , 生津润燥 , 方药:玄参、生地各15g , 麦冬12g , 知母、天花粉各10g , 生石膏18g , 黄精30g 。服7剂后 , 口渴饥饿感减轻 , 小便转清 , 继服7剂 , 自觉病去大半 , 精神好转 , 方中去石膏加生黄芪 , 益其气更增其液 , 又服15剂 , 尿糖转阴 , 空腹血糖已降至120mg% , 后以消渴丸善后 。[吴干银.增液汤的临床应用.陕西中医 , 1987 , 8(9):416-417]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乐某 , 女 , 32岁 , 工人 。4年前确诊为甲亢 , 用抗甲状腺药物治愈 。近1月来因心情不舒 , 致旧病复发 , 自觉心慌、烦躁 ,
善怒 , 多汗 , 口干 , 消瘦 , 乏力 , 夜寐不安 , 多梦 , 舌红苔薄 , 脉细数 。一般检查:眼球突出不明显 , 双侧甲状腺轻度肿大 , 心率102次/分 , 手颤(+) , 化验检查:T32.8mg/ml , T/18.7pg% , 诊断甲亢 , 患者要求服用中药治疗 。辨证为肝肾阴虚 , 心肾不交 , 阴虚阳亢 。治宜滋阴潜阳 , 清心宁神 。方药:玄参、生地、首乌、夏枯草、合欢皮各15g , 麦冬、枸杞子各10g , 生白芍、钩藤(后下)、丹参各12g , 生牡蛎(先下)30g , 服15剂后 , 心慌减轻 , 手颤消失 , 心率降至84次/分 , 原方化裁服15剂后 , 诸症好转 , T3、T4恢复正常 。[吴干银.增液汤的临床应用.陕西中医 , 1987 , 8(9):416-417](五)皮科疾病
1.痤疮徐某某 , 女 , 24岁 。1990年8月6日诊 。患者2年前开始在额部出现红色的小疙瘩 , 继而向颊、颏部扩展 , 形成脓疱及囊肿 , 痒痛相兼 , 排出脓液后形成瘢痕 , 缠绵不断 , 屡治不愈 , 伴有五心烦热 , 大便干结难解 , 口干咽燥等症 。检查:面部除见密集之红色皮疹外 , 还可见到脓疱、囊肿、部分萎缩性瘢痕 , 皮脂溢出明显 , 舌红少津 , 脉细数 。此乃阴液不足 , 虚火内生 , 上炎颜面 , 蕴蒸肌肤而成 , 临床诊断为面部座疮 。治宜养阴清热 , 消肿散结 。予增液汤加味:玄参45g , 生地30g , 麦冬30g , 天花粉30g , 半枝莲15g , 生山楂20g , 白花蛇舌草30g , 水煎服 , 每日2次 。嘱病人连服10剂 , 红疹全部消失 , 脓疱及囊肿消退 。1年后随访 , 未见萌发 。[王道俊 , 张宏俊.加味增液汤治疗座疮.湖南中医杂志 , 1992 , (1):39] 。
2.皮肤瘙痒李某 , 男 , 70岁 , 皮肤瘙痒1月余 。诊见全身皮肤干燥 , 遍布抓痕 , 甚至搔抓后呈苔癣样改变 , 皮肤脱屑 , 伴口干心悸 , 失眠多梦 , 舌红少津 , 脉细 。中医诊断:风瘙痒 。证属阴液亏虚 , 生风生燥 , 治以增液润燥 , 祛风止痒 。处方:玄参、麦冬各30g , 生地20g , 牡丹皮、薄荷、荆芥各15g , 当归、刺蒺藜、蝉蜕、甘草各6g , 百合、石斛各10g , 珍珠母、煅龙骨各30g , 水煎服 , 每日1剂 。并嘱忌烟酒发物 , 内衣要柔软宽松 , 宜棉丝织品 。服药2周后 , 皮肤瘙痒缓解 , 继发性皮损减轻 。继服1周后 , 皮肤瘙痒消失 , 皮损渐愈 , 其他不适症状消除 , 随诊1个月未复发 。[孙蓓.增液汤临证配伍应用.吉林中医药 , 2006 , 26(4):45] 。
(六)妇科疾病
1.产后缺乳王某 , 27岁 , 教师 , 1985年2月1日初诊 。1984年12月剖宫产 , 产后42天 , 乳汁少而清稀 , 婴儿每日靠人工喂养牛乳 。自觉神疲乏力 , 心悸气短 , 语音低微 , 大便干燥 , 舌红、苔白 , 脉沉细无力 。四诊合参 , 证属阴虚 , 气血津液不足所致 , 治以增阴液 , 补气血 , 下乳 。方选增液汤加味 。处方:玄参、生地黄、麦冬各20g , 当归、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5g , 黄
芪30g 。水煎服 , 每日1剂 。并嘱多饮肉汤 。3剂后乳汁增多 , 6剂后乳汁充足 , 自觉症状好转 , 继服3剂调理善后 。[那素梅.增液汤加味治疗妇科杂病举隅.新中医 , 1998 , 30(3):34-35] 。
