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秦良玉
“花木兰”的故事,经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一放映,名声大振,四海闻名 。为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确实是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在四百年前,在我们巴蜀大地上,却有一个名符其实的“花木兰”,那就是明未巾帼英雄——秦良玉 。在中国历史上,正式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 。她代夫从征,北上抗清,战功显赫,功勋卓著 。为抵御外侮,立下汗马功劳,在巴蜀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流传下了“巴蜀自古出女将”这一千古佳话 。
文章插图
当代大文学家郭沫若也曾撰文并作诗歌颂秦良玉的卓越功绩 。所作诗如下:
《咏秦良玉四首》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
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 。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
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 。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
一、巾帼英雄抗清名将
1、自幼奇志,文韬武略
明末巾帼女英雄秦良玉,字贞素,大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生于四川忠州(现重庆市忠县)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畔 。这里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峻秀,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父亲秦葵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算得上是一方名士,是位具有爱国思想的岁贡生 。“丁乱世,喜谈兵”,从小培养孩子们学习文韬武略,勉励他们长大后:“执干戈,以卫社稷” 。良玉有兄弟三人,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邦屏,邦翰,下有弟弟民屏 。父亲尤其钟爱她,认为虽是女孩子,也应习兵自卫,以免在兵火战乱中“徒为寇鱼肉” 。因而秦良玉自幼除了课章句,学经史外,还得以和兄弟一起随父习武 。她不但学得一身骑射击刺的过人武艺,而且熟读兵史,精于谋略,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父亲感慨地说:“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 。”秦良玉并不因为自己是女儿家而感到自卑,她少怀大志,经常用历史上爱国名将、民族英雄的业绩激励自己,她豪迈地表示:“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
秦良玉及笄之后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结为夫妻 。千乘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之后,祖籍是陕西抚风,因祖上建立了战功,被封为石柱宣抚使,官职世代沿袭 。千乘英俊严毅,“整莅军伍,莫不股栗” 。他十分爱慕、敬重秦良玉,夫妻相敬如宾,就边治军用兵方面的事宜也常和她商议 。石柱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本非用兵重地,但秦良玉向丈夫提出“男儿当求树勋万里,奚用坐守为?” 她立足于为国报效的远大眼光,协助丈夫精心简练士卒 。这支石柱士兵使用白木削成“矛端有钩,矛末有环”的一种独特长矛,机动灵活,骁勇善战 。史称秦良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惮” 。
2、随夫出征,初露锋芒
大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今遵义)宣慰使杨应龙,割据地方,鱼肉乡里,朝廷调他东下抗倭援朝,他非但拒不出师,反而乘机煽动叛乱 。播州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獗一时 。次年二月朝廷集结重兵,兵分八路围剿叛军,马千乘亦率五百精兵跟随,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军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令叛军闻风丧胆 。最后,叛军调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里,城外则设下五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每道关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杨应龙想以此作为自己的护身符 。攻打邓坎,是由秦良玉带领五百白杆兵为主力 。邓坎守将杨朝栋见对方兵力单薄,便准备一举吞灭,于是把手下五千精兵全部拉到阵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阵式 。秦良玉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矛,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只见她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军兵士纷纷殒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敌军潮水般涌向她把她层层包住,不料她越战越勇,长矛抡得像飞族舞轮,所向披靡 。陷入敌阵中的秦良玉方寸不乱,一边砍杀周围的敌兵,一边慢慢向敌将杨朝栋靠拢,将到近前时,她一顿猛杀之后,忽地纵马腾跃,还没待四周的人看清,她已把杨朝栋抓在了自己的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敌将 。众敌兵见头领被擒,顿时乱了阵脚,秦良玉的白杆兵乘胜追杀,没一顿饭的工夫,敌兵就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五千人马溃散无遗 。
