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 张之洞的历史评价如何?


张之洞 , 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 , 字孝达 , 号香涛、香岩 , 又号壹公、无竞居士 , 晚年自号抱冰 。他从小就极为聪慧 , 加之勤奋好学 , 所以十六岁参加科举 , 中顺天府解元 , 二十八岁参加殿试 , 一鸣惊人 , 成为慈禧太后钦定的探花郎 。此后一路为官 ,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 位极人臣 。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 张之洞的历史评价如何?】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 是清流派官员中 , 少有的支持洋务革新 , 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的人 。洋务运动期间 , 创办了诸多实业 , 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张之洞为晚晴做出的贡献 , 尽管清朝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木业无法磨灭 。就算到了今天 , 他的所作所为仍然在某些方面有着影响力 。
作为晚清重臣 ,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他们四位同样都是汉族人 , 在清朝为官时 , 为奄奄一息的清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清王朝之所以还能勉力支撑那么多年 , 离不开他们四人的尽心竭力 。这四位各有各的好 , 也各有各的受人非议的地方 。而在四人中 , 常常拿来与张之洞相比的 , 便是李鸿章 。
说到李鸿章 , 想来大家都不陌生 , 毕竟在高中历史中 , 考试必记的便是清朝末年与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而在这些条约中 , 大部分都能看见李鸿章的身影 。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 张之洞的历史评价如何?

文章插图
李鸿章晚清重臣 , 道光三年出生在安徽合肥肥东县东乡磨店村 , 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 授文华殿大学士 。因为其官职 , 世人多尊称李中堂 , 亦称李合肥 。李鸿章是晚清汉族著名臣子之一 , 原名李章桐 , 字渐甫 , 号少荃 , 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前创办的淮军 , 与曾国潘的湘军一道 , 成为清朝最坚实的军事力量 。而他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 , 更是中国近代第一支先进海军 。
李鸿章生前代表清王朝 , 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 被后世许多人斥为卖国贼 。但在当时统治阶级的人对其评价极高 , 慈禧太后称赞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生前风光 , 死后荣华 , 李鸿章去世后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 , 赐白银五千两治丧 , 还为他在京城建立祠堂 , 成为清朝汉族官员唯一一个在京师建立祠堂之人 。
这两个人都是清朝著名大臣 , 都在清王朝积弊之时 , 贡献自己的力量 , 企图力挽狂澜 。但若真比较起这两人来 , 其实两人相差还是蛮大的 。
李鸿章少年科第 , 一生追求的是效仿自己的恩师曾国潘那样“经世致用” , 也就是说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实业救国 。而张之洞 , 则更为具当官的典型 。张之洞虽然同样十六岁的时候 , 就已经中了顺天府举人了 , 但是此后三届为避嫌都没有再次参加科举 。直到他二十八岁的时候 , 才参加殿试 , 从而高中探花 。李鸿章为官期间 , 看重的是实干 , 而不是名声 。所以在后世留下了许多的骂名 , 张之洞则相反 , 极为重视自己的名声 。因此早在翰林院当值期间 , 就与当时的宝廷、张佩纶齐名 。再反观李鸿章 , 除了说一句抗击太平军 , 好像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
再说一个小故事 , 则更能看出这两人之间的显著差别 。李鸿章代表清王朝签订了那么多的条约 , 名声并不好 。在朝就有左宗棠、张之洞两人与之较劲 。公元1901年 , 李鸿章代表清王朝和洋人谈判 , 定下《辛丑条约》条例 。张之洞每天都会给李鸿章发一大篇电报 , 每一篇至少几千字 , 强烈斥责他向洋人低头的行为 。认为洋人也是有礼义廉耻的 , 应当据理力争 , 让洋人道歉 。并且自告奋勇代替李鸿章去痛斥洋人 。李回电:电报每字两角四分太贵 , 无事勿再多言!这就体现了张之洞的另一个特点了 , 那就是特别能说 , 特别敢说 。时人皆说张之洞有学无术 , 不是没有道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