2.闭经杨某 , 22岁 , 工人 , 1990年4月9日初诊 。3年前患肠炎住院治疗 , 此后停经至今已3年 。2年前曾口服己烯雌酚、肌内注射黄体酮、人工周期治疗 , 月经曾来潮2次 。之后改服中药治疗 , 再无经潮 。现自觉脱发颇多 , 白带量少 , 饮食、二便正常 。月经史:16岁初潮 , 4/30天 , 未婚 , 发育良好 , 面色红润 , 舌淡红、苔薄白 , 脉沉缓无力 。肛查:外阴发育良好 , 宫颈触之光滑 , 子宫较小 , 前位质硬 , 双附件未触及 。四诊合参 , 证属阴亏血少而至经闭 。治以补阴液 , 填精血 。以增液汤加味 。处方:玄参、麦冬、生地黄各20g , 枸杞子、山药、熟地黄、白芍、茺蔚子各25g , 当归、黄精各15g , 甘草10g 。水煎服 , 每日1剂 。服3剂后于4月12日月经来潮 , 持续4天止 。连服上方10剂月经按期来潮 。[那素梅.增液汤加味治疗妇科杂病举隅.新中医 , 1998 , 30(3):34-35] 。
3.月经后期患者张某某 , 女 , 29岁 , 大理市人 。于2004年4月2日来我处就诊自诉:3年前月经延期 , 时间推后10~15天 , 多方求治疗效不佳 , 经量少 , 色黯红 , 或有血块 , 或有小腹及乳房胀痛 。刻诊:月经推后半月 , 烦躁不安、易怒、体倦乏力 , 多梦 , 面部可见黄褐斑 , 少腹微胀 , 舌质红 , 苔少微黄 , 脉细数 , 纳可 , 口干 , 口气微臭 , 大便干燥3日一行 , 小便黄 。索前医处方 , 皆行气活血之品 , 如桃仁、红花、甲珠之属 。再询患者 , 自诉3年前曾行人工流产 , 因工作繁忙 , 术后3年即开始工作 , 又喜辛辣咸香之品 , 平素性情急躁 , 诊为月经后期 , 证属阴虚血燥 , 肝气郁结 , 治以滋阴清热 , 疏肝理气 , 方以增液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玄参15g , 麦冬15g , 生地黄15g , 丹皮10g , 炒栀子10g , 当归15g , 杭芍15g , 醋炒柴胡10g , 炒香附10g , 炙甘草6g , 3剂 。冷水煎服 , 日1剂 , 3剂后大便通畅 , 日一行 , 烦躁减少 , 眠可 , 效不更方 , 再进3剂 , 2剂后经水至 , 少腹胀痛减轻 。以此方调整2月余 , 月经正常 , 随访至今 , 未再复发 。[王锦春 , 王雪梅.增液汤治疗月经不调邹议.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4 , 27(4):41] 。
【临床应用与医案】
1.喉喑总有效率达92.06% 。方药:玄参、麦冬、野百合各10g , 芦根15g , 杏仁10g , 蝉蜕10g , 枇杷叶10g , 生地15g , 枳壳10g , 甘草6g 。20天为1疗程 。临床加减:兼气滞痰凝者加广郁金、贝母、全瓜蒌;兼气滞血瘀者加广郁金、川芎、桃仁;兼肾阴虚者加枸杞子、熟地;兼肺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等 。[谢洁.加味增液汤治疗慢喉喑63例.天津中医 , 1998 , 15(1):32-33]2.快速型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2.8% 。方药组成:苦参10~20g , 黄连6~10g , 生地15~30g , 麦冬15~30g , 玄参10~20g , 炒枣仁15~30g , 柏子仁10~20g 。冠心病加丹参、赤芍 , 风心病加秦艽 , 心肌炎加板蓝根 , 高血压加钩藤、菊花 , 甲亢加牡蛎 。[鞠文翰.苦黄增液汤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四川中医 , 1989 , (9):19] 。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加味增液汤:玄参15g , 生地20g , 麦冬15g , 石斛15g , 天花粉15g , 地骨皮12g , 黄连6g , 沙参15g , 五味子6g , 丹参15g , 治疗30天 , 能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何威 , 杨洁.加味增液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医药学刊 , 2003 , 21(2):234-235] 。