攻下邓坎后,剿匪大军接着又顺利地拿下了桑木、乌江、河渡三关,直达播州外围的娄山关 。娄山关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势高峻险要,仅一条小路通过关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 。攻打娄山关的主要任务又落到了白杆兵头上,限于道路狭窄,无法通过大批兵马,秦良玉便帮丈夫定下了一个巧取的方案 。这天凌晨,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双骑并驰,沿正路攻向关口,只见两杆长矛上下翻飞,挡关的敌兵一一倒下,而后上的援兵也无法一拥而上 。可当秦良玉夫妇两人并肩血战,而敌兵越聚越多时,几千白杆军突然从关口两侧包围过来,敌兵防不胜防,落荒而逃 。原来,趁秦良玉夫妇正面进攻,牵引了敌军注意力的时机,其他白杆兵将士从关卡两侧的悬崖处,凭着白杆长矛首尾相联,攀越上关,给了敌军出乎意料的打击 。攻下娄山关后,叛军失去了护身符,剿匪大军一鼓作气,攻克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全家自焚而死,叛乱彻底平息下来 。
论功行赏时,石柱白杆兵战功卓著,被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大战,立下汗马功劳,除受到重奖外,“女将军”的英名远播四方 。在平叛战争中,秦良玉初露锋芒,“连破金筑七塞,取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
3、万里请缨,血战北疆
大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陷,冤死云阳狱中,朝廷因秦良玉屡立战功,遂令袭职,代领石柱宣抚使 。从此秦良玉卸裙钗、易冠带 。侍女卫队皆戎装雄服,南征北讨,声威远震 。
秦良玉得掌兵柄之日,正值女真族崛起于东北,对明廷构成严重威胁之际 。大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惨败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举朝震惊,辽东官兵“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丧”,“装死苟活,不肯出战” 。朝廷急调永顺、保靖、石柱、酉阳等土司兵赴辽救援 。秦良玉奉调兵派遣兄邦屏、弟民屏率兵数千奔赴前线 。
大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军攻占了沈阳,势头更加猖獗,秦良玉的大哥邦屏和弟弟民屏,为了挽回大明的损失,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无奈因寡不敌众,邦屏战死疆场 。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闻讯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 。浑河血战虽因寡不敌众,邦屏阵亡,未能取胜,但却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杀敌数千,重创清兵,被誉为“辽左用兵来第一血战” 。
兄亡子伤,秦良玉悲怒交集,于是上书皇帝,陈述了自家军队作战及伤亡情况,天启皇帝深为感动,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使,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民屏都司金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
【真实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秦良玉】浑河血战之后秦良玉立即遣使入都,赶制一千五百件冬衣抚恤士卒,整顿余部 。自己则亲率三千精兵直赴榆关(山海关) 。榆关是清兵占据辽阳进窥中原必经的咽喉要道 。清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 。一次,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清兵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来山海关挑衅了 。秦良玉坐镇榆关,一方面救济关内外饥民,安定民心;同时加强武备,戮力守卫,有效地遏制了清兵南侵的气焰 。在秦良玉的主持下,榆关防务固若金汤,成为清兵无法逾越的屏障 。
4、回川平叛,巾帼风采
不久秦良玉奉令回川扩兵援辽,抵石柱仅一日,适逢永宁宣抚使猓猡族奢崇明反叛 。奢崇明以奉诏率兵二万援辽为名,进入重庆,久驻不发,自称大梁王 。转而乘虚进逼围困成都,严重破坏了抗清的形势 。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后,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廷厚恩,正思报效国家,岂能与叛贼为伍!”当即斩了贼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下重庆 。紧接着,秦良玉乃挥师西上救援,派民屏、侄儿翼明、拱明率四千兵马倍道兼行,自带六千精兵长驱西进,直赴成都,赶走了围攻成都的奢崇明部众,先后拿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几个大寨,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使成都顺利解围,并一举收复重庆 。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 。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 。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醇美 。成都市民简直把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 。
