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皮是哪儿的特产吗?牦牛皮介绍

牦牛皮是四川甘孜巴塘县的特产
【牦牛皮是哪儿的特产吗?牦牛皮介绍】牦牛屠宰后剥下的鲜皮,未加工以前的牛皮、腌皮均叫“生皮”或“原料皮” 。原料皮未经脱毛鞣制的皮叫“裘革”,经脱毛鞣制的叫“革” 。

    牦牛原料皮含犊牛皮(1岁以内)、小牛库、大牛皮类 。犊牛生皮,可加工毛手套、毛帽、毛皮衣、毛皮鞋,大、小牛皮加工成底革、面革、机械用革等而缝制卑箱、皮包、皮衣、皮靴、枪套炮衣、皮带等各种日用品、工业用品 。

    

    二、牦牛皮结构

    (一)表皮

    表皮分角质层,粒层,棘层,基层4层 。

    角质层:较厚的一层,由许多层扁平鳞状角质化细胞叠积而成 。

    粒层:是一层不连续的细胞层,细胞呈鳞状或梭形 。

    棘层:细胞层次不多,约5~8层,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 。

    基层:由一层紧密排列成木栅状的立方状或矮柱状细胞组成 。

    (二)真皮

    真皮平均厚度4.52mm,分乳头层、网状层两层 。真皮中分布有毛,脂腺、竖毛肌、血管、神经 。

    乳头层:比网状层薄 。特征是在与表皮交界处形成特别致密的细纤维网状层,很厚,层中细胞成分少,主要由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

    (三)肌皮

    肌皮是真皮层与肌肉连结的一层 。从解剖组织学观点,这一层不属于皮肤范畴,是肌膜 。

    

    三、牦牛革质量与理化值

    牦牛皮革按0.5岁与大牛皮两种对比如下:

    (一)0.5岁原料皮与大牛皮质量对比

    0.5岁犊牛原料皮外观毛色亮,无虻孔疤痕 。经测定统计,鲜皮面积1.14±0.13m,干皮平均3.68kg,皮革平均面积1.09m,为大牛皮成革1.75m的62%;正面革厚度1.64mm,为大牛皮1.99mm的82.41%,且厚薄一致,成革率,利用率均为100%,说明0.5岁犊牛皮远远优于大牛皮,是原料皮中上等品 。0.5岁犊牛皮特指全哺乳所宰杀的,以下相同 。

    (二)0.5岁犊牛皮与大牛皮成革质量对比

    0.5岁犊牛皮正面革革面远较大牛皮光滑细致,松面少,皱纹不明显且纤维紧密度一致,革身丰满,弹性好,做皮鞋面革下料面积可增加6~10%,与黄牛犊皮,小黄牛皮的“组织紧密、细致坚实、厚度一致”媲美 。

    (三)0.5岁犊牛皮与大牛皮正面革理化值对比

    0.5岁犊牛皮与大牛皮正面革均采用铬鞣生产工艺制成 。0.5岁犊牛皮抗张强度等主要指标并不比大牛皮低,且其它较近似,其质量不亚于大牛皮,有的还略超过 。此外,0.5岁犊牛绒面革比同等大牛皮的绒头缃匀;有条件制成高档,色彩鲜艳的制品,而且色差小,丝光感强 。

    (四)0.5岁犊牛皮与大牛皮正面革革面比较

    0.5岁犊牛皮加工的正面革、修面革,绒面革与大牛皮同类革相比,平均可提高一个等级,无等外,二、三级较高 。正面革二级占20%,比大牛皮革高15~17%,绒面革一级占2.3%,比大牛革高2% 。如果保管不霉变,运输不折坏则不会有绒面革,且正修面革一、二级会达到28%以上(鲜皮及时加工数据) 。

    

    四、牦牛皮的缺陷

    凡是降低牛皮质量的各种因素通称缺陷 。缺陷分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缺陷,如虻害、癣、虱叮、鞭伤、鞍伤、咬伤、抵伤、石头打伤、拔割毛伤等,二是屠宰后剥制的缺陷,如剥皮伤、防腐、保存不当等所造成的缺陷 。

