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神”派之溯源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钦安,四川邛州固驿镇(今邛崃固驿镇)人 。生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享年87岁 。郑钦安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医刘止唐先生(刘氏着有《十三经恒解》及有关子、史、诗文集等书数十种),教其熟读深思《内经》、《周易》、《伤寒论》诸书 。郑氏穷二余年之精力,探索三书的精髓,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法垂方之义 。故其学术思想之基础,上溯《周易》、《内经》,中得《伤寒论》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故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 。着有《医理传真》、《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成为后世追奉“火神派”的理论指导 。[br]郑氏在其著述中,不仅善辨阴阳,擅抓阴阳,同时郑氏在阴阳两纲之中,特别重视阳气,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故论治时即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 。他特别强调坎中一点真阳的作用,为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其说:“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真气命根也,火种也,藏于肾中 。”故其治病立法,首重扶阳,临症时必首先考虑元气虚实损伤情况,以扶阳救逆,抑制阴邪 。他善用大辛大热的姜、附、桂之类来治疗阳虚虚损之证,而且屡用大剂量治愈许多群医束手无策的大症、重症,被人们尊称为“郑火神” 。可以说,他把伤寒三阴病理法方药发挥得登峰造极,大量运用理中汤、四逆汤治疗诸多杂病百余种病证,均能见微知著,活法圆通,技巧独超,疗效卓然 。他认为“四逆汤力能扶先天之真阳”,并非专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 。复谓“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余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 。因此,后世尊称其为“郑火神”,盖犹昔人称善用热药之良医为一炉火也,郑氏的这种在影响在四川一带尤为快炙人口,并且形成郑钦安学派,近代称之为“火神派”由此而来 。[br]郑钦安晚年收一弟子名为卢铸之先生,在最后的十余年时间就是由卢铸之先生相伴随而度过的 。到了清代的末期,郑钦安的第三部书《伤寒恒论》发行,主要是由卢铸之先生参与整理,因为那时郑氏已经九十多岁了 。郑氏去世以后,卢铸之游学三年后返回四川成都,在光绪末年开设了“养正医馆” 。由于卢铸之也善用扶阳药物,临床疗效显著,屡起固疴,享誉巴蜀,世人也尊其为“卢火神” 。卢铸之之子卢永定先生,出身中医世家,继承和发扬了郑钦安、卢铸之的学术思想,善于运用大剂量辛温扶阳的姜、桂、附等药物治疗外感疾病、内伤杂病,和父亲一样也被尊为“卢火神” 。在1911年,卢铸之在成都开设了一个“扶阳医坛”,主要讲《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以及郑钦安的三部书 。他每周讲两次到三次,每次讲一至两个小时,讲临床医案,讲中医经典 。那个时候来听课的有云南的吴佩衡、上海的祝味菊(先在四川,后到上海),以及成都的范中林、田八味等诸多学者 。卢铸之去世以后,卢永定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继续开办这个讲坛,也是开放的、免费的,讲医理,讲钦安、卢氏学术思想,讲临床所得 。在那个时候,成都的唐步棋(著有《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问世)等也来开始听讲学习钦安、卢氏学术思想 。卢氏传人卢崇汉教授(1947~),师从其祖父卢铸之先生、伯父卢永定先生,卢崇汉深得祖父二辈悉心教培,医道日进,十七岁即悬壶成都,十九岁已有医名,临证也善用桂附起沉疴大疾,深得扶阳三味,亦有“火神”之称,现供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著有《扶阳讲记》一书问世 。
推荐阅读
- 无“酱”不欢,你的生活里有哪些酱呢?
- 你不知道的女人10种“坏”天性
- 哔哟哔哟苏杰跨行作词 力行引领国风偶像新时代
- 樟柳头的功效与作用
- 笑口常开怎么做好吃?
- 探探是什么?
- 靠谱的柠檬美白方法
- 惊!大豆竟是精子“杀手”(五谷食疗)
- 老年人用药要遵循“5先5后”
- 冠心病青睐企业“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