巡抚朱燮元设盛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豪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杯畅饮 。酒酣耳热之时,一位临座的巡抚署官员,也许是被秦良玉酒酣面红的神态迷住了,竟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抚弄不放;秦良玉很觉烦心,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 。在座的人大惊失色,秦良玉却丝毫不动声色,依旧举起酒杯,谈笑风声,倒是那位失态的官员羞愧地离开了席位 。
成都、重庆收复后,朝廷闻报,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拜为石柱总兵官,以嘉奖她的浴血战功 。安邦彦的匪首,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 。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入黔平乱,秦良玉义无反顾,率师入黔,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安邦彦,但也牺牲了弟弟秦民屏的性命 。
5、保境安民,三阻农军
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永平四城收复后,她从京师调回四川,明廷留守秦翼明驻扎京畿,捍守京师,留马祥麟,张凤仪在京警备,命秦良玉归家“专办蜀贼” 。先后与罗汝才、张献忠等农民军作战 。
大明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攻克夔州,夔州为四川门户,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夔州距石柱仅三日路程,保夔州即保石柱 。秦良玉是朝廷命官,守土有责,石柱是她安身立命之所 。因此,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迫使张献忠退回湖广 。
大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罗汝才屯驻湖广,谋进四川 。五月,转克巫山,入瞿峡,直抵夔州 。秦良玉再次前往阻击,先后在马家寨、留马垭、仙寺岭同罗汝才激战 。扼叛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 。
同年九月,张献忠、罗汝才联手次弟入川,在竹菌坪(夔州城北)射杀了号称“神弩手”的张令 。当时秦良玉与张令互为犄角,但因“趋救不及,转战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 。”秦良玉只好单骑走见四川督抚邵捷春说:“事急矣!尽出吾溪峒卒可得两万人,我自禀其半(自出军粮一半),半饩之官(官府出一半),足以破贼 。” 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粮饷短缺,邵捷春没有现粮,未采纳秦良玉意见 。秦良玉损失的兵力无法补充;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如潮水般涌进川蜀,整个战局上,官兵无法取胜 。秦良玉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柱一地 。
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秦良玉升任四川总兵官 。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马步、精兵数十万,长驱直入夔州 。秦良玉再交驰援,终因众寡悬殊,只得败归石柱 。为了保全家乡,她曾发布了《固守石柱檄文》 。
这时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彻底崩溃,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据点 。张献忠东征西战,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柱弹丸之地无可奈何 。已六十八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不畏强暴,誓死抗拒,一直到张献忠败亡,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柱半步 。
6、民族气节,浩气长存
1644年后金入关,形势骤变,满洲农奴主取代大明王朝,迅速西进南下,凭借屠杀推行一系列野蛮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 。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情况下,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与南明政权息兵相处,转而出现联明抗清的局面 。秦良玉也和农民军停止干戈,重新投入抗清的行列 。1646年8月,南明隆武政权赐秦良玉“大明太子太保”爵,封“忠贞候”,调石柱兵抗清,秦良玉以七十多岁高龄毅然接受“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奉诏挂帅出征 。但因郑芝龙叛变,南明隆武政权旋即败亡,而未能成行 。清顺治五年端阳节过后,七十五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身子突然一歪,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的豪迈生涯 。秦良玉晚年虽未与清兵直接交锋,但始终坚持抗清立场,并在石柱地区实行屯垦,保境安民 。当时四川地区战祸连连,赤地千里,凄凉残败,附近州县避难归附的百姓十数万家,至1648年秦良玉去世时,在城东南五十里万寿山仍屯有大批粮草 。
秦良玉戎马传奇的一生,可歌可泣!她不计安危、舍家破财、爱国爱民的情操,忠贞卫国,至死不渝的高风亮节,博得广大人民的崇敬爱戴 。史载秦良玉率部进京后,“驭军严,秋毫无犯”,“都人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 。”川人曾在秦良玉驻兵遗址筑四川会馆、祠堂内供奉秦良玉戎装画像,龛前对联云:
“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梓客;
起英魂天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