4.大动脉炎疗程为2个月 , 总有效率85% 。组成:鬼针草20g , 鬼箭羽10g , 鬼见愁10g , 生地12g , 麦冬15g , 玄参10g , 丹皮10g , 赤芍10g , 当归15g , 丹参20g , 川芎10g , 土牛膝12g , 猫爪草20g , 黄芪20g , 地龙10g , 桃仁10g , 红花10g , 酒大黄6g 。[邢孟涵 , 孙晋营.复方三鬼增液汤治疗大动脉炎2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 2009 , 9(4):73-74] 。
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总有效率为89.1% 。药用:增液汤加减 , 口渴甚者加葛根、知母、天花粉;眼目干涩甚者加菊花、石斛、枸杞子;兼干咳少痰者加川贝、桔梗等;兼咽喉肿痛、口唇疱疹者加板蓝根、牛蒡子、蒲公英等;兼五心烦热、双颧潮红者加鳖甲、青蒿、地骨皮等;皮肤干枯、阴道干涩、瘙痒加金银花、贯众、夏枯草;兼血瘀者加鸡血藤、益母草、何首乌 , 重症加用桃仁、红花、水蛭;关节肿痛及畸形者加独活、秦艽等 。14剂为1疗程 , 连服3个疗程 。[孙丽英 , 吴晓丹.增液汤化裁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 , 2007 , 24(5):49-50] 。
6.脊髓麻醉后头痛加味增液汤:玄参15g , 生地15g , 麦冬12g , 白芷60g , 黄芪12g , 党参12g 。服3剂后6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1例4剂痊愈 。[彭斌.加味增液汤治疗脊髓麻醉后头痛.时珍国医国药 , 2000 , 11(3):253] 。
7.胃食管返流病阴虚痰热型可使用本方合小陷胸汤 , 组成:玄参30g , 麦冬24g , 生地黄24g , 半夏25g , 黄连6g , 瓜蒌30g 。治疗20天 , 总有效率93.33% 。[郑昱.增液汤合小陷胸汤治疗阴虚痰热型胃食管反流病远期疗效评价.中医药通报 , 2010 , 9(6):37-39] 。
8.阴虚血燥型便秘优于盐酸依托必利 , 总有效率90.9% 。加味增液汤:玄参20g , 生地20g , 当归15g , 桃仁10g , 火麻仁10g , 石斛10g , 枳壳10g , 生甘草6g 。1周为1疗程 , 共6个疗程 。[肖志文.加味增液汤治疗老年阴虚血燥型便秘的临床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 2011 , 3(3):36-37] 。
9.精液液化不良药用:玄参15g , 麦冬15g , 生地15g , 熟地12g , 当归12g , 赤白芍各10g , 黄连6g , 黄芩10g , 紫丹参15g , 玉竹15g , 炙首乌15g 。连续服用2个半月 。能缩短精液液化时间 , 提高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活力 。[付伟 , 徐波.加味增液汤治疗精液液化不良症32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0 , 31(8):39] 。
【药理研究】
1.保护颌下腺、促进腺体分泌增液汤能增加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体重明显、进食量、唾液流率 , 减少饮水量 , 升高颌下腺指数 , 抑制SS模型小鼠颌下腺萎缩、纤维化 , 保护唾液分泌功能 。[周洪伟 , 孙丽英 , 吴晓丹 , 等.增液汤对于燥综合征模型鼠治疗作用的观察.中医药信息 , 2008 , 25(2):66-68]研究表明:增液汤能抑制Th细胞的活化 , 说明增液汤能抑制SS模型小鼠的自身免疫损伤 。[孙丽英 , 马育轩 , 李微微等.增液汤对SS模型鼠颌下腺Th1样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医药学报 , 2010 , 38(6):42-44] 。
