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明|工信部谈机器人产业痛点:欠缺正向设计能力与高性能整机产品

12月28日 , 在工信部召开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 , 有媒体提问:“十三五”以来 , 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 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 ,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整体情况如何 , 还存在哪些不足?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 , “十三五”期间 , 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 , 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
一是规模、技术和产品实现突破 。 从规模上看 , 2016-2020年 , 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 , 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长到21.2万套 , 年均增长31% 。 从技术和产品上看 , 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 整机性能大幅提升、功能愈加丰富 , 产品质量日益优化 。
二是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 我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 2020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 , 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 , 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应用 。
三是产业链基本完备 。 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创新有序推进 , 整机研发及批量制造能力不断增强 , 产业链应变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
【王卫明|工信部谈机器人产业痛点:欠缺正向设计能力与高性能整机产品】王卫明同时表示 ,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 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 比如技术积累不足 , 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正向设计能力欠缺;产业基础薄弱 , 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等 。

    推荐阅读