秦良玉不但“骁胆智,善骑射”,长于带兵打仗,而且“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征战之暇还组织女兵纺纱织布,后人凭吊四川营址时曾留下“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 。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笳声杂纺声”的诗句 。直到今天北京宣武门外当年秦良玉驻兵之处,仍保留有“四川营胡同”、“棉花胡同”一类的地名,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民族女英雄的深切怀念 。
二、 史书所载节录:
1、(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兵部左侍郎杨应聘覆:“辽东经略熊廷弼题为酌调士兵以资征战,奉旨:‘该部速议具奏,钦遵到部,为照本部前议,调兵士兵四万以资征剿,业奉谕旨檄行彼中选发矣 。’经臣虑,其调多则参杂不精,人众则安置不便,又虑安奢,水蔺互为仇雠,同征非宜,于是有精锐二万之议 。……调湖广、永顺宣慰司兵八千,都指挥使彭元锦亲统;调保靖慰司兵五千,宣慰彭象乾亲统;调酉阳宣抚司兵四千,宣慰冉跃龙亲领;石柱宣抚司兵四千,应袭马祥麟同秦邦屏亲领,以遵义参将童揆仲统之 。……”(《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
2、十一月戊子,兵部左侍郎杨应聘请调湖广宣慰司兵八千人,都指挥使彭元锦领之;保有靖宣慰司兵五千人,宣慰彭象乾领之;酉阳宣抚司兵四千人,宣抚冉跃龙领之;石柱宣抚司兵四千人,应袭马祥麟同秦邦屏领之,遵义参将童仲揆统焉 。仍以四川副总兵陈策加援辽总兵官统各军 。(《国榷》)
3、(大明万历四十八年五月)辛亥,加四川石柱援辽女官秦氏下三品服 。子指挥佥事马祥麟加指挥使(时赴三千人,续调三千五百余人) 。
四十有八年秋八月,石柱宣抚秦良玉援辽,与子祥麟守榆关,力战罔懈,严正封二品夫人,祥麟指挥 。兄邦屏戮死浑河,赠都督佥事 。(《蜀龟鉴》)
4、先三日,袁应泰檄各将犄角应援,总兵姜弼、朱万良军浑河外,俱不战,独四川石柱土官秦邦屏、参将张神武、游击周世禄等力战,兵半济河,败其白标、黄标,最后紫标益众,四面而围之,川兵饥疲,八千人无一免者,总兵张名世、戚金在河南亦战殁 。是役也,敌兵亦为夺气,川兵名始重 。(《国榷》)
5、大明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 。(《明史》)
6、三月,川浙总兵了陈策等率师援沈阳,及奴贼战于浑河,死之 。时,策等提兵至浑河桥南,闻沈阳失守,下令还师 。裨将周敦吉等固请追战,石柱土司副总兵秦邦屏引兵先渡河,与诸将营桥北,浙兵三千与陈策等营桥南 。邦屏等营未就,奴四面攻之,将卒殊死战,杀奴二三千人,贼却而后前,如是者三,奴益生兵至,诸军饥疲不支,周敦吉、秦邦屏、吴文杰、雷安民皆战死 。……(《明实录·熹宗天启实录》)
7、大明天启元年,师渡浑河,邦屏力战死,民屏负伤突围出 。沈、辽连陷,海、盖、金、复望风奔窜,良玉闻变,与祥麟兼程赴援,守护榆关 。祥麟目中流矢,犹拔矢策马前进,大兵引退 。良玉、陈邦屏死战,兵部尚书张鹤鸣亦奏称“浑河血战,石柱土司功为最 。秦邦屏战殁,宣抚女官秦良玉亲督精兵,兼抚残卒,往率榆关,壮气弥励,请加赏叙 。再征兵赴援”等语 。诏加良玉二品章服,即予夫人诰命,赐额曰:“忠义可嘉 。”子祥麟授都指挥使,赠邦屏都督佥书 。命回川练兵赴援,良玉率众还蜀 。(《石柱厅志·承袭志》)
8、公子祥麟,字瑞征,千乘公子嗄或襁褓时,壮貌岐嶷嗄及长,雄躯伟干,勇力绝伦,胸罗经史,能诗文善书,随太保南征北剿,尝以单骑冲阵,俘获渠魁 。浑河血战,目中流矢,犹拔矢策马逐贼,斩获如故,大兵惊退 。事闻,授指挥使,军中呼为“赵子龙”、“小马超” 。援辽时,前军已发,公披挂装束,援笔大书于“建勋堂”之门,有“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之句,字高丈余,闻当时悬手直书,后人引梯仰视,目为之眩 。改设后,笔迹犹存 。后为旗人同知德明寓此,始行刷去 。应袭宣慰司职,未任事而卒 。(《马氏家谱·十二世祥麟公传》)
9、大明天启元年春正月,师渡浑河,邦屏战死,民屏负伤突围出 。沈阳破,残兵枝节入关 。良玉闻变 。与祥麟兼程进御 。扼榆关,祥麟目中流矢,犹策马前进 。是役诸城皆陷,关独完 。(《蜀龟鉴》)
10、秦良玉驻兵处在(北京)骡马市大街中间路北,中有四川会馆,原名石芝庵,后人改庵为会馆,内祀秦良玉之神位,龛前有联曰:“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消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客 。起英雄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
馆门之外有横匾,“蜀女界伟大秦少保驻兵之处,川兵在此学习纺纱织布,施行兵工政策,后人因志其事,故名棉花胡同 。”
附:秦良玉史略 。秦良玉,明末忠州人,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之妻也,善骑射,饶胆智,兼通诗翰,好为男子装,仪态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马千乘死,良玉代领其军,时号白杆军,朝命赐绢服,裙衩易冠带,侍女皆作男装 。后因援辽勤王有功,封一品夫人,晋爵为忠贞侯 。崇祯召见平台,赐帛羊酒,赋诗旌其功 。诗曰:“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命良玉归,专剿川贼,连败罗汝才等 。后良玉寿终石柱 。今四川会馆有秦良玉东征图,不知何时售与外人,芙蓉淹没良可惜也 。(《燕都胜迹·北平南城》)
11、四城既复,闻蜀有百丈关之警,命还镇 。良玉留子祥麟同妇张氏,代驻近畿防守 。……良玉回镇,奉令专防川东 。
推荐阅读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花店买的花束怎么养 鲜花怎么保鲜
-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审美品味
-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交易经常赔钱还赔的很厉害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中国邮政银行什么时候成立的
- 为什么日漫的结局大多让人累觉不爱
- 物种间捕食和寄生关系的形成是怎样的
- 老人气短 多种疾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