    (一)虻害

    虻害即牛皮蝇危害 。牛皮蝇多危害牛的背腰部、臀部,即皮板中部,是牦牛最大的缺陷,严重影响皮革质量与利用率 。

    (二)描刀

    描刀是屠宰剥皮过程中技术差所造成的刀伤缺陷,应培训或宣传剥皮这方面的操作技术 。

    (三)腐烂

    折叠腐烂:鲜皮在晾晒过程中没有铺伸,在折叠部分由于里面潮湿发霉所致 。

    夹心腐烂:鲜皮由于曝晒或气候特别干燥而失水过急,使皮的边缘已经干燥,中层仍然潮湿所造成的腐烂 。

    阴雨腐烂:鲜皮不能及时运到加工厂而遇到阴雨天,不采取盐腌,摊开等防腐方法所造成的腐烂 。

    开冻腐烂:产区于冷季零星宰剥的皮,以折叠冻干法保存,一冻一消所造成 。

    焖烂:鲜皮剥下后,不及时将皮板上附着的脂肪,肌肉等剔除,致晾晒时受热不匀或边缘卷缩处潮湿,时间一长就腐烂 。

    (四)皱裂

    产区许多地方剥皮后,不是铺伸平放晾晒,而是鲜皮折叠翻晒,致形成“折皮”、“多折皮”,更有甚者,将鲜皮随便扔在一边,任其自然燥形成“疙瘩皮”,严重影响革质量 。

    (五)灼伤

    灼伤不是烧伤,是晾硒时强烈阳光所致 。如将鲜皮放到灼热的石头、石板、水泥地坪,砂地上晒,使皮板收缩变质变脆,致成“石灼”、油溃”、“走油”皮,降低革质量,严重的破损无用 。

    (六)枯瘦

    冷季末,草原缺草,疾病侵袭致死的牛皮叫“枯瘦皮”,使用价值很低.

    

    五、牦牛皮的防腐

    (一)自然干燥

    是将鲜庠自然干燥到含水量15%以下,抑制微生物繁衍,到防腐的目的 。牦牛产的干皮,具有简易,成本低,运输方便等优点,是牦牛产区惯用的防腐方法 。自然干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剥下的鲜皮应去掉残留的油脂,肌肉与凝血等物 。

    2. 应铺伸在平坦隔潮的地坪上晾晒 。晾晒时温度以不超过35度为宜 。

    3.如果铺在石头、石板、水泥地、砂子上晾晒,一定要在早晨太阳出来前后,地面不热时铺开晾晒 。

    4. 晾晒时毛面朝阳光,阴时肉面朝上 。

    (二)冻干干燥

    这种在牦牛产区也是常用的干燥方法 。宰剥下的鲜皮不晾晒,借宰时气温低,让其冻结保存或冻干 。这种方法省晾晒费力,但若不及时处理,则发生前述开冻腐烂现象 。

    (三)盐腌法

    盐腌法是采用食盐或盐水来处理鲜皮的一种较科学的方法 。经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皮不腐烂,保持鲜皮特性,更重要的是杜绝淡干皮原料皮出现松面,避免给加工带来不良后果 。据甘肃省轻工研究所报导:按皮的数量计,牦牛淡干皮成革松面率达100%,而盐腌皮最高才25% 。另外,盐腌皮还可缩短生产周期,省去刮软这一道工序 。牦牛产区不缺盐,也容易推广 。

    青海省皮革厂经5000多张试验,盐腌皮除皮革丰满、弹性好、粒面细、毛孔清晰等外,其抗张强度平均提高38%,崩裂强度提高42%,正品率平均提高2.6%,松面率减少52% 。以上无论哪一种防腐法,均应去掉皮板上脂肪、肉与血、粪便等物,切忌水洗去污,以免造成“水浸皮” 。

    

    六、牦牛皮的保管与运输

    牦牛鲜皮经防腐处理后,虽然耐贮藏,但是无论防腐方法怎样优良,都会随时间,保管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 。一张好的牛皮如果保管不当,就会受潮发霉,虫蛀鼠咬,压榨断裂等而变成次皮 。因此皮张的保管,运输工作很重要 。

    牛皮有怕热,怕潮,怕虫鼠,怕水四怕 。所以牛皮不能堆放在露天之下,要设置专库房 。库房温度应在1O度左右,最高不超过25度,最适宜湿度为50%左右,使原皮含水量保持12~20%之间,不至干裂或受湿发霉;仓库要建在地势高燥的地方,库内要干燥,通风(最好有空调设置),阴凉,并无鼠、虫害 。淡干皮应堆放在距地面17~33cm的木楞并铺有席子的上面 。

    皮张库要分路分等码垛 。刚晾干的皮张,码垛应在日落,气温下降后进行;不要紧贴墙壁,垛中部每隔一段时间应灭虫一次或置放樟脑 。运输打捆时,应排列整齐不准折叠 。

    

    七、牦牛皮的鞣制

    (一)牦牛毛皮鞣制制革方法

    牦牛毛皮与其它毛皮一样,鞣制方法很多,主要有铬鞣、明矾鞣、福尔马林鞣、混合鞣、土法酸鞣等 。其中明矾鞣、混合鞣较简易实用,但无论哪一种鞣制方法,整个过程都分准备、鞣制、整理三个工序 。