2.保护肠肌间神经丛增液汤能有效对抗长期应用大黄总蒽醌引起的泻剂结肠 , 改善肠道传输功能 , 对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鲍军强 , 李锋 , 张文生等.增液汤对大鼠泻剂结肠治疗机制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 2007 , 15(6):354-356] 。
3.降血糖增液汤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 改善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 , 促进胰岛素分泌 ,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杨帆 , 戚进 , 朱丹妮.增液汤降糖作用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0 , 16(8):98-102] 。
4.通便增液汤可增强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肠道运动 , 促进排便 , 使小鼠肠道水分含量明显增加 , 增液汤治疗便秘的机制与增加肠道水分含量 , 间接刺激肠道的运动有关 。[马伯艳 , 李冀 , 肖洪彬.温病条辨增液汤治疗津亏液竭便秘的实验研究.江苏中医药 , 2007 , 39(5):57-58] 。
5.抑制心室重构增液汤能明显减少心脏指数 , 降低血压 , 减少AngⅡ、醛固酮(ALD) 、内皮素(ET) 、羟脯氨酸(Hyp) 含量 。[王樱 , 陈长勋 , 杜军 , 等.增液汤和四逆汤抗心室重构的比较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08 , 14(5):58-62] 。
【临证提要】本方有滋阴清热润燥的功效 , 吴鞠通指出其运用:“治体虚之温病 , 与前医误伤津液 , 不大便 , 半虚半实之证 , 专以此法救之 , 无不应手而效 。”现将本方作为津亏肠燥大便秘结的常用方 , 以及内伤阴虚液亏病证的基础方 。临床消化、呼吸、内分泌等疾病 , 以及皮肤、妇科疾病见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者均可选用本方治疗 。
本方为阳明下证三法之一 , 吴鞠通云:“热结液干之大实证 , 则用大承气 。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 , 旁流是也 , 则用调胃承气 。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 , 则用增液 。所以回护其虚 , 务存津液之心法也 。”使用增液汤后 , 仍大便不下 , 可合用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
【吴鞠通增液汤的作用功效】现本方主要用于津液不足者 , 取其滋养阴液 , 因此在使用本方之时 , 不必拘于大便干否 , 只要患者无大便溏泻 , 即可用之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补阳还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程钟龄蠲痹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银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菊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秦艽天麻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茵陈术附汤的作用功效
- 银耳红枣鸡汤的做法(热菜菜谱)
- 经常喝汤有什么好处?榴莲壳煲汤怎么做
- 酸菜粉丝丸子汤的做法(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