    1.准备工序

    净水:淡干皮吸水软化,使其恢复呈鲜皮状态(盐腌的要脱盐) 。

    削里:将复原的湿皮置放在刮台上或刮机里除去残肉、脂肪等,并使其进一步软化 。

    脱脂:用肥皂三份,碳酸钠一份,水10份配成脱脂液,然后在容器中加入为湿皮重4~5倍的温水(38~40℃),再加入脱脂液15%,投入削里的皮充分搅拌5~10min后,再换一次洗液仔细搅拌,直至无油脂气味,且脱脂液中肥皂沫不再消失为止,如果发现腹部,乳房部有脱毛现象,应立即取出漂洗 。

    水洗:脱脂后的毛皮,应立即用清水漂洗,除净绒毛中肥皂汁,取出沥净水后再重新用清水洗一次 。

    2.鞣制工序

    (1)明矾鞣法

    鞣液配制:明矾4~5份,加食盐3~5份,水100份 。先用温水将明矾溶解,然后加入剩余的水和盐混匀 。

    鞣制方法:取为湿皮重4~5倍的鞣液倒入缸(池)内,投入漂洗沥干的毛皮,充分搅拌 。隔夜以后,每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每次30min左右,浸泡7~10h结束 。鞣制好的,将肉皮面向外,叠成四折在角部用力压尽水分,在折叠处呈现不透明白色,似绵 纸状 。鞣泡时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结束后肉面不要水洗,毛面用水冲洗一下即可 。

    (2)铬明矾碳酸钠混合鞣法

    鞣液配制:铬明矾280g,加碳酸钠56g、盐410g、水10kg 。称取水1.5kg加入铬明矾,加热溶解 。另外称取水0.5kg溶解碳酸钠,然后一面搅拌一面缓缓加入到铬明矾溶液中混匀 。

    鞣制方法:将剩余8kg水倒入容器,加入食盐溶解,再加入鞣制的原液2/3配成鞣液 。然后将浸酸后的毛皮浸入其中(即;盐500g,盐酸20毫升用100g溶水中制成盐酸液,置毛皮于容器内浸泡2~3h沥水后,即为浸酸毛皮 。最初20min要不停地搅拌)不停地搅拌,使皮均匀吸入鞣液 。鞣液温度应控制在35℃左右 。第二天再加入剩余的1/3原液,进行搅拌 。鞣制时所用的液量约为湿皮重的3~4倍 。鞣制结束后的检验方法同明矾鞣制 。

    (3)中和

    中和的目的是防止成品变硬影响质量 。将铬鞣后的毛皮充分水洗,除去过剩的鞣液 。然后投入2%的硼砂溶液中,搅拌1h后,取一小块皮边用石蕊纸检查呈微酸性时,就取出水洗干燥 。

    3.整理工序

    (1)加脂:将蓖麻油10份,放入10份肥皂液中,使其充分乳化成脂液(水100份) 。然后将脂液均匀涂抹在半干状态毛皮的内面,涂完后肉面与肉面重叠一夜,然后继续干燥 。

    (2)回潮:在加脂的肉面适当喷洒水分使其回潮 。洒水后的毛皮,肉面重合用塑料袋或布包扎后压以石块或重物,使其充分吸收水分,24h回潮完成 。

    (3)刮软:回潮后的毛皮,放入刮软机或平的木板上用钝刀轻刮肉面使其变白 。

    (4)整形整毛:将刮软后的毛皮毛面向下,钉在木板上使其伸展阴干 。不能日晒 。充分干燥后用浮石或砂纸将肉面磨平,然后取下修整 。最后用梳子梳毛修剪 。工厂整形整毛为机械制作 。牦牛皮毛皮鞣制仅局限于l岁以内犊牛皮.

    (二)牦牛皮制革方法

    采用鼓池结合浸水,灰退脱毛,一浴铬鞣(或其它鞣),复鞣填充的方法 。

    (三)牦牛皮制绒面摹方法

    采用鼓池结合浸水,灰退脱毛,铬一拷结合鞣制的方法 。

    

    八 牦牛皮的发展预测

    中国牦牛约有1300万头,预计到本世纪末可能发展到1500万头以上,其中新疆利用天山高寒草场1.1亿亩,就可由现在18万多头发展到100万头以上 。随着对牦牛经济杂交,本种选育的逐步深化,在解决人犊争奶的同时,定会加速牦牛牛群周转,缓和肉奶、绒(毛)、皮等原料及制品供不应求的矛盾 。本世纪末,依据下线牦牛1500万头,其中生产母牛占50%,每年繁殖成活60%,出栏全哺乳公犊200万头(公母各半,后备牛25万头)和其它牛205万头,共计405万头(出栏27%),则每年比以往多出栏300万头(以往年平均出栏7%左右),即每年多生产300万张原料皮,多生产21万吨牛肉 。300万张牛皮中有200万张优质犊牛皮和200万kg绒毛(平均每头可剪拔绒毛1kg)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